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业成
【小编荐语
淮安虽非武术之乡,但也不乏武林名人,武林轶事。自19日“热”身文推出以来,读者好评如潮。平台特邀赵业成先生将经年耳闻目睹的陈年旧事,整理成文,以飨列位看官。】
旧时,淮安武林向来是北路拳脚的天下,进入民国后,一些内家拳种方才陆续传到淮安,太极拳即是较明显的一例。早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孙式及杨式太极拳(健侯架)即已流传到淮安,至于陈式太极拳则稍晚。
为此,笔者采访了淮安武学名家许文龙先生。据许老回忆:那是1976年4月的一个早上,许先生在市工人文化宫前操场上练拳,遇一年逾古稀的老者在行拳走架。但见此翁拳架刚柔有致,前后贯穿,周身相随,吞吐自如。独树一帜的拳风深深地吸引住他。待老人一趟拳走完,许先生抱拳相迎,与其攀谈,方才得知刚才所见乃陈式大架,老者便是鼎鼎大名的金陵太极名家金一鸣先生。
金氏自幼体弱多病,气力单薄,遂发愤习武强身。早年在兰州,从一太极拳师王某学杨式。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陈氏太极拳名家陈照奎来宁讲学,金老又随陈先生工陈式大架拳械。
金一鸣返宁后,许氏数次与之联系,并两度南下金陵,邀请其来淮传拳。1980年9月,金老来淮授艺。后数次来淮,从学者甚多,内中当推许文龙先生。他数次应邀参加省、地、市比赛,屡屡获奖。
为区别与其他太极拳架,淮安武学界称为“陈式金陵架”。
为求得陈式拳之精髓,许氏于1981年秋,先后三次负笈陈家沟,陈伯先生生颇受感动,遂派陈伯祥来淮传授陈式小架。当时陈先生在淮下榻处,每天皆有许多同道前来造访,试图领略陈式拳这一古老而神秘的拳种,然而因受家训束缚,先生亦不敢妄为。得其真传者仅有王树春、陈前贵、吴梦生、李叶明、徐爱国等人。
陈家沟陈伯祥(前排左)在教拳
至于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亦称陈式洪架)何时流传到淮安?许先生说:1983年3月,与冯太富等人参加在连云港举办的江苏省武术运动会,会上,徐州蒋家骏表演陈式实用拳法,蒋氏之功架松圆缠绵,缜密雄浑,刚柔有致以及富耐实战性的武术技巧,令人翘指称绝。
作者与蒋家骏(中)合影
赛后,许、冯师徒二人拜访了蒋先生,相互切蹉,从而对其又有新的认识。次日,许氏电邀盟兄王树春赴海州,与蒋再次切蹉。蒋才说出其师承。
蒋家骏,河南林县人。自幼随父蒋振国徙居徐州。蒋老先生乃武当拳名家,蒋儿时秉承庭训,后随名家钱树樵(曾任西北军冯玉祥部大刀队队长,因一趟桌上演练的八卦刀,在武学界有“钱大桌子”之称)练拳。稍后,从陈沟拳师陈金鳌操练老架,并得陈照丕、陈豫侠、冯子强诸辈教诲。后经陈照丕举荐,入济南太极大家洪均生先生门下,工陈式一、二路实用拳法,推手及散手。
蒋家骏牵头央视武林大会走进淮安
许先生数番相邀,蒋先生考虑陈伯祥在淮安,未予表态。1983年11月,许与姚士玉北上徐州,后冯太富又几次登门相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1984年12月,蒋家骏来淮授艺。十年间,蒋氏在淮传授陈式实用拳法一、二路,推手、剑、刀及陈家沟秘传的大四套捶绝技。在淮安,蒋先生门生众多,当推许文龙、吴华强、冯太富、姚士玉、谢建军、曹留靠等人。
作者与许文龙(左)合影
如今陈式太极拳在古楚大地上,开花结果。笔者认为饮水思源,故将这段往事整理成文,为方志研究提供素材。
作者简介
赵业成,淮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淮安市淮阴区政协特邀委员,现为《渔沟镇志》执行主编,淮安市武术协会副秘书长。从事淮安历史文化研究三十年。早年随父赵云龙先生工北派武学,其间,掌握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资料,为编纂中的《淮阴市志》提供不少有价值的资料。著有《淮安市淮阴区军事志》《淮安市淮阴区军事年鉴》(2005~2012卷)。与人合著《沧桑西坝》《淮阴老字号》等书。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起在国内大型期刊发表作品近百篇,亦有诗歌、散文散见于各地报端。其中散文《废黄河滩上的女人》入选《淮阴文学三十年》(散文卷)。
往期荐读
▼▼▼
淮上武林轶事二则
古镇王营故事多
怀念汪云波
我有传家宝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扩大本公号所发文章的影响,即日起本公号入驻360个人图书馆,所有作品皆自动同步到360个人图书馆终身收藏。不同意者请勿投稿,投稿视作默认此项决定。
本公号唯一投稿邮箱
haqjprj@163.com
【不接受个人微信投稿】
友情提示:
1.散文、微小说1200字以上;诗歌成组,建议每组三到五首,总行数控制在100行以内;格律诗不少于十首。2.投稿时请附个人百字以内简介和照片1张。(简介字数太多请自行删减)
3.投稿请自己校对好,不要有错别字,小编不负责校对;
投稿务必4. 原创且且未在其他公号发表过,二者缺一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