李白和杜甫是诗仙还是诗圣(诗圣杜甫八仙固然潇洒)(1)

01

我叫杜甫,字子美,人送外号唐代诗人“千年老二”。

本来说到这个“千年老二”,我心服口服,因为排在我前面的可是我的偶像诗仙李白。

但其他人是不服了,时不时来个“七绝第一”,还有什么“存诗第一”,好像得个“第一”都很容易一样。

大家说我写诗写了一辈子,只得第二,没得第一的原因,是不够“飘”、不够“狂”。

李白够狂吧,狂到上天那种,而在大家看来,我好像从来就和“狂”这个字不沾边。

但如果你还以为我只是一个整天唉声叹气的糟老头子?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李白和杜甫是诗仙还是诗圣(诗圣杜甫八仙固然潇洒)(2)

试问哪个盛唐诗人不狂?

不狂就别说自己是盛唐诗人。


02

我们老杜家,能狂是因为有资本。

上有集政治家、军事家和经学大家于一身的远祖杜预,入得文庙,也入得武庙。

还在初唐的时候,我的爷爷杜审言就说,屈原的《离骚》,王羲之的书法,皆是传世名作,但这两个大才子也只能做他的学生。

李白和杜甫是诗仙还是诗圣(诗圣杜甫八仙固然潇洒)(3)

没错啊,“吾祖诗冠古”,爷爷都这么狂了,孙子也不能差嘛。

“诗是吾家事”,其他人也只是打打酱油,当然这是开玩笑,别介意。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在我少年时,就说要做参观王都的“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可不是别人,正是我自己。可想而知,我的才华有多么出众。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我的赋能和杨雄匹敌,“才高八斗”的曹子建跟我差得不多,李邕都想认识我,连写“葡萄美酒夜光杯”的王翰都想跟我做邻居。

很多人说我在吹牛皮,管他信不信呢?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我的志向是建功立业,成为一代贤臣,让我的君王成为像尧舜一样的明君。


03

只要你读唐诗,你就知道我追星。

追谁呢?

就是大唐诗人之首的天才李白,我就是李白的小迷弟。

从我懂事起,我就知道李白这个人,也读过他的诗。

公元745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消息传遍了大唐,看到李白回家的路线,正好经过我家啊,那是不是得跟偶像见一面?

我慕名求见,谁知一见李白误终身。李白真的潇洒得要死。

我要到了签名,合了影,想要告诉全天下的人,我感觉自己幸福得快要上天了。

哪知李白前辈说:“小子,我看我们有缘,有没有时间跟我一起去旅游啊?”

李白和杜甫是诗仙还是诗圣(诗圣杜甫八仙固然潇洒)(4)

天哪,我以为我听错了,赶忙说:“好好,有时间有时间。”

于是,我们开始找仙人、采仙草、炼仙丹。

公元745年,天宝四载,我写了一首诗送给我的偶像:“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李白回了我一首:“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李白和杜甫是诗仙还是诗圣(诗圣杜甫八仙固然潇洒)(5)

这首诗被我珍藏了起来,时不时就拿出来看看。

公元747年,我35岁,第一次来到繁华的长安。我的日常,就是不停加入各种微信群,向那些大神发出好友邀请,我的社交圈不断扩大,然后各种喝酒,唠嗑,对诗,唱K……

那段生活实在太难忘了,我特意创作了《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八仙固然潇洒,但谁都比不上我的偶像“酒中仙”李白。


04

结交了这么多大咖,我也不再是那个懵懂少年,性子里多了份沉稳。

曾经,我也参加过全国统一科举考试,结果很残酷:落榜!

但我并不在乎这个结果,这只是个意外,回到旅途,整理心情,25岁的我在泰山上大吼“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李白和杜甫是诗仙还是诗圣(诗圣杜甫八仙固然潇洒)(6)

别看我今天落榜了,以后我就是主峰,你们只是些小山包!我坚信:自己的未来,一定是鲜衣怒马。

公元747年,唐玄宗下令,天下人才入京赴试,我又找来历年真题,好好做了一番准备,结果被坑了,还是没有被录取。

放榜那天,我连走路都有点踉踉跄跄,我决定出去散心,临行前,我想起经常提携我的尚书省左丞(国务委员)韦济。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这个社会太丑恶了,再有才华有理想的人,也会遭受种种不公,我不服!


05

眼看其他人都做了官,仕途通畅,唯独我磕磕绊绊一事无成。

说不焦虑那是假的,连心大的李白也有借酒消愁的时候,我也常常想一醉方休。

公元755年,我当了一个名为河西尉的小官,“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气盛的我还认为这种小官不做也罢。于是,朝廷就让我做右卫率府兵曹参军,就是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的。

那时我已经四十四岁了,困于长安也十年有余,为了生计,我接受了这个我看不上眼的职位。

十一月,我回老家奉先,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

“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那一瞬间,我崩溃了,我真的想好好哭一场。

李白和杜甫是诗仙还是诗圣(诗圣杜甫八仙固然潇洒)(7)

生活就在这个时候愈加艰难了起来。

安史之乱后,我把所有的沉痛都化作灵感,如同戴着镣铐跳舞一般,我将悲愤注入笔锋。

755年开始,到770年离世,我很忙,身体的痛苦比不上心灵的痛苦,我不断地去写,一写就难以停笔。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李白和杜甫是诗仙还是诗圣(诗圣杜甫八仙固然潇洒)(8)

我写国破,写家亡,写离,写别,写历史长河中发生的每件事情。

大家说我是“诗圣”,是“诗史”,其实这只是我老杜的一番慰藉。

不管是少陵野老,还是“天地一沙鸥”,我都为伤痛而鸣,为士人的使命和责任而鸣。

因为我不仅爱李白,也对大唐爱得深沉。


杜甫(712年—770年)

李白和杜甫是诗仙还是诗圣(诗圣杜甫八仙固然潇洒)(9)

生平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731年,开元十九年,十九岁的杜甫出游郇瑕。二十岁时,杜甫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

736年,开元二十四年,杜甫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与苏源明等一起,到齐赵平原,作第二次漫游。

744年,天宝三载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会见了诗人高适,这是第三次漫游。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

745年,天宝四载,他在齐鲁又与李白相见。

747年,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

755年,天宝十四载,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又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

757年,至德二载四月。杜甫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

768年,大历三年,杜甫思乡心切,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大历四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

770年,大历五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

770年,大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代表作: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名句:

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兴八首.其一》)


人物关系:

祖父:杜审言

父亲:杜闲

母亲:不详

弟弟:杜颖、杜观、杜丰、杜占。

朋友:李白、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


参考文献:

1.白寿彝.中国通史·隋唐时期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997


感谢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诸葛学堂”!

特别声明:此文为“诸葛学堂”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李白和杜甫是诗仙还是诗圣(诗圣杜甫八仙固然潇洒)(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