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卫子夫(前150年代-前91年9月9日),字子夫,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人。卫子夫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史称孝武卫皇后。汉宣帝刘询即位后,追赠卫皇后谥号为思后。在桐柏亭原地建园起冢改葬卫子夫,史称思后园。至此,卫子夫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

卫子夫唯一一个有谥号的皇后(歌女出身的卫子夫)(1)

分析原因之前,让我们先看看历史上的皇后谥号是如何确定的。

皇后谥号的来历

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古代在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述清楚,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总的来说,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

而西汉皇后的谥号遵从一个规则:从帝谥。意思是皇帝的谥号是什么,皇后的谥号就是什么。比如,汉高帝刘邦谥号“高皇帝”,吕雉谥号就是“高皇后”;汉惠帝刘盈谥号“孝惠皇帝”,张嫣谥号就是“孝惠皇后”;以此类推。

而卫子夫之所以可以拥有独立的谥号,那是因为巫蛊之祸后,她自杀身亡,而当时汉武帝健在,由于恨意,汉武帝并没有给予其谥号。直到汉宣帝继位,才追赠卫皇后谥号为思后,这才使她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

班固《汉书 外戚传上》载:宣帝立,乃改葬卫后,追谥曰思后,置园邑三百家,长丞周卫奉守焉。

卫子夫唯一一个有谥号的皇后(歌女出身的卫子夫)(2)

机缘之下,选在帝王侧

卫子夫出生于汉景帝年间,身世寒微,其家号卫氏,河东平阳人。其父不详,母亲卫媪曾为平阳侯家奴。卫子夫有一兄二姐,长兄卫长君,长姐卫君孺(卫孺),次姐卫少儿。有兄弟三人,即卫青、卫步、卫广。而卫子夫年少时便被送往平阳侯家学习歌舞,成为平阳候府中歌女。

司马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青同母兄卫长子,而姊卫子夫自平阳公主家得幸天子,故冒姓为卫氏。字仲卿。长子更字长君。长君母号为卫媪。媪长女卫孺,次女少儿,次女卫子夫。後子夫男弟步、广,皆冒卫氏。”

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阳春三月。十八岁的少年天子刘彻去霸上祭祀先祖,祈福除灾。回宫时顺路去平阳侯在京府邸看望当时嫁给平阳侯曹时(曹寿)的大姐平阳公主。由于汉武帝与陈皇后结婚数年没有子嗣。平阳公主便效仿姑姑馆陶公主,择良家女子欲以进献天子。

卫子夫唯一一个有谥号的皇后(歌女出身的卫子夫)(3)

席间,侯府的歌女上堂献唱,卫子夫亦在其中。武帝望去众人,一眼便看中了卫子夫。继而,武帝起身更衣,卫子夫则随去侍候,并在换衣服的轩车中得到初幸。武帝回到筵席后非常高兴,赐给了平阳公主黄金千金。平阳公主因此奏请将子夫送入宫中,武帝欣然答应。

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载:“武帝初即位,数岁无子。平阳主求诸良家子女十馀人,饰置家。武帝祓霸上还,因过平阳主。”

司马迁《史记 外戚世家》载:平阳主求诸良家子女十馀人,饰置家。

《汉书·外戚传》:“帝祓霸上,还过平阳主。主见所偫美人,帝不说。既饮,讴者进,帝独说子夫。”

颜师古《汉书注》载:尚,主也。时于轩中侍帝,权主衣裳。

司马迁《史记 外戚世家》载:是日,武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上还坐,驩甚。赐平阳主金千斤。主因奏子夫奉送入宫。

诞下龙子,荣宠之至,卫氏集团如日中天
  • 建元三年(前138年),卫子夫怀孕,汉武帝对她的尊宠也一天胜过一天。然而好景不长,当时的皇后陈阿娇是大长公主(馆陶公主)刘嫖之女,因其父为武帝当选太子出力不少,陈皇后便以此为原因而骄横高贵。当她听说卫子夫受到宠幸而怀孕,嫉妒卫子夫。便有意杀卫青以恐吓卫子夫。所幸卫青被朋友公孙敖及时相救,免于一死。汉武帝得知此事后,便召卫青为建章监,并加侍中。同时,卫子夫的兄长卫长君也得到封赏,亦加为侍中。

卫子夫唯一一个有谥号的皇后(歌女出身的卫子夫)(4)

  • 而后十年,卫子夫深得宠爱,被封为夫人,先后为汉武帝生下三女一男。由于卫青与霍去病大败匈奴,战绩显赫,整个卫氏家族如日中天。
  • 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陈皇后因巫蛊之祸被废,退居远郊离宫。
  • 元朔元年(前128年)春天,已承宠10年的卫子夫为称帝12年之久,时龄29岁的汉武帝生下了第一位皇子。武帝欣喜不已,为皇长子取名为刘据,并册立卫子夫为皇后。至此,空闲了一年八个月的未央中宫椒房殿再次有了新的主人。

卫子夫唯一一个有谥号的皇后(歌女出身的卫子夫)(5)

在卫子夫立为皇后之后,因她而显贵起来的卫氏家族也没有辜负君王所望。以卫青、霍去病为主导的卫氏外戚挥师北上,七次出征,北登阗颜山,六次深入匈奴,在祁连山设郡,基本瓦解了北方匈奴势力,为解决汉朝边患问题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树大招风,祸福相依——卫太子刘据被逼起兵

卫氏一门盛宠之下,功高相加,卫氏外戚的规模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不断壮大。庞大的外戚成员亦未能免于恃宠而骄之俗。

公孙敬声,凭借自己是皇后姐姐的儿子,行事骄奢不守法纪,竟然公开挪用军饷,事情败露之后被捕下狱。

征和二年(前92年)春正月,抓捕丞相公孙贺,公孙贺父子相继冤死狱中。自此,太子刘据在朝堂之上再无外家,汉武帝时期巫蛊之祸也正式拉开大幕。

闰四月,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坐巫蛊之罪处死,卫青之子卫伉及卫长公主之子曹宗亦在连坐之内。而此时的宠臣江充因与太子有隙,害怕武帝死后被新帝诛杀,故而欲构陷太子为先,即妄言武帝生病是因为有人行巫蛊诅咒天子。于是武帝命江充为使者治巫蛊之案。江充指挥巫师四处掘地寻找木偶人,但凡挖到就逮捕周围的人,并以炮烙之酷刑逼供认罪。百姓惶恐之余相互诬告,以此罪冤死者前后共计数万人。

卫子夫唯一一个有谥号的皇后(歌女出身的卫子夫)(6)

那个时候的汉武帝已经年迈,巫蛊之事更是深信不疑。江充趁机说宫中有巫蛊之气以致天子之病久不见好。征和二年(前92年)秋七月,江充终是将铁楸挖到了太子东宫,在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的帮助下,得到了桐木人偶。

太子刘据受人限制,无法向武帝辩明情况,情急之下便听从少傅石德之计。于七月壬午日,将江充缉拿,并斩杀韩说,决定起兵。卫子夫思子难处,便同意刘据调用皇后的中厩车架,取武库兵器,调长乐宫卫队,并以奸臣造反的名义征兵,与江充等人在长安城中展开激战,终于杀死了江充,并于上林苑烧死胡巫师。

皇帝的怀疑,外戚的权力,一场政治闹剧终于变成了刘彻父子的催命符。

卫子夫唯一一个有谥号的皇后(歌女出身的卫子夫)(7)

刘据起兵后,武帝认为太子一定是受到了江充等人的陷害才这样做。便派遣使者入长安探查。使者却因胆怯未敢入城,对武帝谎称太子造反要杀自己。武帝由是大怒,派左丞相刘屈氂发兵讨逆。斩杀如侯亲自引长水宣曲胡骑入长安。而后,护北军使者任安虽接太子发兵符节却作壁上观。因此,太子刘据所率兵卒与丞相的兵卒数量差距越来越大。混战五日后,血流入渠,尸骸遍地,太子不敌,战败出奔。

班固《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3传》载:“太子引兵去,驱四市人凡数万众,至长乐西阙下,逢丞相军,合战五日,死者数万人,血流入沟中。丞相附兵浸多,太子军败,南奔覆盎城门,得出。

七月庚寅日,武帝诏遣宗正刘长乐、执金吾刘敢奉策收回用以帮助刘据起兵、象征皇后实权的皇后玺绶。卫皇后因无以解释自己的行为,以死明志,自杀身亡,结束了她38年的皇后生涯。陪伴武帝半生,却因为一场巫蛊闹剧与武帝情断,帝王终究薄情,以至于卫皇后在去世以后连谥号都没有得到。一场亲人之间,帝王之间的权利较量悲剧落幕。

班固《汉书·武帝纪》载:“秋七月,按道侯韩说、使者江充等掘蛊太子宫。壬午,太子与皇后谋斩充,以节发兵与丞相刘屈氂大战长安,死者数万人。庚寅,太子亡,皇后自杀。

卫子夫唯一一个有谥号的皇后(歌女出身的卫子夫)(8)

结语

司马迁评价卫皇后:“嘉夫德若斯。”卫子夫以歌女身份步入汉宫,经十一年立为皇后。在立为皇后的三十八年中,卫子夫将汉庭后宫管理的井井有条。在这三十八年中,史书记载中的汉宫不复有妒妇娇女,更无因妃嫔相嫉引发的恶劣事件。卫子夫的良好品行不仅获得了汉武帝的全面信任,也在《外戚世家》所记载的四朝十余名后妃中,赢得了太史令司马迁唯一的赞美。

卫子夫唯一一个有谥号的皇后(歌女出身的卫子夫)(9)

因为她的提携,卫青,霍去病重创匈奴,战功赫赫,为汉朝的安定奉献了一生。霍去病之弟霍光,更是身奉四帝,躬辅三朝,受遗命,佐幼帝,行遗策,兴废立,促使西汉平稳度过危难,达到巅峰时期的第一功臣。

一代贤德之后,终究没有抵过帝王的猜疑,落得自杀身亡的下场,却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不知,午夜梦回的椒房殿是否还有她的浅吟低唱,在历史的长河里轻轻诉说。


参考文献:班固《汉书 外戚传上》

班固《汉书·武帝纪》

班固《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3传》

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

司马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