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笑的骚操作(切瓜群众之五女神节)(1)

笑笑的骚操作(切瓜群众之五女神节)(2)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在暖意融融的节日祝福里,也看到网上各种“女神”“女王”“女生”的称谓蜂飞蝶舞,有人甚至建议不要再叫妇女节,而要改成“女神节”,也有一众年轻的女性嫌“妇女”太土,遂随声附和。但这真的好吗?“女神”“女王”真的香吗?咱们来说道说道。

笑笑的骚操作(切瓜群众之五女神节)(3)

这个节日,光荣属于普天下劳动妇女

看着看着满屏的“女神”、“女王”、“女生”,突然有个想法。如果我跟正在老家屋里屋外忙乎的老姐说:今天是“女神节”,祝女神快乐!她一定认为我得了神经病!

老姐只是不习惯这个时尚的称谓吗?我认为不是的。作为一位有高中学历的女性,她当然知道今天的这个节日,也一定高兴收到节日的祝福。但她能够坦然领受的,是作为一个劳动妇女获得慰问和赞美。

我知道,不少年轻女同胞嫌妇女两字太老土,乐得妇女节改“女神节”。但有两点需清楚:其一,从字面上讲,已婚为妇,未婚为女,作为集合名词,“妇女”两字堂堂正正,不必羞于听闻。其二,妇女节,是有严肃的政治含义的,不容消解——就像代表平等的“同志”两字不容被解构。

三八妇女节,全称是国际劳动妇女节,是献给普天之下的劳动妇女的;设立这个节日,也是为争取女性劳动权益,经历过长久而艰难的斗争才得来。“劳动”,是这个节日的精神内核。“妇女能顶半边天”,赞颂的是劳动妇女。人大代表申纪兰被载入史册,也正是因为她首倡男女同工同酬并最终上升为国家法律。女性劳动权益被认同,被尊重,是女性自立自强和男女平等的基石。

而“女神节”、“女王节”、“女生节”等等,不过是互联网电商巨头们的促销噱头,意在用消费主义捆绑女性,用消费的意义去规范女性,什么“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之类的口号,就是对女性的物化、异化。

女同胞们,如果今天乐于被叫一声“女神”,你们高兴就好。但是,对于今天的这个节日,我们,男同胞和女同胞们,都应该有一份庄敬之心。今天,光荣属于一切劳动妇女,礼赞属于一切女性伟大的劳动和创造!

(切瓜者:“又”踩一脚)

笑笑的骚操作(切瓜群众之五女神节)(4)

“女神”下凡才是真身

三八国际妇女节到了,网络上,冠以“女神节”的各种专题,比比皆是。女性被赞美、被抬举,理所当然。但女同胞们千万别被消费主义的狂潮给“消费”了。“女神”的称号听听就好,“女神”下凡,才是真身。

争取“男女平等”,今天依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设立,正缘于此。中国的女性今天能被尊为“女神”,一来自于国家的蓬勃发展,二来自于女性卓越的奋斗。今天,中国女性的地位与作用与日俱增,“半边天”的殊荣得到了巩固。在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等重大战役中,娘子军不畏艰苦,冲锋在前,又留下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壮美篇章。

与男性共同创造了历史的女性,只会工作生活在人间烟火中,不应、也不会走向“神坛”,成为“女神”。放眼世界,在女性得到尊重与爱戴的同时,“傲慢与偏见”依然存在,男女并没有完全平等,女性受歧视的现象并没有完全根除,女性的合理要求和合法权益并没有得到完全保障。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女性肩上的使命与责任更重,也意味着付出更多的努力与艰辛。建功立业的雄心,不可少。相夫教子的传统,不能丢。这是凡人凡事,这是女性的本色与本分。“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无论女性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火焰的热烈,还是海水的宽厚,都是以女性特有的姿态去拥抱与感召这个时代。这样的身份,注定了女性不是高大上的“女神”。她们要继续品尝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继续描绘人世间的万紫千红。虚拟的“女神节”里,遍地都是沾满人间烟火的劳动妇女。

(切瓜者:“惠”眼识珠)

笑笑的骚操作(切瓜群众之五女神节)(5)

回顾初心,关注“她权益”

说起三八妇女节,很多网民脱口而出:“女神节”“女王节”……其实,这样的说法,太过于轻佻,有违节日设立的初衷。真正的祝福,应该回归初心,关注“她权益”。

三八妇女节有百年的历史,它的正式名称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又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在中国进一步简称为“三八妇女节”。

百年前,美国的芝加哥市女工和全国纺织、服装业的工人举行大规模罢工,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这次斗争引起了全美和全世界妇女群众的广泛同情支持最终取得了胜利。1911年的3月8日被设立为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1949年12月,我国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妇女节。

“妇女能顶半边天。”沿着这个节日的初心出发,现在这个节日的内涵是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想一想,去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最先奔赴战场的人当中有她们,坚持到最后一颗刻的人中也有她们。平时她们是最听话的女儿,但关键时刻她们巾帼不让须眉。

有句话说得非常好:“有一种职业无人可以代替,有一种温柔无人可以比拟,有一种话语貌似春日小雨,有一种关怀总淅沥在心底。”在更多的岗位,她们也许是教师、医生、护士、记者,无论身处哪个行业,她们,勤劳勇敢卓越担当。

所谓的“女神节”“女王节”不过是一些商家的商业炒作,为的是让人们多掏一些钱消费,但忽略了节日应有的议题。三八妇女节,关爱女性,有太多比这更重要的方式。比如男女就业平等,都2021年了,有的地方招聘还设置门槛,歧视女性;比如关注家暴现象,为受害女性撑腰……

尊重女性,关爱女性。三八妇女节一百多岁了,应有的仪式感我们不能丢弃。

(切瓜者:乘“兴”而来)

[责编:廖慧文]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