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口战役之血战南北(攻守易形1948年豫东战役)(1)

一战逆转中原

194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三大战役,在短短4个月时间里歼灭、俘虏和改编了150万的国民党军队。彻底击碎了蒋介石统治的军事基础。年底毛泽东主席撰写新年题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在1949年解放全国。

如果不细读历史,会感觉3年解放战争形式像摧枯拉朽一下就把国民党赶到小岛上去了。但时间回到1948年上半年,形式还十分胶着。总体上国民党占优势。尽管46年的全面进攻、47年的重点进攻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是也对解放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为战争都是在解放区进行的。对于解放区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解放区的战争潜力下降了很多。这一年多的时间,延安被占领、华北地区首府张家口丢失。经济上最富庶的山东解放区被严重破坏,苏北解放区大部分丢失。

忻口战役之血战南北(攻守易形1948年豫东战役)(2)

千里跃进大别山

为了掌握战略主动,47年,中央将一部分主力部队调往外线作战。所以才有了中原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华野7月分兵。但是当时的效果并不明显,特别是中原野战军度过黄泛区时,丢失了几乎全部重火力。跃进到大别山老革命根据地时,发现经过国民党严酷保甲制度的压迫后后。这个四方面军当初建立的根据地的群众基础远远不如预期,加上白崇禧的桂系部队的强大压力。47年到48年初,中原解放军转战数月后部队从12万人减员到不到6万。一向乐观的邓小平政委形容当时的部队是叫花子部队。迫于无奈,中野没有继续南下而是在大别山区域进行剿匪和重建党组织。但是毛泽东最初希望的调动蒋军回外线的目前没有完全达到。

忻口战役之血战南北(攻守易形1948年豫东战役)(3)

东北野战军三下江南

唯一的亮点是东北,47年和48年东北野战军连续进行了秋季和冬季攻势,机动灵活的战术将东北的国军打得丢盔弃甲,只能龟缩在铁路沿线的几个大城市。在东野控制的广大在基层剿匪、土改,扩军、练兵。48年初扩军后东野加上地方部队有百万之众。在军事、经济上都压倒国军。杜聿明在48年前和傅作义交底时就说“关外共军实力远远胜于关内共军”。所以48年初我党的战略就是将东北地区的优势尽快转化为胜势。要尽快进行战略决战。关内的主力部队要拖住中原的国军部队,只要能拖住国军,等东北野战军入关则全国形势会大为好转。

所以48年初,中央的政治军事方针如下,东北地区催促林彪赶快进行战略决战,中原地区调派华野的3个主力纵队跃进到江南,准备在解放区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为决战做物质准备。

不过回顾这段历史,发现前面2个政策都推进得不好。东北的巨大优势下,林彪反复和中央扯皮,在先打长春还是先打锦州之间犹豫。来回尝试以后,到了下半年才开始进行决战准备。查看这段时期东野和中央的电报往来会很有意思。第二个就是让粟裕率领华野的3个主力纵队过江,因为中野在大别山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所以有意让另一支部队下江南,直插国统区的心脏。对中原国军造成更大牵制。不过此时粟裕同志提出了暂时不过江,留在中原打大仗。

忻口战役之血战南北(攻守易形1948年豫东战役)(4)

经过和中央反复沟通,最终粟裕本人到了城南庄中央驻地详细地讲述了自己的看法和打算。中央决定暂时不渡江,先在中原地区消灭国民党的有生力量。以上就是豫东战役的背景。 最初的设想是消灭国军的有生力量,把中原国军的部署打乱。其实主要还是“拖”,减轻内线解放区的压力,等东北野战军入关。

经过和主席的讨价还价,粟裕得到了暂不过江的确认。不过这段时间还是要消灭8~10整编旅。主席的意思还是先消耗中原的国军,待国军实力削弱再过江去。其实整体战略还是拖住中原国军,等东北野战军入关一举奠定胜利。

一场中原大战就此开始酝酿。

国军优势

经过47年的重点进攻,国军虽然没有完成对山东解放区的目标,但是毕竟占领了津浦路北线的几个城市,直插解放区。对于解放军的压力还是很大,而且沿着陇海、津浦和平汉线的各大节点都被国军掌握,储备了大量的粮弹。依托铁路线弥补了国军的机动方面的劣势。

48年以徐州为中心,国军主力第五军下辖5万余人,全美械装备士气很高,意图寻求华野部队决战。以郑州为中心,胡链兵团和罗绍周军团以平汉线南北机动在大别山地区,淮河流域对中野进行压制。其他还有不少半美械部队依托铁路公路进行机动。国军的二线部队和军阀改编部队虽然战斗力不强,但是依托坚固工事龟缩在城市和绥靖区内还是能对前进中的解放军造成干扰。可以说48年中,国军这套以点控线,再以线控面的部署还是行之有效的。此时的主力国军没有把我华野、中野部队看在眼里,主动决战的意识很高。几个国军将领邱清泉、胡链、张珍、黄百韬也是少有的能主动救援友军的将领。这些因素导致解放军如果要跳入外线作战的难度是非常高的。但是要打破僵局,必须要有孤身犯险的决心。我军最杰出的军事将领粟裕同志要来解决这些难题。

我军优势

经过47年底和48年初的修整、练兵。华野一线部队的士气得到了提升。广大指战员正在摩拳擦掌。山东兵团开始围绕京浦路做准备。更大的局面改善是在农村县城,随着国军把兵力集中到铁路沿线和大城市。47年后解放区逐步开始慢慢恢复,48年3月成立了淮北军区,5月成立了江淮军区,淮海战役之前,津浦路以东区域的农村和小县城已经被我党地方武装渗透得千穿百孔。津浦路以西区域很多县城的国民党政权被摧毁,虽然后来国民党又收复了,但中野后来在皖西北区域反复和国军撕扯,国民党基层政权组织无法有效掌控当地了。

在豫东和皖北,由于38年的花园口决堤,这一地区的老百姓怎么看待国军可想而知。由于国军组建兵团,集中兵力。各个兵团之间的间隙拉大,地方都是我党组织的民兵,这为为解放军的穿插包围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破局

忻口战役之血战南北(攻守易形1948年豫东战役)(5)

马督工的豫东战役战前示意图

1948年5月30日,粟裕率领华野的主力纵队越过黄河,中原战场转折来到了。刚越过黄河,粟裕并没有直接刚上邱清泉的第五军。虽然跟主席的军令状保证要优先打击第5军,但此时的5军装备、士气处于高点,而且国军各梯度部队靠得比较近。必须让国军大兵团动起来,在混乱中寻找歼敌的机会。此时的妙手出现了。

此时中原,在郑州、徐州和确山有国军的重兵集团。粟裕率领华野主力从濮阳南下度过黄河,在兰考、定陶和国军保持接触。中野在平汉线以西,主力进逼确山。山东兵团包围泰安。侦测到华野南下,国军徐州附近集中了邱清泉、刘汝明、黄百韬,集中了陇海线上所有机动兵团,意图一口气吃掉粟裕。双方在豫东平原上试探、接触。

襄樊地处汉水上游,掩护武汉,看上去还有三个整编旅的驻军,但是战斗力很弱,此时也成了解放军眼中的猎物。13日起,中原野战军三个纵队和桐柏军区部队开始逼近襄樊。中原野战军和山东兵团在襄阳、兖州2个方向的外围同时发动了攻击。所谓攻敌所必救。确山的胡链的11师和徐州的黄百韬第25师先后被调动。但此时徐州到开封之间的国军兵力还是太厚,睢县以东的平原地带有邱清泉第5军、72师、75师,刘汝明部等10万多人,粟裕手头的部队很难分割包围其中任一一个部队。所以粟裕还要进一步“扯开”敌人。

妙手攻开封

忻口战役之血战南北(攻守易形1948年豫东战役)(6)

包围开封前敌我态势

6月17日,一直在开封东南的由陈世渠、唐亮率领3、8纵队突然开始攻击开封,而开封只有3个保安旅。因为开封东面和南面的国军机动兵团都被牵制了。开封相对孤立,3、8纵6月17日迅速展开,开始攻城。

开封被围,大大出乎国军意料,不过国军并不担心,因为解放军此时还没有攻占大城市的先例,国军普遍认为,解放军会顿兵于坚城之下,这次给了国军消灭华野全部主力的机会。开封以东的几个国军主力不紧不慢重组了新兵团,72师和75师组成欧寿年兵团。蒋介石还告诫诸部行动不要太快,要对攻城的解放军形成夹击之势。另外让驻扎郑州的孙元良兵团东进救援,但孙元良刚出城就被中野9纵挡住了,整个战役都在摸鱼。孙元良表现太废物,笔者后面篇幅不会再提。

既然开封的解放军已经是“瓮中之鳖”,那么当面的粟裕回头再吃吧。就当国军大摇大摆的救援开封时。粟裕率领的1、4、6纵没有放松警惕,正在主动等待时机分割国军。此时的攻坚开封3、8纵猛打猛冲,3天多时间就占领了开封大部。22号完全解放开封,仅用了不到一周时间。国军占据主场优势的中原大战吃了当头一棒。这一仗政治丢分更多,因为国军此前从来没有一座省会城市被攻占,南京的河南籍国会委员把蒋介石吵得下不来台。急躁的蒋校长急令开封以东国军赶紧夺回开封。

而就在开封被攻克的同时,山东兵团开始进攻兖州,本来要去围剿华野主力的黄百韬兵团被调往北部。所以此时豫东战场就剩下邱清泉和欧寿年、刘汝明3个兵团了。

忻口战役之血战南北(攻守易形1948年豫东战役)(7)

解放军攻占河南省省备司令部

占领开封以后,粟裕没有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而是让3、8纵赶紧从开封撤出,转向东南进行隐蔽、修整。因为后面还有更重要的阻击任务。从这里可以看到国民党对基层失控到了何种地步。5万多人的解放军隐蔽在开封城东南30多公里的广大乡村。国军竟然毫不知情。不过国军还是有狠角色,邱清泉敏锐察觉华野3、8纵队可能不会固守坚城,所以当接近开封发现没有解放军后,第五军立马掉头去抓3、8纵,而把收付开封的功劳留给刘汝明。而刘汝明也是“不负众望”,进入开封后就不动了。

兵团级部队被围

欧寿年兵团是刚刚组建的新兵团,实力不如国军主力第5军。而且欧寿年是粤系班底,也不太服蒋介石。当蒋介石下达救援开封命令时。欧寿年兵团在国军的最后面慢腾腾的走,当走到睢县时停下了脚步。此时欧寿年兵团距离前面的邱清泉也就40公里路程,这点路也就机械化兵团半天路程。但就是这点空隙被粟裕敏锐扑捉,粟裕迅速做出调整,陈唐率领3、8、10北上在桃林岗一带修筑工事,准备阻击邱清泉。粟裕率领1、4、6中野11纵于6月27日包围欧寿年兵团。豫东战役的正餐终于上菜了。

忻口战役之血战南北(攻守易形1948年豫东战役)(8)

包围欧兵团

欧寿年兵团被围算是捅了一个超级马蜂窝,刚刚经过省会被拿下,短短5天后国军首次兵团级别部队被包围。真是惊喜天天有、天天不重样。中原国军主力的脸算是丢干净了。

回到主战场,被粟裕包围的欧寿年兵团虽然刚刚组建,但是人数不少有3万多人。而且主力的75师是美械师,战斗力较强。关键此时虽然华野包围了欧兵团,但是四面八方的国军也在向战场中心赶来。完全没有“友军有难,不动如山”场景出现,西面的邱清泉和南面的胡链都在解围的路上。国军此时的士气还没有垮。华野要生吃一个兵团再看住一个兵团。

和时间赛跑,粟裕做出部署,暂时用10纵替换攻坚开封伤亡较大的3、8纵。自己率领1、4、6两广纵队和中野11纵用优势兵力硬啃欧寿年兵团。1948年6月26日,宋时轮率领第10纵队从鄢陵出发,向杞县西南开进.第10纵队的任务是同第3、第8、两广纵队组成阻援集团,隔断邱清泉兵团和区寿年兵团,阻止邱清泉兵团东援。

忻口战役之血战南北(攻守易形1948年豫东战役)(9)

豫东战役第二阶段,包围欧兵团

阻击邱兵团的10纵正面受到了极大压力,整连整营部队战死。战场中心的欧兵团已经被粟裕分割包围在铁佛寺一带,包围圈一点一点缩小。尽管邱清泉和欧寿年都能彼此听到远处的枪炮声,但就是靠不上。欧兵团的绝望气氛在日益增长。

忻口战役之血战南北(攻守易形1948年豫东战役)(10)

10纵桃林岗阻击

忻口战役之血战南北(攻守易形1948年豫东战役)(11)

敌我双方都伤亡惨重

极限反杀

6月29日,我军将区寿年兵团的兵团部及整编第75师、新编第21旅分割包围于龙王店,将整编第72师包围于铁佛寺地区。欧兵团基本丧失野战能力只能固守待援,不出意外的话。国军将首次在野战损失一个兵团单位。

忻口战役之血战南北(攻守易形1948年豫东战役)(12)

战后被俘虏的兵团司令欧寿年(左),欧的孙子是90年代的国足守门员欧楚良

7月2号,战场东侧,中野11纵的防线被黄百韬突破。豫东战役最后的变数突然降临。黄百韬原来是被派往北上救援兖州的。但是接触解放军后黄百韬发现,解放军阻击得并不坚决,倒像是诱敌深入。所以黄赶紧南下加入了豫东战场。

忻口战役之血战南北(攻守易形1948年豫东战役)(13)

黄百韬——国军里少有的狠角色

黄百韬的突然加入,让华野的压力到达了极限。从西到东,华野要夹住3股敌人,邱清泉、欧寿年、黄百韬。黄百韬的突入给包围圈里欧寿年打了一针兴奋剂。欧寿年觉得有了反杀的机会,居然带领部队从工事里面冲出来了。这种机会粟裕当然不会放过,华野捉住机会啃掉了欧兵团的兵团司令部。兵团司令欧寿年被俘虏。不过此时危机远远没有解除。东西两面的国军还在突进,欧寿年兵团的72师还没有吃掉。粟裕手里没有预备队了,综合考虑当前战况,如果此时仓促撤退必然被东西两股敌人尾随,后备部队会遭受极大损失。必须把一股敌人打蒙才能安排撤离战场。而此时一路突进阵型不整的黄兵团成了粟裕的下一个目标。

忻口战役之血战南北(攻守易形1948年豫东战役)(14)

豫东战役最后阶段

粟裕做出如下3点安排,负责阻击邱清泉的部队坚决顶住,不能后撤一步。战力较弱的中野11纵看住欧兵团残部。华野主力1、4、6、两广纵队全部调转阵型吃掉气焰嚣张的黄百韬。刚刚洋洋自得突破解放军防线准备大干一场黄百韬突然发现,自己被包围了。黄万万没有想到华野此时还没吃干净欧兵团,居然还有余力反包围自己。尽管黄百韬拼尽了全力还是在7月3日被包围在帝邱店附近。

忻口战役之血战南北(攻守易形1948年豫东战役)(15)

前进!包围黄百韬!

被包围的黄百韬见突围无望,命令烧毁文件枪毙俘虏,(枪毙战俘的事情,黄百韬在几个月后的碾庄被围困时又干了一次,现在的影视作品把黄描绘的太好了)准备鱼死网破。被阻击在桃林岗的邱清泉这几天眼睁睁看着欧兵团覆灭,现在黄兵团也要完蛋了。而面前的10纵阵地像一座大山一样无法撼动。多年的职业军旅生涯邱第一次感到绝望。邱最后冒险从解放军阻击阵地北侧绕过,而此时南面的胡琏也绕过中野的防线向北面赶来。

粟裕知道要见好就收了,7月6日夜里,华野乘着夜色撤军。豫东战役结束,一个多月的时间解放军以33000多人的伤亡代价歼敌90000多人。证明了解放军面对拥有完整防御体系,机动便利、火力强大的国军主力也完全不怵。

攻守易型

中原战场形成僵局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军依托铁路干线固守城市,让不擅长攻坚战的解放军难以下手。但是这一战国军首次丢掉大城市,一个兵团基本被歼、一个兵团被重创。占尽天时地利条件下,也没有抓住一只解放军部队。战后国军还是厚着脸皮论功行赏表彰所谓的“黄泛区大捷”,并奖励战役后期拼死救援的黄百韬青天白日勋章。

但是仔细复盘战局的国军诸将都明白,解放军已非吴下阿蒙。国军占据重要节点城市,调用物资畅通,军力火力占优。而且国军这次表现的相当不赖,重要关头都做出了正确选择。

邱清泉不进开封而死咬陈唐的3、8纵。黄百韬放弃救援兖州驰援欧寿年。战役最后关头邱清泉放弃正面阵地向北越过10纵防线攻击粟裕。胡链放弃辎重绕过中野防线带领步兵增援战场。这些战场判断哪怕做错1个,国军可能都会丢掉整2个兵团。战术层面,主力国军士兵表现了极强战斗力。为了突破10纵的桃林岗阵地,第五军反复冲锋,死伤极为惨重。黄百韬在帝邱店突围时以兵团司令之身亲自登上战车独占,抢回了几个阵地。就是这样最后也只是打残了半个华野。国军苦心经营的“链式防御”下次还能挡住解放军估计鬼都不信。可以说这仗核心就是打崩了国民党军队的士气。之前国民党的策略都是找到我军主力,进行决战。这战之后,就变成大兵团缩成一团战略防御了,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

之前一直称呼解放军“匪军”的国军将领,对解放军的称呼也客观多了。“10纵应列为华野的头等战力部队”,“共军此次战斗.......”。话说的比较朴实,也反应了众多国军将领心里的变化。国军高层尽管明面不说,但是心里都确信以后再碰上解放军南下估计打不赢了。这种心理上的劣势也很好解释了几个月后淮海战役时国军各种畏畏缩缩,瞻前顾后的骚操作。豫东一战打断了国军的脊梁骨。此时的解放军已经处于不败之地。

由于中原的机动兵力都被吸引到豫东,并被重创。中野和华野的部队可以在没有两侧压力的情况下攻击其他重要城市。兖州被攻克,徐州以北的国军据点只剩下济南一座城市。国府山东省省长王耀武的统治区域降级为市,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7月17日,中野6纵花了10天时间攻克襄阳,在武汉和中原嵌入一个钉子,有效阻隔了华中剿总和徐州剿总的联系。国军守备司令康泽喜提功德林监狱入场券。国军也创造了历朝历代丢失襄阳的最快记录。

原来中央在中原的方针还是“拖”,是等东北野战军入关。这一战结束表明中原两只野战军完全有能力和国军硬碰硬。华野和中野两大野战军在豫东战役后一段时间内,积极壮大自己。待到10月淮海战役开始时,华野已有36万大军。中野恢复到大别山之前的12万人。并在接下来的中原决战中占领要冲宿县,围住黄维兵团——这只国军最后最强的突击兵团。

所有一切的转折来自1948年5月30日,粟裕大将南渡黄河的那一天。

忻口战役之血战南北(攻守易形1948年豫东战役)(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