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生父是谁,无论史学界还是民间,都分裂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当然是异人秦庄襄王,又名子楚),另一派信誓旦旦认为是吕不韦,谁也说服不了谁,一直是个千年公案。

老秦家皇帝他爹是谁,这个问题,只能问他妈,他妈要是不检点,恐怕连她也说不清楚。但偏偏赵姬(秦始皇生母,一般称为赵姬)私生活混乱,不怎么检点,所以这事越说就越糊涂。

如果搁在当代,拿出DNA一对比,问题迎刃而解,可这不是没有嘛,所以只能想办法从史料记载里,扒拉出些许蛛丝马迹,找到最符合逻辑,也是最有说服力的解释。

秦始皇是赵姬生下的第几个孩子(秦始皇生父之谜)(1)

事情经过

身世疑云,始作俑者是太史公司马迁,因为他在史记里,写了两种不同说法。

其一是秦始皇本纪:““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

吕不韦传里又说:“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

异人娶赵姬时,赵姬已有身孕,所以嬴政其实是吕不韦的儿子。

秦昭王在位时,异人作为人质被送往赵国,既然是人质,肯定不怎么受待见。异人是秦昭王孙子,他爹叫安国君(即秦孝文王),秦昭王次子,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异人排行中间。

秦昭王有太子,安国君又有这么多儿子,本来异人无论如何都跟王位沾不上边,偏偏这年秦昭王太子死了,接任太子的正是安国君。

阳翟有个大商人吕不韦(今河南禹州,此处有争议,史记说是阳翟,但战国策说是濮阳,后世多按濮阳,这里仍按史记),听说了这件事后,认为有机可乘,于是策划了一场惊天大赌。

他先找到异人,说明来意,声称自己可以帮他登上王位,异人半信半疑答应了,许诺成功后与他分享秦国。吕不韦说服了异人,拐去秦国找华阳夫人。华阳夫人,芈姓,楚国人,但不要误会,她只是恰巧同姓加同乡,跟大名鼎鼎的秦宣太后芈月不是一个人。

华阳夫人是安国君最受宠的妃子,唯一遗憾没有儿子。吕不韦花重金走通了华阳夫人姐姐的门路,这里也有争议,因为战国策记载的是华阳夫人弟弟,但这些不重要,略过不提,总之吕不韦成功说服了华阳夫人,让她收异人为子。

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凭借华阳夫人的帮助,异人如愿以偿登上了秦王宝位,而吕不韦也因此官居相国,名利双收。

秦始皇是赵姬生下的第几个孩子(秦始皇生父之谜)(2)

史家态度

需要说明的是,司马迁从头到尾都没明说,嬴政是吕不韦私生子,他用的全是曲笔,意思就是你们猜去吧。虽然他没明说,但不难猜测他的本意。“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这不明摆着告诉你,吕不韦才是那个便宜老爹。

司马迁为什么要这样写?原因无非有二,第一,为尊者讳。别说皇帝了,就是普通人传记,也尽量只写好事,丢人的、坑爹的都丢在其他人传记里交代,这是史书惯例。

第二,司马迁没有把握。这不难理解,这种事秦国不可能给出官方通告,秦始皇也不会公告天下,我爹是谁,其他人说的再多,写的再细,也是小道消息。但以司马迁的严谨来说,普通小道消息他肯定不会采信,既然他把这件事记下来,就说明他认为有一定的真实性。所以权衡之下,司马迁把两种说法都写了上去,而且使用了曲笔。

除了史记,相距最近的史书,就是班固汉书,班固更干脆,他直接把嬴政写成吕政,说明他不仅觉得这就是事实,而且毫无疑义,都用不着解释了。

当然,你可以说,班固是受司马迁影响,但是,以班固这样的史学大家来说,只根据一本书就做出判断,可能性很低。这是秦始皇啊,不是小人物,我相信班固一定做过考证,但他没解释,所以这个只是猜测,算不上什么根据。

除了司马迁、班固,还有很多学者持这个态度,但他们都比较晚了,最早也要扯到两晋,所以就不提了。再者说太史公就一定正确?史记的错误还少吗?所以还得接着往下分析。

秦始皇是赵姬生下的第几个孩子(秦始皇生父之谜)(3)

现代看法

现代史学界的大多数,都不同意私生子说法,认为那是谣传,因为秦灭六国,所以六国后人故意造谣,往秦始皇头上泼脏水,用意无非是“虽然你灭了我们,但你也绝种了。”

主要反对证据来自“至大期时,生子政”。期指怀孕生子周期,大期的意思就是怀满了,胎儿把能住的时间都住了。俗称十月怀孕,所以大期是十二个月,嬴政在肚里呆了十二个月才出来。

古代没有验孕棒,所以女子想要知道是否怀孕,起码经过一个月。搁现在也是这个理,谁没事验这个啊,都是觉得不对了才检查。所以,如果赵姬先有孕,那起码怀了十三个月才生下嬴政。现代怀孕周期一般为40周,也就是280天,还不到十个月,世界最长记录是375天,也就刚满一年。如果十三个月才生下嬴政,那赵姬就创造了世界纪录,开创人类先河。

赵姬有这个本事吗?显然概率不大。孕期说是反对派最主要的依据,乍一看,这事几乎没什么辩驳余地了,但是,注意啊,但是后面都是重点。古人记数,惯例按虚数,打个比方,刚生下来六个月的婴儿,我们叫半岁,古人记做一岁;再比如说,满一周岁,我们当然叫一岁,但古人称两岁。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古人没有零的概念,所以只要提到年龄啊,期限啊这些东西,统统按虚数理解就对了。这下问题就大了,所谓怀胎十月,其实只有九个多月。

这还没完,因为那会用的是周历夏历,周历夏历早已失传,虽然搞不清一年多少月,一月多少天,但肯定不比现在农历更长,因为夏历有“五年两闰”的说法。就按农历算,一年355天,赵姬如果怀孕350天产下嬴政,还不至于打破世界纪录。

但就算这样,怀孕期也太长了,概率还是低,因为不管咋算,赵姬都要超过古人所称大期至少一个月。再者,反对派还有个观点,异人咋说也是王子身份,起居有人照顾,更何况娶赵姬时,已经拜了华阳夫人为老妈,条件大为改善。赵姬弄虚作假,就算异人傻,总不能身边全是傻子,就没一个识破?

最后,如果是吕不韦设计,这计划有个天大的破绽,你怎么知道一定是儿子?生儿生女,各有一半,冒这么大风险,去赌只有50%概率的事情,这不符合逻辑。异人这会连太子都不是,就开始谋划他儿子的事了,这也太超前了,步子迈太大,容易扯到蛋。

隐瞒怀孕行不行得通?说来也巧,这事啊,在战国还真不是孤例,九年前,楚国闹出过一模一样的。

秦始皇是赵姬生下的第几个孩子(秦始皇生父之谜)(4)

战国策记载了一个故事,楚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黄歇,战国四公子之一)很发愁,有个叫李园的人(巧吧,这个李园也是赵国人)来找他,李园来楚国的目的,本来是打算把妹妹李环献给考楚王,但听说楚王不能生育,担心白费工夫,于是投到春申君门下,转手把妹妹送给了他。

春申君不是吹的,三下两下就让李环怀上了,李园就动起了歪脑筋,让妹妹猛给黄歇吹枕边风:“大王没有子息,如果他嗝屁,就只能传给兄弟,您跟他兄弟的关系,您也知道啥样,到时候别说荣华富贵,能不能保住小命都是个问题。现在我怀孕了,如果把我献给大王,凭你的身份,大王一定宠幸,如果生了儿子,必定会被立为太子,那您就是太子他爹,不仅性命无忧,整个楚国江山都是你的。”

春申君听了表示:“你说的很对,很有道理。”便把李环送入后宫,果然生了儿子,也真被立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楚幽王。只是结局并不如黄歇所料,李园凭借妹妹掌握了大权,就想甩掉春申君这个包袱,更是为了灭口,于是刺杀了春申君,处死了他全家。

从本质来说,李园和吕不韦是同类人,都是不惜一切代价的赌徒,吕不韦既然肯在异人一文不名时,就赌上全部家产,再折腾出一个狸猫换太子,也在情理之中。反正都是赌,既然赌了,为什么不赌的更大一些?

整个楚国都盯着,李环不照样瞒天过海,楚考烈王都没识破,异人又凭什么看穿?如果这事真是有心谋划,赵姬有一千种方法糊弄过去,对于这点,结过婚的人都懂。

至于孕期,说来说去,司马迁也只写了一个大期,大期从那天开始算?夏历周历一月有几天?我们都不清楚,就算退一万步说,秦始皇实打实呆了350天才出来,也不是一点可能没有啊,概率再小也是概率,不能直接抹杀这个可能。

所以,仅以孕期来否决,是站不住脚的。排除了这个最大反对意见,我们接着往下分析。

秦始皇是赵姬生下的第几个孩子(秦始皇生父之谜)(5)

赵姬

想要挖线索,只能从赵姬和吕不韦身上找,因为这事跟嬴政关系不大,谁生的他,他又做不了主。赵姬身上存在很多疑点,嬴政是始皇帝,她就是始皇太后,这么重要一个人,其出身家世,父母兄弟,史书居然一无所记,甚至连她名字都没传下来。

也罢,过去重男轻女,而且史记没有给女性做传的习惯,但有一点,令人非常奇怪,甚至匪夷所思。

那就是赵姬的家人去哪了。赵姬怎么都该照顾下家人吧,封个官,赏个爵,这是常理,最最起码,把家人接来,因为,秦跟赵是仇人,两边都杀红了眼。

秦昭王五十年,使王齮围邯郸,急,赵欲杀子楚。子楚与吕不韦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得脱,亡赴秦军,遂以得归。赵欲杀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赵亦奉子楚夫人及子政归秦。

异人受赵国冷遇,正是因为赵国经历了长平惨败,而仅过三年,秦国再次攻打赵国,包围了都城邯郸。赵国这个气啊,就想拿异人开刀,多亏吕不韦重金贿赂了门卫逃脱。但异人逃了,老婆孩子逃不掉,怎么办呢,躲回娘家了,赵姬是豪门女,有赖娘家保护,终于无事。

这里表明了两件事。一、赵姬不是毫无来历,虽然这个豪,有些学者解释为“豪侠”,意思赵姬娘家可能涉黑,但黑社会也不是普通人啊,能在那种情况下保护赵姬母子安然无恙,怎么说都不可能是小人物,为什么史书毫无记载?

二、赵家人立了大功,就算秦国没有封赏,赵姬也该把家人接过来吧。有难度?赵国送回赵姬母子时,异人已经是太子,赵姬是太子妃了,而且因为秦国新换主君,两国关系缓和了许多,所以才肯送回赵姬母子。办这点事,有什么难度?

就算异人不肯吧,可赵姬有的是机会。安国君只干了一年就嗝屁,异人也只多活了三年,嬴政继位时,只有13岁(实际12岁),秦国大权落在赵姬和吕不韦手里,可赵姬后来折腾出那么多幺蛾子,就是不见史书记载,她有什么兄弟姐妹在秦国当官。

有关赵姬家人,随后记载只有一条。始皇帝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国攻下邯郸,“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之。”

打下邯郸,嬴政特意去了一趟,把赵家的仇人,全坑杀了。乍一看没问题,问题出在这些仇人的罪名,“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

嬴政在赵国出生时的仇人,那会有什么仇人?嬴政生于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长平之战刚过去半年,异人因此受了不少气,“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子楚,秦诸庶孽孙,不饶,居处困,不得意。”

但这仅是礼遇不周,而且情有可原,赵国死了四十万人,给点冷脸色,没啥说不过去吧,你一口气把人全坑了,是不是有点过分。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再受气,那也是异人受气,跟赵姬娘家有什么关系?司马迁写的可是“与母家有仇怨”

首先这不是嬴政的仇人,他对这些一无所知,因为他刚出生。而报仇则已经是始皇帝19年了(公元前228年),异人死了20年,吕不韦自杀也过去了7年,当事人都快死绝了,嬴政这是多大的仇,值得自己亲自跑一趟?

更戏剧性的是,嬴政坑完仇人,从赵国回来,赵姬马上咽气了。“秦王还,从太原、上郡归。始皇帝母太后崩。”

前面我说了,太史公写嬴政身世,用的全是曲笔,他就是不肯明说,就让你猜。所以,你自己品,你仔细品,这帮所谓嬴政出生时赵姬娘家的仇人,究竟是什么人?

暂时卖个关子,这个问题放到最后再说,因为需要和其他问题一并解释。

秦始皇是赵姬生下的第几个孩子(秦始皇生父之谜)(6)

吕不韦

首先来看吕不韦把赵姬送给异人的过程,太史公仍然用了曲笔。“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

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注意是诸姬,好几个,不是仅有一个赵姬。这什么意思?太史公春秋笔法玩弄的炉火纯青,他把什么都说了,又看起来什么都没说,把所有答案都隐藏在了这些看起来不相干的细节里。

吕不韦找来了很多漂亮妹子,因为他不知道哪个会怀上,人家也懂概率学。一番操作后,赵姬中标,然后请异人过来喝酒,请赵姬表演歌舞给异人看,异人果然上当,开口索要。吕不韦发怒是假,因为前面太史公特意点明,你找了一群姑娘来同居,又专挑有孕的给异人见,你啥意思啊,装什么大尾巴狼。

这春秋笔法,不得不服。

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仲父的意思是叔父,齐桓公管仲为仲父,项羽也喊范增为亚父。亚父仲父,一个意思,项羽本纪集解曰:“亚,次也,尊敬之次父,犹管仲为仲父。”

无论异人当初承诺,还是吕不韦的功劳地位,仲父这个没问题,合情合理,不这样反而说不通,但接下来就有问题了。

“秦王年少,太后时时窃私通吕不韦。不韦家僮万人。”

为什么说这个有问题,因为完全说不通,吕不韦要是好色,就不会把赵姬送给异人,说吕不韦旧情复燃,也说不过去,因为风险实在太大。

虽然不知道赵姬出生年月,但这会嬴政都13岁了,赵姬生他时最少十七八,算下来怎么也有三十出头了。赵姬再漂亮,对吕不韦还有多大吸引力?堂堂秦相国,家仆万人,难道还缺女人?

私通太后后果太严重了,除非你想篡位,吕不韦也很清楚,所以找了个人代替自己。

“始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吕不韦恐觉祸及己。”

“乃私求大阴人以为舍人......令太后闻之,以太后。”

有关嫪毐的特异功能,这里就不多说了,有兴趣自己查,总之,见了嫪毐之后,太后非常满意,“绝爱之”,立马把吕不韦抛之脑后了。

嫪毐不重要,重要的是吕不韦的态度,为什么他一边担心,一边还答应太后私通,最后连拒绝都不敢,只能另想办法脱身。

献上嫪毐,对吕不韦影响非常大,因为嫪毐很快取得了欢心,太后对他言听计从,以至于势力很快发展到与吕不韦分庭抗礼。

战国策:“故毕曰:与嫪氏乎?与吕氏乎?虽至于门闾之下,廊庙之上,欲之如是也。”

当时秦国朝臣,分为两派,或者嫪派,或者吕派,势如水火。嫪毐一切应有尽有之后,不可避免的把主意打到了嬴政身上。

始皇帝九年(公元前238年),22岁的嬴政终于长大了,要在雍城(秦国前国都)蕲年宫举行冠礼,此时太后为了能尽情欢愉,早在几年前就搬到了雍城居住,几年下来,嫪毐把这里经营的跟自己家一样,还跟太后生了两个儿子。

“始皇九年,有告毐实非宦者,常与太后私乱,生子二人,皆匿之。与太后谋曰“王即薨,以子为後”。”

嫪毐发动了叛乱,精明的嬴政早有准备,命令吕不韦和昌平君、昌文君发兵剿叛。这里有个争议,因为史记原文是“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

古人不加标点符号真的很麻烦,这里的相国到底是指吕不韦,还是相国昌平君?我个人意见是吕不韦三人平叛,因为这会吕不韦还没被罢官,秦国不可能有两个相国,如果昌平君也是相国,那昌文君何解?难道秦国有三个相国?

注:这个昌平君是楚考烈王之子,也就是前文那个不能生育的楚王。自从李环进宫,也许是有了信心,铁树开花了,一连生了好几个儿子,昌平君就是之一。他母亲是秦昭襄王之女,按辈分是嬴政表叔,楚国被灭后他被派去坐镇,结果被项梁拉着一起造反,是为末代楚王。

这场叛乱剿灭的并不容易,因为连太监都上了。“及宦者皆在战中,亦拜爵一级。”

嫪毐被处以车裂,党羽二十多人斩首,家人门客四千余户发配蜀地。吕不韦理所当然受到了牵连,因为是他把嫪毐介绍给了太后,当时嬴政就起了杀心,考虑到功劳,只是撤职。

“王欲诛相国,为其奉先王功大,及宾客辩士为游说者众,王不忍致法。”

“十年,相国吕不韦坐嫪毐免。”

秦始皇是赵姬生下的第几个孩子(秦始皇生父之谜)(7)

始皇帝十年(公元前237年),吕不韦罢官,太后也从雍城回来了。嬴政对于太后所作所为,非常愤怒,不仅摔死了她跟嫪毐的两个儿子,还差点不认这个母亲,把赵姬幽禁于萯阳宫(雍城离宫之一),还声称谁敢劝他就杀谁,一连杀了二十七个大臣。

说苑:“取皇太后迁之于萯阳宫,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从蒺藜其脊肉,干四肢而积之阙下,谏而死者二十七人矣。”

但还是有不怕死的,齐人茅焦说秦王曰:“秦方以天下为事,而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恐诸侯闻之,由此倍秦也。”

茅焦以此举不利获取天下为由,终于打动了嬴政,但赵姬刚回到咸阳,就引发了一连串事件。嬴政先是将吕不韦赶出咸阳,命他回到封地。“及齐人茅焦说秦王,秦王乃迎太后於雍,归复咸阳,而出文信侯就国河南。”

过了两年,始皇帝十二年(公元前235年),嬴政下令吕不韦全家发配蜀地,并给他写了一封信,看完信后,吕不韦立刻服毒自杀。

“秦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酖而死。”

表面看,嬴政逼他自杀的理由是,吕不韦势力犹在,他回到封地时,一群人去路边迎接。“诸侯宾客使者相望於道”。

古代功高震主引起杀身之祸的不知道多少,这不奇怪,奇怪的是嬴政随后态度。嬴政没撕破脸,吕不韦也心领神会,马上自杀,给足面子,事情到此就可以结束。按惯例,接下来应该皆大欢喜,嬴政沉重哀悼,“伟大的吕不韦同志......”云云。

蹊跷的是,嬴政似乎一点不解气,因为吕不韦门人宾客偷偷给他下葬,嬴政大发雷霆。

“其宾客数千人窃共葬於洛阳北芒山。”

“十二年,文信侯不韦死,窃葬。其舍人临者,晋人也逐出之;秦人六百石以上夺爵,迁;五百石以下不临,迁,勿夺爵。”

凡是参与拜祭的,临,哭拜也。晋人全部驱逐(应该与嫪毐有关,嫪毐封地在山西),秦人六百石以上的发配免爵,五百石以下仅发配不免爵。

未获君令私自下葬,嬴政发怒,似乎也说得过去,毕竟在古人眼里下葬是大事。但是,吕不韦从头至尾,没给他定罪啊,更令人不解的是,到了秋天,嬴政又下了一条令,这次对象是嫪毐门人。

“秋,复毐舍人迁蜀者。”

这个复字有两个解释,一是允许发配蜀地的嫪毐门人回来,另一个说法是免除他们赋税,但不管那个,都是奖励。

没有定罪,给足嬴政面子自杀的吕不韦家人被罚,而谋逆叛乱的嫪毐家人获得奖励,这是什么逻辑?无论从那个角度看,吕不韦的罪行都远比嫪毐轻得多。

之后的事情,就是前面说过的,十九年,嬴政亲赴邯郸,坑杀了一群人,太后赵姬随即去世。

秦始皇是赵姬生下的第几个孩子(秦始皇生父之谜)(8)

谜底

把这些联系起来,大胆猜测一下,是不是可以这样解释?吕不韦被免官后,并不甘心,为了东山再起,想告诉嬴政实情(他才是嬴政生父),但又不敢,也怕自己说了不算,这事只能由赵姬开口。于是在嬴政下令谏者杀头的情况下,仍然鼓动一批又一批替死鬼,想尽办法说服嬴政接太后回来。

太后回宫后,特意找到茅焦表示感谢。“太后大喜,曰‘天下亢直,使败复成,安秦社稷,使妾母子复相见者,茅君之力也。’”

过了两年,吕不韦觉得嬴政的怒气,也该消的差不多了,便让赵姬把真相告诉了嬴政,但没想到的是,嬴政反应不是父子相见的欣喜,而是愤怒到了极点。“原来浓密大眼的吕相国,也是母亲相好,而我居然不是秦家骨血。”

对嬴政来说,最要紧的是成就统一伟业,谁敢阻挠,谁就是他的敌人,这件事如果泄露出去,不要说吞并六国,连秦王能不能干下去都难说。但杀吕不韦需要理由,关于嫪毐的案子,已经过去两年,当时不杀,此时就更不能杀,所以,嬴政只能假借发配蜀地,写了一封信给他。

“君何功於秦,何亲於秦”云云,只是告诉吕不韦他的态度,我不认,太史公春秋笔法虽然简单,但已足够勾勒清楚。吕不韦看完信明白了一切,自己这场世纪大赌,最终还是输了,千算万算他都算不到,亲儿子不仅不认他,还不容他活在这个世上。

吕不韦死了,但还可能有其他知情人,能够参与此事,且知晓内情的,只有最亲的人,吕不韦没什么亲人,可赵姬有。攻破邯郸,嬴政第一时间就赶了过去,这件事,绝对无法假手于人。

所谓“王生赵时母家仇人,大概率就是赵姬自家人,灭口后的嬴政回到咸阳,听到这个噩耗的赵姬再也支撑不住,就此长辞。这也可以反过来解释最初那个问题,为什么赵姬家人从不见记载。

赵姬出身豪门,又甘愿做歌姬,这根本说不通,因为战国歌姬,跟奴隶差不多,毫无自由。唯一能解释的,就是吕不韦的理由,赵姬是献给异人的。

当歌姬不肯,但嫁给秦王子孙,那自然另当别论。赵姬嫁给异人,怀的却是吕不韦骨血,未经世事的小姑娘难免惊慌,更何况她还经历过秦国围邯郸时的杀身之危,在这种情况下,她很可能把实情告诉了家人。赵家人虽尽力保全了她们母子,但也决定,不去秦国,对吕不韦来说,这是世纪豪赌,但在赵家人眼里,这是天大的祸患。

最终结局出乎所有人意料,谁也没想到,这个外人之子,居然成就了前所未有霸业,不仅邯郸,整个六国都被他纳入掌中,一心避祸的赵家人,最终还是没能逃掉灭门惨祸。

不管怎么分析,始终都是主观判断,不管多强调逻辑,最终仍然可能被事实无情暴击,比如某天发掘了秦始皇陵,一查DNA,人家就是老秦家血脉。所以,以上仅为一家之言,不必认真,也不必太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