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猫腻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将夜》在网络上热播,于是我也忍不住想要趁趁热度。虽然还不能称上神作,但是因为有小说的基础,用心的特效和大量老戏骨的精彩演出,《将夜》依然可以称的上最近两年网络小说改编剧的诚意之作。

小说鄙人虽然没有看完,但电视剧的呈现依然给了我很多的惊喜,尤其是小说作者本身浓厚的文化底蕴,为内容增色不少。虽然是架空玄幻剧,却含有满满的中国传统文化。

本文就借剧中提到的境界和一些招式功法,谈谈其中的文化彩蛋,再冒昧地科普一下相关中国文化。

将夜为什么都不想破知命(也说将夜聊聊洞玄)(1)

首先,《将夜》中将初期的境界分为初识、感知、不惑、洞玄、知命五境。初识和感知两境顾名思义非常好理解,而剩下不惑、洞玄、知命又是何意呢?

不惑:源自于儒家著作《论语·为政》中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孔子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而在中国历史上夫子一词单独使用一般指的正是孔子。

一般我们现在的理解“三十而立”是指成家立业,“四十不惑”是没有疑惑。但从全文可看出,这是孔子总结自己一生在学习上的境界变化,却与成家立业无关。

因此“而立”和“不惑”的真正意思是“立,守经也。不惑,达权也。”也就是说孔子十五岁立志开始学习,到三十岁的时候精通了所有的经典,但依然只是拘泥于经典,到了四十岁方融会贯通,不再墨守成规,灵活的运用在实际中,所以才不会再有疑惑。正是古人所说的达权变通的意思。

将夜为什么都不想破知命(也说将夜聊聊洞玄)(2)

洞玄:这个词则又是来自于中国道教的术语。在道教中有“三洞、四辅、十二部”的说法,是指的道教典籍,其中三洞四辅则是《道藏》的分类方法,三洞分别是洞真、洞玄、洞神三部。

而洞玄部,又称《灵宝经》,由东晋著名道士葛洪的曾孙葛巢甫造构。也是道教三山符箓之一的灵宝派,也就是我们常听说的阁皂宗的核心典籍。

因此单纯的“洞玄”二字,对常看仙侠小说的并不陌生,但知道其出处的可能并不多。 而至于“洞玄”的具体意思,《云笈七签》中是这样解释的:“洞玄者,通玄;生天立地,功用不滞,故得名玄。”

将夜为什么都不想破知命(也说将夜聊聊洞玄)(3)

知命:是五境中的最高境界,同样是源自于儒家经典《论语·为政》。孔子至五十岁开始学《易》,开始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懂得了“命者,立之于己,而受之于天,圣人所不敢辞也。”

所以知命者,不再怨天尤人,也不再听天由命,而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勇敢去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即使失败也不再有怨言。淡忘了个人的荣辱,也不再苛求结果。

我个人觉得对于解释知命最好的一句话,可能是“朝闻道,夕死可矣”!

将夜为什么都不想破知命(也说将夜聊聊洞玄)(4)

而突破知命这个境界,在《将夜》中叫做破五境,之后才是真正的大修行者,成为将夜世界里面的绝顶高手。不同的修行法门有不同的称呼,这在电视剧中没有过多提及,这也就不说了。

而在已知的内容中,五境之上的境界,叫做无距。何为无距,仅从字面就很好理解,天地之间没有距离,万里纵横如咫尺之间。

而作为本作的最强者,夫子虽然境界也叫无矩,但此无矩非彼无距,是规矩而非距离。同样还是来自儒家经典的《论语·为政》,是孔子自我评价的最高境界。

不过两者的含义却是不一样,《将夜》中的无矩就是无所约束的意思,表达了夫子的实力连昊天都无可奈何。但儒家中却是“随心所欲不逾矩”,即是一言一行都已经道法自然,合乎自然的运行规律,也就如王阳明“心学”中所说的“知行合一”。

将夜为什么都不想破知命(也说将夜聊聊洞玄)(5)

聊完境界,再说功法和招式,在《将夜》中有两个功法或者说是招式,想必大家是印象深刻,一个是陈皮皮的天下溪神指,一个是三师姐的二十三年蝉。

前者,实际来自我国文化最核心的经典《道德经》中的:“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道德经》深奥无比,就不做过多的解释,避免班门弄斧了。简单来说,就我的理解里和《司马法》里“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非常相似。保持强大实力的同时,依然保持一个谦逊的心,不盲目的挑起争端,就像溪涧一样可以容纳天下的流水。

这招的设定到非常符合陈皮皮的设定,虽然有着强大的实力,却是不擅长争斗,又有一颗赤子般纯真的心。

将夜为什么都不想破知命(也说将夜聊聊洞玄)(6)

关于二十三年蝉,蝉是一种非常神奇的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再蜕皮一次就可以变成成虫,不需要经过蛹这个阶段,而我们一般说的蝉蛹实际就是蝉的幼虫。但是蝉幼虫的时间却非常的漫长,一般有3年或五年,还有十三年蝉,最久的是美洲的十七年蝉。

也就是说要保持幼虫的形态躲在地下十七年,才会在一夕之前羽化蜕变为成虫,之后在当年死去。因此蝉是我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意象,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代表士人的高洁。

不过《将夜》中为什么用二十三年,就不得而知了,也许是我看的不够仔细。不过二十三年倒是让我想起了刘禹锡的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