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鹿论文(诗经中的鹿诗文细读)(1)

《国风·豳风·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栝楼藤上结了瓜,藤蔓爬到屋檐下。屋内潮湿生地虱,蜘蛛结网当门挂。鹿迹斑斑场上留,磷火闪闪夜间流。家园荒凉不可怕,越是如此越想家。这一首诗前两章写士兵解甲归田悲喜交加,喜胜于悲的心情。即将归家,幻想家园的景象,久久未归想必已经是一片荒凉。以只有鹿迹没有人迹衬托没有人烟的荒凉。但即便是如此,依旧抑制不了回家的喜悦。

诗经中的鹿论文(诗经中的鹿诗文细读)(2)

此处,鹿作为一种自然界的野兽,用它的频繁出没衬托人迹罕至,家园荒芜。


《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小弁》:

“鹿斯之奔,维足伎伎。雉之朝雊,尚求其雌。譬彼坏木,疾用无枝。心之忧矣,宁莫之知?“

看那野鹿快奔跑,扬起四蹄真轻巧。听那野鸡早晨叫,雄鸟尚且求雌鸟。我就像那有病树,病得长不出枝条。忧伤充满在心中,难道就没人知道?

这是一首充满着忧愤情绪的哀怨诗。诗文讲述诗中人的父亲听信谗言后,将他放逐,致使他幽怨哀伤、寤寐不安、怨天尤父、零泪悲怀。

《毛诗序》云:“《小弁》,刺幽王也,太子之傅作焉。”《毛传》补充:“幽王娶申女,生太子宜臼,又说(悦)褒姒,生子伯服,立以为后,而放宜臼,将杀之。”

毛认为此诗为宜臼之傅所作,幽王昏庸将杀太子,太傅因而忧愤刺之。此外,亦有别家说,认为宜臼作此诗以自怨也,或据鲁诗说而定为伯奇之作。但无论为谁所作,本诗表达了作者哀怨忧愤的心情。“鹿斯之奔,维足伎伎”,用鹿奔跑时的轻快活力,衬托自己内心的悲伤无力,“心之忧矣”,又有谁能知道呢?诗中对鹿的描写与《说文》中对鹿的描写相对应,“其迹,速;绝有力”。

诗经中的鹿论文(诗经中的鹿诗文细读)(3)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灵台》: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于牣鱼跃。”

君王在那大园林,母鹿懒懒伏树荫。母鹿肥壮毛皮好,白鸟羽翼真洁净。君王在那大池沼,啊呀满池鱼窜蹦。从诗句内容理解,这是一首记述周文王建成灵台和游赏奏乐的诗。百姓出力为王修筑灵台,灵台富饶繁荣,王与民同乐。灵台修筑完成,鼓瑟吹笙,王出游玩赏。

《毛诗序》云:“《灵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民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孟子·梁惠王》云:“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正因为王能够与民同乐,为政有德,百姓才会心甘情愿为王出力,灵台内才会“麀鹿攸伏”、“白鸟翯翯”、“于牣鱼跃”。

《诗经通论》“鹿本骇而伏,鱼本潜而跃,皆言其自得而无畏人之意,写物理入妙。”

鱼、鹿皆悠闲自得,无畏人群,一个“伏”一个“跃”,写尽此等无忧无虑的情状,《诗经》写物之生动亦可见一斑。用母鹿肥壮悠闲,烘托灵台内物种繁盛、祥和安定的景象,以此衬托文王为政有德,百姓归附,与民同乐这一派政治清明的景象。

诗经中的鹿论文(诗经中的鹿诗文细读)(4)


《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吉日》:

“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兽之所同,麀鹿麌麌。”

庚午吉日好时光,匹匹良马精挑选。群兽惊慌聚一处,雄鹿雌鹿满眼前。驱赶野兽到漆沮,天子猎场在此间。

《毛诗序》说:“《吉日》,美宣王田也。”

这是一首赞美宣王出游打猎的诗。全诗共四章,艺术地再现了周宣王田猎时选择吉日、祭祀马祖、野外田猎、满载而归、宴饮群臣的整个过程。“麀鹿麌麌”写此处鹿群聚集,野兽繁多,预示了即将满载而归的打猎图景。

诗经中的鹿论文(诗经中的鹿诗文细读)(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