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鲍迈斯特在《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中写道:“对于人类来说,没有比人更有趣的话题了。再者,对于多数人来说,最有趣的人正是他们自己。”

社会学家查尔斯·库利以镜像自我这一概念来描述,如何利用他人对我们的看法作为镜子,来了解我们自己。

那么他人是如何来看待我们的呢?

镜子里的你vs照片中的你

镜子里的你和照片中的你哪个更接近别人眼中看到的你呢?

首先来看看照片中的你吧,手机的前置相机拍照模式的自己,往往把痘印、眼袋拍得很清楚,整个人的皮肤也显得很暗淡,并且没有精神。

后置相机中拍出的人像效果,往往脸是歪的、嘴也是歪的。

现实的你为什么会比镜子里的丑(你在别人眼中的样子)(1)

如果使用的是单反相机,则会把人脸拍的胖一圈。而用美颜相机拍出来的效果则养眼很多。

为什么原相机中的你不上相呢?

第一个原因是光线的不同,光线效果不好的话,会放大脸部的瑕疵,同时凸显出没有精神。

第二个原因,镜头分为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广角镜头是为了在一张照片中拍到更多内容而准备的,它会放大离镜头很近的物体,缩小离镜头远的物体,在拍人像的时候就很容易造成脸部变形。

而长焦镜头的特点是距离镜头越远,整个脸部就会变瘦变窄。

学摄影的人会学到,50mm镜头是最适合拍人脸的距离,因为它最能呈现人脸的真实情况,焦距非常合适。如果高于50mm就变成了长焦,如果低于50mm就变成了广角。

所以很显然,照片中的你很难呈现出别人眼中真实的你的样子。

现实的你为什么会比镜子里的丑(你在别人眼中的样子)(2)

那么,镜子中的你会是别人眼中看到的你吗?

商场的镜子是凹面镜,在凹面镜的变形作用下会让人看起来更加瘦,再加上良好的灯光效果,因此商场中的镜子会把人照得很好看。

在家里的平面镜的照射效果下,会不会更接近别人眼中的我们?

家里的平面镜一般摆放在厕所,厕所的打光是很好的,再加上周围都是白色的瓷砖的反射,平面镜下的效果也是很不错的。

但是平面镜中的我们不是别人看到的我们的样子,因为我们看到的是别人看不到的那个角度的我们。比如我们的刘海是左边,镜子中的刘海也是左边,但是在别人眼里看到的刘海是右边的。

再加上我们照镜子时会自动美化我们,因此,镜子比别人眼中看到的我们,至少美了30%。

换句话说,别人眼中的自己至少丑了30%以上。

现实的你为什么会比镜子里的丑(你在别人眼中的样子)(3)

曝光效应

虽然照片中的我们<真实的我们<镜子中的我们,但是别人眼中的我们却往往不会像我们想象中那样觉得我们这么丑,这是因为曝光效应。

我们对于有好感的人接触越多,就会变得越喜欢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更加觉得他们赏心悦目。

但是如果我们不喜欢的人越多频率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就会更加讨厌他们。

曝光效应之所以有用,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喜欢熟悉的事物,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的大脑会自动补全图像。比如说当你想象你的同桌的样子时,你的脑海里就已经浮现了他的样子。

我们在看别人的时候,并不完全是靠眼睛,还有大脑的图像。关于这一点,“房间里的大猩猩”的实验也可以充分说明。

现实的你为什么会比镜子里的丑(你在别人眼中的样子)(4)

焦点效应

焦点效应指的是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倾向于高估他人对我们的注意程度。

关于焦点效应的实验在2010年劳森组织了大学生进行过测试,首先劳森让他们穿上“美国之鹰”的服装去见他们的同学,约40%的大学生被试确信同学会记住衣服上的字,但是实际只有10%的同学记住了衣服上的字。

在估计他人对我们的注意程度上,我们往往会犯透明度错觉的错误,他人并没有我们想象中对于我们的心情、服装、容貌的关注程度那么高。

现实的你为什么会比镜子里的丑(你在别人眼中的样子)(5)

因此,别人对我们的容貌的看法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高。

这并不是一件让人沮丧的事情,相反它说明了我们拥有做自己的自由。

最后一点,自信与否,会影响到我们对自身的容貌的看法,也会影响到别人对我们的相貌的评价。

人的颜值是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浮动的,很多人化妆,因为化妆掩盖了脸部的瑕疵,提升了脸部的线条,即使在光照效果不好的环境中,也能维持一个稳定的效果。

所以说,对于颜值来说,光线挺重要的。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The Self in Social Psychology》

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