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者必须要有着这样的思想准备,就是自己犯罪的同时也抹杀了自己亲属在社会上的存在。——《信》

东野圭吾有很多著名的作品,他在中国也有很多读者粉丝,人们熟知的有《解忧杂货铺》,《嫌疑人X的献身》,《白夜行》等,可是看过《信》这本书的人少之又少,至今我都无法忘记第一次看这本书时内心的震撼,书中所描绘的世界以及人性使我一度怀疑自己的三观。

犯罪的哥哥

因工作受伤而失业的哥哥武岛贵志,为了筹备弟弟的大学学费,决定铤而走险入室抢劫,贵志知道有一个老太太家里很有钱,他心里想着:老太太家里又没人,况且我拿完钱就跑,一定不会被发现的。可是,谁知平时不在家的老太太突然回到了家里,直贵本想一走了之,犹豫了一下决定回去除掉老太太,就这样直贵成了杀人犯,进了监狱。

直贵的阴霾

原本成绩优异前途光明的弟弟武岛直贵,因为哥哥的犯罪,不得不背负杀人犯弟弟的精神债务,坠入社会歧视的轮回,无数次因为坐牢的哥哥被别人羞辱,甚至不能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一封封寄自高墙之内的家信,寄托了哥哥对弟弟的无尽牵挂,同时也给弟弟带来了无数的噩运和白眼。

因为被周围的邻居同事知道了哥哥坐牢的事,直贵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不得不放弃了自己对音乐梦想的追求,失去理想的爱情。直贵辗转换了无数份工作,而整天提心吊胆好不容易维持住的工作,却因为有个杀人犯哥哥而被调职到无法与人沟通的小仓库。在周遭人对他的冷漠与歧视中,他对哥哥的兄弟亲情也由爱渐渐转化为怨恨,他恨哥哥自作聪明,恨哥哥自以为是的轻率行动,只因为哥哥的愚蠢而冲动的行为,自己才被烙下了“杀人犯弟弟”的烙印,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要时时时刻刻担心自己的污点被人发现。

可是无论怎样小心翼翼,最终他都没能逃脱宿命,他的人生一次又一次因为哥哥而被摧毁。渐渐地直贵无法再体谅哥哥的用心,也不想再收到哥哥任何的来信,甚至于在看到哥哥刻意轻描淡写的描绘自己在狱中的生活时,滋生出一种“你倒是活得轻松,你又怎能体会我的艰辛呢”的心理。于是他开始为了逃出歧视的魔掌而付诸行动,他搬家,不告诉哥哥新家的地址,不再给哥哥写信,他想要断掉跟哥哥的联系,并且告诉周围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他不再有亲人。

有那么一段时间,直贵坚信自己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有彼此深爱的妻子,能养活家人的工作,规律有序的生活,这份平凡的生活对别人来说也许唾手可得,对直贵却是来之不易的,所以他比任何人都更加珍惜这份难得的幸福。然而,在女儿实纪出生后,他所经受的遭遇却在下一代继续上演。这一次直贵再也无法承受。他给哥哥写了最后一封信,诉说了因为杀人犯哥哥的存在给他带来的困扰与艰辛。如果是他自己一个人或许能经受住周遭的不平等待遇,可是他不能让这些不公平延续到自己女儿的身上,妻子与女儿是无辜的,为了家人,他断然选择与哥哥断绝关系。后来,多年未见哥哥的直贵去监狱演出,只在演出现场远远地看到了哥哥。

哥哥出狱后

很多年后,贵志终于出狱了,他受不了多年来良心的谴责一心想着要向绪方老太太的家人道歉,可是绪方家后人根本不愿意见他,无论他如何道歉,错了就是错了离开的人再也回不来了,贵志给绪方一家人带来的伤痛永远无法抚平。

道歉就一定能被原谅吗?道歉,安的只是你自己的心,伤害并不能被减少。

歧视的伤害

直贵一生都活在哥哥是个杀人犯的阴影中,起初他为哥哥那飞蛾扑火的举动而震惊,内心中感动和心痛居多,他知道哥哥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然而在他在社会上打拼时遭到无数不平等对待和异样的眼光,他开始认识到哥哥看似感人的行为背后所隐藏着的可怕的影响力——社会歧视。

小说中平野社长以仿佛在谈论天气一般的寻常口吻对直贵说:“歧视是理所当然的,我们需要对你区别对待,这也是为了让所有的犯罪者知道,自己要是犯了罪亲属也会痛苦。”他方始顿悟,原来自己现在的苦难,正是对刚志所犯罪行作出惩罚的一部分。犯罪者必须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就是自己犯罪的同时也抹杀了自己亲属在社会上的存在。为了显示这种客观事实,也需要存在歧视。

直击灵魂

看了这本书,我的道德观和世界观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以往我坚定的道义和正直被扭曲,因为弟弟直贵无辜遭受歧视和不公平对待;也因为弟弟直贵变得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我无法说服自己接受自甘堕落的弟弟所做的哪些违背道德的事,可作者强大的逻辑能力理通了角色,也说服了我。

为了看这本书我断断续续花费近半周的时间,我曾一度无法继续看下去,沉浸在这本中甚至觉得世界都是灰白色的,在书的最后,猛的戳中我的泪点,弟弟直贵看到哥哥贵志写给他的最后一封信——那封没能寄出的信,贵志想写信给弟弟道歉,可弟弟在上一次的回信中告诉贵志断绝兄弟关系,甚至搬了家,因此贵志再也没有收到弟弟的回信。

没有人会不做错事,无论是多完美的人。那么做了错事的人就要永远受到惩罚,不该得到原谅吗,或者那些无法挽回的错误,也要因为时间的流逝被抹去吗。

我想我永远找不到答案,每个人看待《信》最后的结局也不是单一的绝对的,直贵到底有没有和哥哥断绝关系,我心里是不希望的,一直在想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弟弟不因哥哥的影响受到歧视和伤害,哥哥不因杀人坐牢而痛苦一生,绪方家不因无端遭遇横祸而悲痛,可是,去世的绪方老太太呢,难道绪方老太太不无辜吗,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能完美解决,那对绪方老太太来说未免太不公平。

我多希望贵志当初没有冲动,踏实找份工作一样可以供弟弟上学。

“罪与罚”同时存在

东野圭吾的故事是真的吗(东野圭吾的信到底有多黑暗)(1)

《信》封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