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古风开始流行起来,从一小群人的狂欢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文化。其实这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来说是一件好事,让被人们逐渐淡忘的传统文化重新回到大众视线,让更多人了解并且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然而在不知不觉中,一些文化却被扭曲,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硬是被扯到一起,反而让人忘记了原作究竟是什么样子。

林深时见鹿古诗赏析(树深时见鹿下一句并不是)(1)

比如李白所作的诗《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中有一句名句“树深时见鹿”,有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它的下一句是网上盛传的“海蓝时见鲸”,殊不知这二者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关系。假如按照这样的方式理解,那么意思就是:在树林茂密的时候会见到野鹿,在海水湛蓝时会见到鲸鱼。虽然看上去十分匹配,但是这根本不是李白的原作,其实李白的原诗并没这么简单,相反却更加浪漫。

林深时见鹿古诗赏析(树深时见鹿下一句并不是)(2)

这首诗的创作年代是李白的青年时期,也就是李白大约十八九岁的时候,那时的他还隐居在四川江油县的戴天山大明寺中,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李白博览群书,为日后的创作生涯奠定下了坚实的基础。

林深时见鹿古诗赏析(树深时见鹿下一句并不是)(3)

对于这首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隐隐的犬吠声中夹杂着潺潺的溪水声,桃花上还残留着露珠,在树林的深处,常常可以看到野鹿的出没。当我正午来到溪边的时候,却没有听到山寺的钟声,绿色的野竹直直的划破长空,白色的瀑布高高的挂在山峰上,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也不由得靠着古松犯起愁来。

林深时见鹿古诗赏析(树深时见鹿下一句并不是)(4)

这首诗的构思总体来说并不复杂,总共四行八句,前面一部分主要讲述自己的到访,每一阶段层层递进,直到最后一部分”不遇“点题。熟悉李白写作手法的人可以明显感受到,李白这个时期的诗作明显没有后期那么桀骜不驯,酣畅淋漓,不过却拥有一种返璞归真的质朴之感。

林深时见鹿古诗赏析(树深时见鹿下一句并不是)(5)

”访“的第一程是山脚,有犬有水有桃花,露水尚未消散,一切都是一副清新的模样,让人一下子就融入到了诗中的景色里去。第二程则是全诗的经典之处,野鹿与钟声,这一幅颇具禅意的景色,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李白的眼睛所见,耳朵所闻。第三程则是终于到达了道院,看到了野竹和瀑布,展现出未经人工修饰的绝佳美景,体现出了李白的洒脱情怀。第四程出访不顺,虽一路风光一路歌,但还是花费了不少时间,然而最终却无功而返,难免会有怨言。

林深时见鹿古诗赏析(树深时见鹿下一句并不是)(6)

对于这首诗,有很多人都给出了极高的评价,比如贺贻孙曾在《诗筏》中写道: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字说“不遇”、却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何物戴天山道士,自太白写来,便觉无烟火气,此皆不必以切题为妙者。虽然经过后来人的改编,这首诗已经跟原诗含义大不相同,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首绝佳的好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