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维刚讲零基础学函数(看了李雪琴的塑料袋理论)(1)

一提到数学,大家脑子就疼!

有不少人抱怨:“以后买菜又不用解方程,学数学有什么意义?”

甚至有些人在报考大学专业的时候说,只要不学数学,学什么专业都可以。

可见,数学是很多人的噩梦。

的确,买菜确实不用解方程,但数学所带来的逻辑和理性的思维方式伴随在我们生活中。

《心中有数:生活中的数学思维》这本书作者刘雪峰,他曾说过,很多数学概念的背后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这些智慧能帮我们更好地看清这个纷繁杂乱的社会,并能帮助我们在生活中做出决策和行为。

看完这本书,你会用数学的眼光,建立正确的常识,并且让你的人生的每一个岔口,又多出一个选择。

解数学很难,数学考满分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只要你愿意,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并不难。

我从《心中有数》这本书里介绍3种数学思维。

孙维刚讲零基础学函数(看了李雪琴的塑料袋理论)(2)

01. 如何保持平常心?概率世界观

“躺平”和“内卷”这两个词一直出现在我们面前。

前者是吐槽年轻人以认命的态度生活;后者是指过度竞争,导致无意义的内耗和付出。

这两个词代表了两种极端的人生态度。

一个是消极的宿命论,认为努力没有意义,一切冥冥中自有安排。

另一个是积极过头的“事在人为”论,只要我卷得厉害,就一定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这两种世界观都是非黑即白的,而正确的价值观,要游走在两者之间,也就是概率世界观。

最近我在找工作,但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大,投出的简历能回复得很少,而我又想要往上发展,大环境加上管理经验缺乏,导致难上加难。

在一次次失意中,我变得格外消极,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废物,能力太差没有用人单位要,前途渺茫。

那段时间,我每天过得很颓废,刷剧,刷手机,看小说,躺在床上睡觉。

我知道这样做不对,但就是不愿意坐在书桌前看书,干点有意义的事情。

当时我有点自暴自弃,觉得人努力没有意义,内卷如此厉害,还不如躺平。

直到我看到刘老师提出的概率世界观,我才意识到自己走进死胡同里。

在概率世界观里,我们做事要保持两个核心思想。

第一,大多数事情发生之前,我们无法保证最终的结果。

就像找工作这事,我无法预测今年的行情,面试的状态,临场发挥等。

虽然我无法改变今年疫情带给我们的影响,但我的工作经验是实实在在的,也爱惜自身羽毛。那要比平常就在边缘岗位,混日子的人,找到工作的概率高。

这就是概率世界观的第二个核心,我们通过努力改变结果发生的概率。

那肯定有人问,我已经很努力提高概率了,但还是失败怎么办?

你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找到失败的原因,能改则改,提高下一次成功的概率;第二种,失败的原因无法控制,坦然接受它。

就像我现在找工作的心态就是,疫情难找工作是客观事实,那就打持久战。我能做的是做兼职赚生活费,以及精进专业能力。

想清楚这一点后,我不再过分焦虑和沮丧,而是接受失败让自己慢下来。

概率的世界观就像古话讲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谋事在人就是通过努力,提高成功的概率;成事在天,以概率会衡量标准,即便做得再好,也不能保证成功。

02.如何提高胜算率?看大数定律

有句话说得好,复杂的事情简单做,你就是专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行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

我们总是抱怨别人机会好,升职容易,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是否在一个领域,踏实做过一件事并且坚持到底。

孙维刚讲零基础学函数(看了李雪琴的塑料袋理论)(3)

前围棋世界冠军、号称“石佛”的李昌镐在自传中提到,在下围棋时不得贪胜是首要位置。

他要求自己恪守对胜利的执念,小步迟缓地前进,让对手感受不到锋芒。

曾经,有位记者问他:“你获胜的秘诀是什么?有什么妙手吗?”

李昌镐回答道:“每手棋,我只求51%的胜算率。”

记者在惊讶之余追问为什么,他憋了很久却不知道如何回答,就说了一句:“我从来不想一举击溃对手。”

李昌镐的回答出人意料,但读完他写的《不得贪胜》,你会发现他没有说谎。

他不是靠技巧取胜,而是每一盘棋都要半目胜。

李昌镐优势在于收官阶段,平常人认为开局的谋篇很重要,中盘的计算力与经验的比拼也是重中之重,而收盘阶段的枯燥的单纯计算往往被人忽视。

但对李昌镐来说,收盘阶段是自己最擅长的环节,他每一步只争取51%的胜利,而对手就只能得到49%。51%比49%多了2%的优势,量变引起质变。

李昌镐蜗牛般的下棋,跟数学中说的“大数定律”不谋而合。

这条定律是指一件事情发生的次数足够多,它出现某一个结果的频率就会对于其概率。

从大数定律来分析,大胜的棋意味着冒险而且要看天时地利人和,但51%的胜算率,能保证赢一百盘棋,而且都是半目胜。

这也是大数定律成立的重要条件是“发生的次数足够多”。

那大数定律对于普通人的启发就是:正确的事情,要重复做。

就像刘润老师说的,真正难的,不是拼死爆发的瞬间,而是日复一日地勤奋。

03.如何让自己变得幸福?卷积了解一下

你听说过“塑料袋理论”吗?

这个理论出自李雪琴之口。

她在一档综艺节目中说,东北家庭有攒塑料袋的习惯。

无论是外卖袋还是买菜袋,习惯性地把干净的塑料袋留下来。

日子一天天过,大大小小的塑料袋也攒下不少。

家人会把这些塑料袋收拾好,专门放在一个柜子里。

有些人看到也会吐槽,都什么时代了,还留着塑料袋不肯扔。

但神奇的是,如果有一天你不知道用什么东西装东西时,只要打开柜子,总有一个袋子能够派上用场。

孙维刚讲零基础学函数(看了李雪琴的塑料袋理论)(4)

那我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

因为幸福感跟攒塑料袋一样,积累到一定程度你会有一种成就感。

在我们的认知里,买下一套大房子,中500万,这样的大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而超市零食打折,上班走路10分钟,刚进地铁口,地铁就来了……这些小确幸称不上幸福。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刘雪峰老师用“卷积”这个概念来解答。

卷积是控制系统、信号处理领域的核心概念之一,它的目的是刻画一个系统对于外界输入的反应。

比如背单词,“背”这个动作是一个输入,你的大脑是系统,单词在你大脑里的记忆程度就是你的大脑对该输入的输出。

输入的都是某种刺激,这种单次的刺激会呈现出一种模式;从零开始升高,到达最高点后慢慢下降为零。

背单词,刚开始进入大脑,短时间印象深刻,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逐渐淡忘。

幸福感也是如此,大幸福肯定要比小确幸更有幸福感,但无论幸福的大小,单次产生的幸福感并不会持续很久,并且会以飞快的速度消退。

孙维刚讲零基础学函数(看了李雪琴的塑料袋理论)(5)

孙维刚讲零基础学函数(看了李雪琴的塑料袋理论)(6)

可是,大幸福一生只有几次,而小确幸经常发生,频繁的小确幸,能比偶尔的大幸福带来更多幸福感。

回到李雪琴说的塑料袋理论,幸福感就像老一辈人攒的塑料袋。

你要感知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别忽视微不足道的美好瞬间,懂得知足常乐,才会感觉到生命的快乐。

正如作家丁丁张说的,幸福就像冰淇淋,拿在手里就那么一会儿,在融化之前,把它吃掉。

孙维刚讲零基础学函数(看了李雪琴的塑料袋理论)(7)

04.

以上是《心中有数》中的3个数字思维,希望你可以时常用它来鞭策你的行动。

你不一定要解决数学题,也不需要背下数学所有的公式,也不需要你数学考试满分,但你至少要训练自己的数学思维。

在大自然的因果律面前,逻辑和理性的数学思维可以让你客观地看待这个世界。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所谓的心所欲不逾矩,不是强迫自己做事不越界。

而是找到事物的客观规律,自身拥有符合规律的处事方式,做事的时候才能不越界,心才能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