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网上发表关于科学的一些猜想。

“民科”一词因此而生,看到不少贬低和嘲讽民科的帖子。

笔者认为对“民科”持否定态度的人,或者是不了解科学史,或者是担心民科抢了自己的饭碗。

殊不知他们所认为的现代科学学术界最高人物爱因斯坦,就是一个典型的民科出生。

定义

先从网上找到关于“民科”的定义:

1.指科学共同体之外进行所谓科学研究的一个特殊人群。

2.他们或者希望一举解决某个重大的科学问题;

或者试图推翻某个著名的科学理论,

或者致力于建立某种庞大的理论体系。

3.他们却不接受也不了解科学共同体的基本范式,与科学共同体不能达成基本的交流。

大家试着从下面介绍爱因斯坦的人生经历看符不符合“民科”。再看这个民科是如何推翻传统理论的。

全文阅读估计13分钟,真实讲述了爱因斯坦成名前的坎坷历程。

爱因斯坦是教授吗(民科鼻祖爱因斯坦)(1)

假定“民科”的另一面是“学术界”。

上学

爱因斯坦中学没有毕业,他就退学了。

爱因斯坦是教授吗(民科鼻祖爱因斯坦)(2)

他老爸问:“那你下一步准备怎么办呢?”

爱因斯坦说:“我要上大学。”

他老爸又问:“你连中学都没毕业,怎么上大学呢?”

虽然话是这样说,他老爸还是建议他去苏黎世工学院试一试。

爱因斯坦到苏黎世工学院。

校长:“你没有中学毕业证书,我们可不接收啊。

嗯,看你数学成绩不错啊。可以推荐你一个中学,去再上一年拿到了毕业证书,再来上大学。”

爱因斯坦只好去中学又上了一年补齐了毕业证书,再回来上大学。

大学四年,一晃而过,爱因斯坦毕业了。

爱因斯坦是教授吗(民科鼻祖爱因斯坦)(3)

看看爱因斯坦在哪?

找工作

爱因斯坦最理想的工作是跟着一个教授当助理,继续他的研究工作。

可惜的是,由于他大学的时候经常反对权威,向教授提出很多难以回答的问题,让教授很没有面子。

没有任何一个教授想接纳他,甚至宁愿要一个刚入学的新生来当助理,都不会要爱因斯坦。

他的老爸又偷偷给教授写了一封信,想请求教授接纳他,但是没有任何结果。

爱因斯坦不服气,自己继续研究,然后还写了一篇关于水的毛细现象的论文。

他还觉得有这篇论文做底子他再投简历就会有效果了,结果还是石沉大海。

这可怎么办呢?他只好当家教,边当家教边继续找工作。

幸好有一个大学关系比较好的朋友为他介绍了专利局的一个工作,爱因斯坦终于有工作了!

爱因斯坦是教授吗(民科鼻祖爱因斯坦)(4)

奥林匹亚科学院

虽然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爱因斯坦还是不服气,为了心中的梦想_搞研究,他和两个朋友一起搞了一个奥林匹亚科学院。

另外两个人,其中是一个学哲学的学生,原来是想让爱因斯坦给他辅导物理的。

结果,爱因斯坦发现和他聊天很愉快,说我也不给你辅导了,我也不要你钱,咱们没事聊聊天吧。

由此成为了朋友。

还有一个是银行家的儿子,以前曾在苏黎世学过数学。

爱因斯坦是教授吗(民科鼻祖爱因斯坦)(5)

奥林匹亚科学院

就这样的三人组合,他们一起没事共同翻看科学与哲学交界的书籍,如《人性论》、《感觉的分析》等,还共同探讨一些观点。

爱因斯坦一边在专利局上班同时经营着他的所谓科学院。还抽出时间继续搞他的理论研究。

以前面的标准,他纯粹就是一个“民科”:

一没有和科学共同体在一起;

二妄想解决重大科学问题;

三和学术界没什么交流(交流的几个人,学历不高,也不是数学或物理专业)。

飞跃性的1905年

1900年,据说德高望重的开尔文勋爵在英国科学促进会举行的讲演中说:“当前,物理学中已经没有什么新东西可以发现了,剩下的事情就是把测量做得越来越精确而已。”

这是学术界大佬的判断。

1905年3月,爱因斯坦26岁,写了一篇论文,提到了光量子,而且他的论文题目中就说到了这是“试探性”的,因为他没做什么实验。全凭自己的猜想!

这没起什么作用,甚至还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因为他的论文过于激进,为现存的科学理论所不容许。

1905年4月,爱因斯坦再次尝试写出一篇论文,希望由此能够被接受为博士。

话说当年国外评博士这么简单?也不用跟着某位教授,也不用在大学,只要发表够份量的学术论文就可以?

他意识到需要选一个比较安全的题目,而不是像量子或相对论这样激进,所以他选择正在写作的第二篇论文作为博士论文,它的标题为“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7月提交给苏黎世工学院。

即使这篇论文没能帮爱因斯坦找到一份学术职位,即他没能成为学术界人士,但他的确因此成了爱因斯坦博士。

1905年5月,爱因斯坦写了关于布朗运动的第三篇论文。

1905年6月,这一年的第四篇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中完整提出了著名的狭义相对论理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

这篇极为重要的论文或许是科学史上最有勇气、最赏心悦目的论文之一。

它的主要思想都是通过生动的思想实验来表达的,而不是凭借复杂的方程。

虽然它的确涉及一些数学,但其主要内容一个优秀的高中生就能掌握。

他和牛顿正好相反,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为了防止浅薄者的骚扰,全文用大多数人不懂的拉丁文出版。

1905年9月,第五篇论文《物体惯性和能量的关系》提出了质量和能量的关系E=mc^2,为原子核能的释放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是教授吗(民科鼻祖爱因斯坦)(6)

但起初这些成果并没有引起多少人注意。

小的涟漪而已

据他妹妹说,爱因斯坦曾经希望他在这家优秀期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能够将他从一个卑微的三级专利审查员提升到更高职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学术界认可,甚至帮他跻身学术界。

“但他大失所望,”她说,“文章发表之后是一片寂静。”

真实情况没有这么不堪,由于爱因斯坦得到了博士学位,所以他至少由专利局的三级技术专家升至二级,薪水也增加了1000法郎,达到年薪4500法郎。

另外,欧洲德高望重的理论物理学巨擘——普朗克注意到了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是教授吗(民科鼻祖爱因斯坦)(7)

普朗克

他后来回忆说,那篇相对论论文“立即引起我极大的关注”。它一发表,普朗克就在柏林大学做了一场关于相对论的讲演。

普朗克派他认真尽责的助手劳厄去见爱因斯坦。

劳厄在1907年夏天的访问时惊奇地发现,爱因斯坦并不在伯尔尼大学工作,而是在位于邮政电报大楼三层的专利局任职!

当时的场景依然使他感到好奇。

“一个年轻人向我走来,但他与我的预期相差太大了,我不相信他就是相对论的创始人,”劳厄说,“所以我没跟他打招呼。”

过不多时,爱因斯坦又一次缓步走过接待处,劳厄总算明白他是谁了。

他们边走边谈,时间一晃过去了几小时。

爱因斯坦递给他一支雪茄,劳厄回忆说:“它难闻极了,我‘不慎’将它丢到了河里。”

科学家也是人,对不喜欢又不能拒绝的东西来了个“不慎”。

而爱因斯坦的理论则很让人愉快。

“在我们交谈的前两小时里,他推翻了整个力学和电动力学。”劳厄指出。

爱因斯坦是教授吗(民科鼻祖爱因斯坦)(8)

劳厄

事实上,他完全入了迷,以至于在接下来成为爱因斯坦的密友。

其他方向的努力

不过没有大的改观,之后几年1907_1908年,爱因斯坦做了一些电子设备的设计,想籍此销售一些产品,没能获得成功

1908年,在看到苏黎世一所高中招聘“数学和画法几何学教师”的广告之后,他也递交了申请,并声明:“我也可以教物理。

他提交了包括那篇狭义相对论论文在内的迄今完成的所有论文。申请者共有21位,爱因斯坦甚至没有入围决赛。

最终,爱因斯坦收敛了傲气,决定写一篇论文来应聘伯尔尼大学的无俸讲师

1908年2月底,他成为无俸讲师。

他终于爬上了学术界的墙壁,至少是外墙。

爱因斯坦是教授吗(民科鼻祖爱因斯坦)(9)

但他的职位挣不来多少钱,也没有重要到使他放弃专利局的工作。

蹩脚的授课

克莱纳是苏黎世大学的物理教授,曾帮助爱因斯坦获得博士学位,也曾鼓励他申请无俸讲师一职。

他劝说苏黎世主管部门设立新的理论物理学职位以提高大学的声望。

克莱纳除了爱因斯坦还想到了另一个候选人:他的助手阿德勒,他和爱因斯坦在联邦工学院时就是朋友。

阿德勒更喜欢政治哲学而不是理论物理学。

所以1908年6月的一天早上,他去见了克莱纳,说爱因斯坦“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曾经“遭到联邦工学院教授们的冷遇”。

但阿德勒说,他是天才,理应获得这一职位,而且很有希望获得。

克莱纳为了考察去听爱因斯坦的授课,结果是一次蹩脚的授课。

“教授职位一事已成泡影,不过我没事。”爱因斯坦给一位朋友写信说。

后来,克莱纳又写信给爱因斯坦表示可以帮助他。

终于进入了学术界

爱因斯坦在回信中表示,他将到苏黎世为当地的物理学会做一次正式的(大概也是做了充分准备的)讲演。

1909年2月,他做了这次讲演。“我很幸运,”这之后不久爱因斯坦说,“与往常不同,那次我讲得很好。”

当他后来拜访克莱纳时,教授明确表示他很快会获得这份工作。

1909年3月底经过投票。

在使物理学发生革命5年之后,爱因斯坦终于第一次升任教授。

爱因斯坦是教授吗(民科鼻祖爱因斯坦)(10)

不幸的是,他的薪水要低于专利局,所以他拒绝了。

最后,苏黎世主管部门提高了薪水,爱因斯坦接受了,随即从专利局辞职。

“现在,我也成了出卖才能者行会的一名正式成员了。”他对一位同事兴高采烈地说。

这时候,爱因斯坦才真正算是学术界人士,脱下了所谓“民科”的帽子。

但在此之前,他已经颠覆了传统科学的根基。

对民科的包容和理解

从爱因斯坦的成长看,他最关键的论述都是启蒙于他是“民科”的时期。

他的成功固然和他坚持不懈的努力有关,但更大的来自于一个包容的社会氛围。

包容各种科学猜想(甚至是与传统科学大相径庭),包容各种阶层人群(哪怕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办事员)都可以提出看法。

假如当时的社会有“民科”这个说法,而且各阶层都排斥民科的话,会出现什么现象?

1.专业的刊物不会让他发表论文;

2.苏黎世大学不会给他评博士;

3.普朗克不会在意这个小人物;

4.劳厄看不起这个专利局的办事员;

5.克莱纳不会让他当教授;

6.阿德勒不会让出教授职位;

7.苏黎世不会给这个小人物提高薪水。

那么,如果他发展的不错,世间可能会多一个聪明的专利局长?还是有点小发明的企业家?

不得而知。

如果科学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那和封建甚至奴隶社会只有贵族才能获得教育又有什么不同?

民间科学家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可以极大的激发思想活力,可以降低科学的门槛,更多人的参与可以让科学更新和进步的概率更高。

社会对民间科学家的包容,甚至帮助,让科学成为人人都能参与的事业,才更加有利于科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爱因斯坦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