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热爱文学

不管是阳春白雪

还是下里巴人

如果你对外语感兴趣

不管是英语、俄语、日语……

还是更多的语言

如果你有较强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想代表一部分人

在这个社会发声

那就跟着小高

来了解一下学文学的正确姿势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

文学门类包括4大类专业、123个专业

作家学什么专业好学(文学家外交天才)(1)

中国语言文学类(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中外文学各种流派、理论、作家、作品,还要广泛涉猎语言、哲学、历史、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知识,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毕业后可以从事汉语言文学科研、教学及相关工作。

汉语言文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在文化、宣传领域从事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去向包括党政机关、各类企业事业单位、新闻媒体单位、出版单位、广告公司、各级教学和科研机构单位等,具体的职业有记者、编辑、教师、秘书、文案、策划、宣传人员和管理人员等,也可在大中专院校和中学从事教学或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就业范围广。汉语言文学专业侧重于汉语和对外汉语方面的教学和研究,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文字运用能力以及广博的文、史、哲基础知识。汉语言文学专业技术性不强,很多文职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不高,有较大的可替代性,如果毕业生的专业水平不过硬,则会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

作家学什么专业好学(文学家外交天才)(2)

广东省内本科院校推荐

作家学什么专业好学(文学家外交天才)(3)

外国语言文学类(以外国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可分为英语与小语种,我国开设小语种专业的高校很多,语言类别达几十余种。在本科阶段,大一、大二所学内容比较广泛,且侧重基本功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为主,并进行严格的语言基本功训练。在学习后期,各高校根据培养侧重不同,会对课程内容进行细分,如增加师范、外贸或翻译相关的专业课程。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与外国机构及人员交流的机会越来越频繁,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虽然各高校都积极培养各种外语类人才,但比起目前快速增长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需求,其数量还是相对较小,优秀的外语类人才在未来社会将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

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着重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小语种的就业渠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政府部门、高校、外企和中外合资企业、外贸公司、新闻传媒机构、旅游公司、留学培训机构、文化传播公司等。

作家学什么专业好学(文学家外交天才)(4)

广东省内本科院校推荐

作家学什么专业好学(文学家外交天才)(5)

新闻传播学类(以新闻学专业为例)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的门学科。一般来说,新闻学专业培养的是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广博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与宜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学高级专门人才。

随着新闻制作数码化及互联网的普及程度日益提高,传统、专业的新闻文化正在受到挑战。从信息获取渠道上来说,能够熟练阅读国外媒体信息,更容易获得各大媒体的青睐;从交流工具上来说,在线采访、微博采访、微信采访成为新的更迅速的沟通方式,这也是媒体人必须适应和掌握的;从发布平台上来说,即便是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级媒体,也是纸媒和网媒同时发布的,甚至网媒会第一时间发布快讯。由此可见,新闻学专业岗位需要的是全媒体化人才。

作家学什么专业好学(文学家外交天才)(6)

广东省内本科院校推荐

作家学什么专业好学(文学家外交天才)(7)

学习文学有什么用?

@知乎铁铸凝重

我自己学文学有高大上的思想,但更多是世俗和现实的,否则单凭所谓"审美"和"精神境界"之类的词不足以支撑我十年的文学院生活。

首先,文学可以给我一碗饭。本科时我可以当老师、文秘,读研学了古代文学,我依然可以考公务员、老师,而且条件更优厚些。而读博呢?我可以堂而皇之的整理、恢复、校勘古人作品,还原古人作品原貌,完成古人未竞之事业,而且凭这个我能挣钱。这就是最大意义所在。

其次,文学不是独立的,最起码我国文学与其他学科挂钩,比如历史、哲学、商业、军事、政治。《史记》为二十四史之首,学散文也以《史记》为佳;《水经注》为地理学著作,可以文辞之流畅优美,也为人所共知;至于盛唐诗歌,本身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甚至最近我接触一批元代作家,他们的散文里记载了大量的建筑之类的数据。因此文学研究不孤立,意义多元化。

而且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清代人编《全唐诗》,本身是不全的,而且错误也多,今人有没有义务继续下去?去改正、完善?当然有,这就是今天文学研究、整理的任务。

而清代给唐人汇总之时,他们自己也写了很多作品啊。我们有没有义务去编《全清词》、《全清诗》、《清文海》?当然也有,前仆后继,不断丰富、完善,否则您以为您看到的作品怎么来的?还不是文学从业者整理的。很多人一句"看原著",殊不知已经经过多少代学者辑佚、校勘、笺注了。

作为一个大学生,学什么语种比较有用?

@知乎新东方小语种

什么小语种比较“有用”,我们从几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1、使用人群的广泛性,这个决定了未来这门语言派上用场的机会有多少;

2、就业方向的可选择范围,多一个方向多一个选择嘛。

小语种虽然“小”,但其实学习的人数并不在少数。目前比较热门的有日语、韩语、德语、法语、 西班牙语、意大利语。

多学一门语言意味着打开一个新的世界,但是只要你能坚持下来,就会发现,这种学习投资是非常值得的。

正如梁文道所说:“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文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没有什么是无用的,只要自己喜欢,什么都是有用的。无用之大用,或许就是这个意思。

@知乎用户

说说我个人的理解:

1、喜欢某个(些)非英语国家:喜欢巴西(学葡语)、喜欢西班牙及南美其他国家(学西语)、喜欢德国/奥地利/瑞士(学德语)、喜欢日本(学日语)、喜欢朝韩(学韩语)、喜欢法国/非洲大部分国家(学法语)、喜欢前苏联国家(学俄语);

2、容易找工作:学使用人数较多的小语种,比如西语、法语、阿语、德语、俄语、葡语、意语等;

3、进修需要:根据想进修的专业及所选的学校来选择,一般来说,世界级院校,绝大多数在英语国家,但是还有诸如瑞士、德国、法国和北欧一些院校,根据想考的院校要求,学习相关小语种。

新闻学学习的到底是什么呢?

@知乎李天一

我觉得只有三条:思考能力、质疑精神和勇气。

做记者要有孩童般的眼睛和睿智长者般的大脑,要去发现也要去思考,采访锻炼你的社交能力,写作锻炼你的语言表达,编辑锻炼你的逻辑思维,评论锻炼你的个人意识。学院派的教育,最终出来的人物,即便不在新闻业,在其他地方也应该能做到佼佼者。因为也只有记者是全心全意的服务于历史的横截,社会的宽度。我们不考虑技术传承和历史演进,我们是最真实的活在当下。

换句话说,新闻学专业不是服务于新闻业,而是服务于合格的当代人的塑造。它不偏向于技术,其实更偏向于个体的培养。

这是一门磨砺人的专业,磨砺品格,磨砺意志品质,也磨砺人的感情。

来源:综合自网络。由高中根据地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