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服饰还原(拿一块布还一件衣的恩)(1)

非遗传承 有味发现

由省级非遗百年张新发公益呈现

锦衣卫服饰还原(拿一块布还一件衣的恩)(2)

“大布江 拼布绣”是一种流行于湘南民间的原生态造型艺术。它以民间随处可见的碎布和旧衣物为原料,拼成孩子的衣裤鞋帽,祈愿孩子在百家人的祝福中健康成长。制作出的生活物件充满浓郁乡土气息,传达内心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锦衣卫服饰还原(拿一块布还一件衣的恩)(3)

- 1 -

流行于湘南民间

碎布与旧衣物做原料

制作物件充满乡土气息

省级非遗项目

助300名妇女在家就业

郴州永兴大布江乡地处罗霄山脉,当地人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节衣缩食的妇女们发现,用不同颜色的边角料能拼出漂亮的衣服鞋帽,拼出能表达他们审美追求的花纹和图案,于是大布江拼布绣诞生了。

锦衣卫服饰还原(拿一块布还一件衣的恩)(4)

大布江拼布绣非遗项目 传承人何娟:拼布绣在我们湘南这一带,五六十年代,农家妇女人人会做,最早起源是做小宝宝的衣帽鞋袜。

大布江拼布绣传承人何娟介绍,小时候拼布绣凝聚的是邻里乡情。孩子出生时乡亲们送来边角碎布,也送来美好祝愿。家里的大人把这些碎布拼成衣裤鞋帽,祈愿孩子在败家人的祝福中健康成长,也将百家人的恩情铭记于心。

锦衣卫服饰还原(拿一块布还一件衣的恩)(5)

长大后拼布绣牵挂的是父慈母爱。父母向孩子们传授拼布绣技艺,也传授做人的道理。他人一针一线的情谊,做人一针一线的踏实,有些话长辈们没有说出口,都藏在了一针一线的技艺中。

锦衣卫服饰还原(拿一块布还一件衣的恩)(6)

锦衣卫服饰还原(拿一块布还一件衣的恩)(7)

如今拼布绣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这项凝聚万千劳动人民智慧的技艺面临失传。2009年开始何娟辞掉外地的工作回乡对大布江拼布绣进行抢救和发掘。一边重拾儿时记忆学习拼布绣手法,一边遍访大山深处的绣娘和老作品。

锦衣卫服饰还原(拿一块布还一件衣的恩)(8)

大布江拼布绣非遗项目 传承人何娟:每到一个村落下乡就收集老作品,各种各样的拼布绣作品现在已经有上千件了。

锦衣卫服饰还原(拿一块布还一件衣的恩)(9)

锦衣卫服饰还原(拿一块布还一件衣的恩)(10)

经2014年大布江拼布绣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当地政府和传承人何娟的共同努力,大布江拼布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目前何娟团队传承培训的绣娘达到2000人,帮助300多名妇女实现在家就业。

- 2 -

9旬老手艺人

每年坚持绣作品

大布江拼布绣构图饱满

美好祝愿藏于其中

何娟从事拼布绣有十多年了,比之传统作品他在创作中加入了丰富现代元素和设计。说起学艺之路最让她感慨的是,家乡拼布绣的环境。

锦衣卫服饰还原(拿一块布还一件衣的恩)(11)

何娟还只有十多岁的时候,大布江虎居坑拼布绣最出名的是廖丙凤,何娟的奶奶。今天见到摄制组到来,廖奶奶十分开心,她告诉摄制组自己今年90岁了也还没有丢下这门手艺,每年都要制作一两件作品。

锦衣卫服饰还原(拿一块布还一件衣的恩)(12)

廖奶奶回忆,五六十年代家里七八张嘴要吃饭,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做拼布绣补贴家用。后来村里通了公路,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再好看的手工拼布绣也没能留住孩子们。还好身边有自己的女儿和孙女,传承最早就是以这种最简单的方式进行。

锦衣卫服饰还原(拿一块布还一件衣的恩)(13)

拼布绣的第一步就是画图,在底布上画出要拼的图案后就按照纹路剪下来,再选择不同颜色的布进行裁剪拼接。一个石榴花,花瓣,花心,树叶,树枝都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碎布拼出来,颜色搭配不设定式。

锦衣卫服饰还原(拿一块布还一件衣的恩)(14)

锦衣卫服饰还原(拿一块布还一件衣的恩)(15)

锦衣卫服饰还原(拿一块布还一件衣的恩)(16)

在底布上蒙上碎布,用饭粒粘合,再用小锤敲击锤紧。最后通过走线将每个部分连接起来,一副完整的作品就呈现出来了。

锦衣卫服饰还原(拿一块布还一件衣的恩)(17)

大布江拼布绣构图饱满,图案物象之间不留空白,构图上采用对称均衡式,用色大胆多以红,黑,白,蓝,黄,绿,为主。其针法巧妙多变,图中有图,花中有花,手艺人美好未来的祝愿都藏在拼布绣里。

锦衣卫服饰还原(拿一块布还一件衣的恩)(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