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眼镜怎么办?

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晋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

家贫,灯无油,

于冬月尝映雪读书……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他们的眼睛近视了该怎么办呢?

在一个没有高端医术,没有眼镜的时代,他们是怎么熬过老眼昏花的漫长岁月的呢?

古代没有眼镜如果近视怎么办(古代到底有没有眼镜)(1)

首先,近视在古时候属于富人病。

只有长期看近并且不怎么外出和休息的人才会有大概率变成近视眼,在士农工商的序列里,必然是读书人占了大多数。

所以在科举制度盛行的时代,只有极少数人才有得近视眼的机会。

古代没有眼镜如果近视怎么办(古代到底有没有眼镜)(2)

东汉王室刘荆的墓中就出土过一个金圈嵌水晶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5倍左右,这可以说是读书人的福音,但是这个东西也是一个奢侈品,当时也没有办法作出非常好的应用普及。

《祭十二郎文》中韩愈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欧阳修也曾在《读书》说:“眼力虽已疲,心意殊未倦。”

古代没有眼镜如果近视怎么办(古代到底有没有眼镜)(3)

秦汉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早期的眼镜。这种眼镜用青玉或穿有若干小洞的蚌壳制成,可以起到养目和遮光防沙的防护作用。到了宋元时期,出现了可以阅读小字的放大镜。但因为受到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局限,我国现代意义的眼镜,是在明代由西方的传教士和商人传入中国的。赵翼《陔余丛考》云:“古未有眼镜,至有明始有之,本来自西域。

比如,王安石,苏东坡,纪晓岚等著名的大学者都是近视患者,古代照明条件不好,看书确实是费眼睛。

古代没有眼镜如果近视怎么办(古代到底有没有眼镜)(4)

眼镜在明清时期被视为宝物。清朝皇帝就常常将西式眼镜作为赏赐,赏给皇亲大臣。因而眼镜在社会中也被视为身份的象征,深受士大夫和读书人的追捧和青睐。甚至出现了有人眼睛本没有毛病,只是为了装读书人,才配戴眼镜的荒唐举动:“方鞋穿着趁时新,摇摆街头作态频。眼镜戴来装近视,教人知是读书人。”更为滑稽的是,带着上好的玻璃眼镜的豪富之人,为了显阔竟然“晌午却难扬面走”,但却没想到“阳光生火燎眉毛”,阳光聚焦竟然把眉毛燃着了。眼镜成了富贵之人必备之物。直到后来,在福建和广东等地可以制造出仿制眼镜时,眼镜才在全国上下流行开来。

古代没有眼镜如果近视怎么办(古代到底有没有眼镜)(5)

唐国强饰演的雍正皇帝 也是个著名的近视

那……患了近视怎么办呢,毕竟世界上第一副眼镜,相传是1289年意大利一名叫阿尔马托的光学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萨市的意大利人斯皮纳发明的,明朝时传入中国,到了明朝中期,中国才形成了自己制造眼镜的产业。

古代没有眼镜如果近视怎么办(古代到底有没有眼镜)(6)

比如,王安石,苏东坡,纪晓岚等著名的大学者都是近视患者,古代照明条件不好,看书确实是费眼睛。

总的来说,我国明清时期的眼镜主要分为三类。在社会中运用得最为广泛的是花镜。起初,花镜被称为“叆叇”。“叆叇”本是云覆日之意。在这里,指代眼镜遮盖住了眼睛如同云彩遮盖住了太阳一般。

古代没有眼镜如果近视怎么办(古代到底有没有眼镜)(7)

近视眼镜传入中国的时间稍晚。佩戴近视眼镜可以增加看物的清晰度,扩大视物的距离和范围。清人叶梦珠在《阅世编》对此作了详尽的记录:“(眼镜)惟西洋有一种质厚于皮,使便近视者,秋毫皆晰,每副尚值价二两;若远视,而年高者,戴之反不明。”乾隆年间的《扬州画舫录》更是写道:“人之短视者多带眼镜,除之则面必变,涂能画短视不带眼镜而能肖,其技亦巧矣。”把长期配戴近视眼镜之人摘下眼镜之后,面部表情的变化,描画得细致入微。

古代没有眼镜如果近视怎么办(古代到底有没有眼镜)(8)

此外,还有平光眼镜,也在同一时期传入了中国。当时人们认为这种平光镜有保健作用,因此也叫养护眼镜。范瑞昂在《粤中见闻》中载:“西洋儿十岁即戴一玻璃眼镜,谓可以养目光,至老不朦。”曾七如在《水晶眼镜考》也写道:“又有养目镜,虽少年戴之,无损于目。”而前文介绍的防护眼镜,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养护眼镜的一种。

当然现在的我们不需要担心看不清的问题了,我们应该感谢现代科技的进步,但同时我们也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千万不可用眼过度,毕竟眼睛才是通往世界唯一的一扇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