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都开始养生了(要养生也更要酷)(1)

年轻女子练习瑜伽

90后都开始养生了(要养生也更要酷)(2)

创意配图:电视养生节目

90后都开始养生了(要养生也更要酷)(3)

中式传统饮品茶叶

曾几何时,“保温杯里泡枸杞”成为人到中年的标志,但最新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养生大军”。

与中年人和老年人不同,这些年轻人自称“养生朋克”,并认为他们的鼻祖可追溯到魏晋的嵇康,因为他酗酒、玩音乐、嗑五石散,非常不健康,可嵇康却写下“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的养生论。

要养生,也更要酷。90后把养生也玩出了新高度。

“年轻人养生,其实是一件好事,养生是全生命周期的,从生命开始,就应该做好养护生命、管理健康的工作,但怎样养生是个问题,并不是吃保健品就是养生,只有科学合理的养生,才能真正维护生命的健康。”面对这一“新趋势”,北京医院主任医师郑志坚说。

一边脱发,一边熬夜加班

2016年,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小孟成为一家知名企业的企划部员工。在同学眼中,小孟俨然是成功者——有一份值得羡慕的工作,以及不菲的收入。

可工作一年后,小孟开始羡慕别的同学,他说:“入职时,体检各项都非常棒,到2017年体检时,颈椎病、神经衰弱、胃溃疡等全都来了。”

作为职场新人,小孟要承担比同事更多的工作。小孟抱怨说:“我刚进公司,什么活累就干什么。陪客户、公关、做方案、做活动……里里外外,全都要干。公司的前辈带我去见客户,其实也不会传授什么经验,带我去,就是让我来挡酒,喝得昏天黑地,晚上回去还得熬夜写策划方案,第二天早晨必须交。没日没夜地忙,大部分都是毫无意义的琐事。方案再好,也别指望一次能通过,客户和领导总要打回来几次。至于做活动,哪就更惨了,我成了个打杂的,什么琐事都归我管,就算不喜欢,也得做完。说实话,确实感觉身体吃不消,可我连看病都没时间。早晨起来,头发一把一把地掉,人家说‘第一批90后已经秃了’,我听了只有苦笑,这不就是在说我吗?”

小孟或许只是极端的个案,但大部分80后、90后的年轻人,或多或少地都存在健康问题,据《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状况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主流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白领接近6成,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年轻化趋势明显。

“年轻人工作忙碌,生活压力大,身体亚健康的现象不容忽视,事实上,养生年轻化是亚健康状态下的一种表现,说明年轻人自己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重视健康问题。”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管理科孟祥贵说。

过了25岁,应该开始养生了

刚刚结束产假,李琳就网购了一个养生杯,每天上班,都带着不同花样的补品——红枣、燕窝、桃胶、雪梨……她觉得:“女人生了孩子,就要开始养生了,就算不生孩子,过了25岁也该养生,否则就会变丑。”

“这样的观念不能说错,但也不完全对,”郑志坚表示,“首先,养生是全生命周期的工作,任何年纪都应该重视对生命的养护,25岁之后应该,25岁之前也应该。其次,养生的目的是维护自身的健康,而不是为了美容、美白等,这是不对的。”

年轻人养生的理由有很多:健康、美丽、时尚……甚至还有人认为这是生活情调。据调查,80后、90后的年轻人更喜欢通过营养品、滋补品等养生健康类产品来实现养生。在他们经常购买的养生健康类产品中,滋补调养品占比达41.58%,营养食品占比为39.68%,仅这两项,占比就达到81.26%,此外占比较多的还有养生花茶,占比为14.16%,中药饮片占比为4.24%。在面膜、护发等外部养护的产品消费中,80后、90后也同样占据越来越多的份额。

“再不养生就老了,”李琳告诉记者,在她所在的公司,喜欢养生的年轻人不少,有的还专门从国外买养生产品,“有一个同事,喜欢买海外知名的,都是写着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等功效的保健品,有些牌子特别贵,一瓶几百上千元是常事,但她从不吝啬。”

懒得运动,那就喝点儿养生茶

“我人生前20年从来不运动,因为傻傻地觉得自己压根不需要减肥。一日三餐不规律,经常忘了吃饭,偏爱麻辣烫,越辣越好,不爱吃水果蔬菜,最要命的是我经常熬夜……”网友SHOW范儿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痛苦经历。其实,她刚刚21岁,却因病倒下一年了。

SHOW范儿写道:“那天医生很疑惑地叹息道,你年纪轻轻地怎么就得了这个病时,我才知道, 我以为的年轻就是能折腾是多么的可笑。”

“从小就喜欢吃零食、喝饮料,正餐可以不吃,零食不能断顿,所以我现在学会了买低热量的零食”,一位网友在网上调侃自己,“我也知道总吃零食不好,但不吃零食有点儿受不了,所以现在都选低糖低热量的零食,黑巧克力、蔬菜干、无糖饮料等。”

调查显示,在“食品消费的主要项目”中,有27.2%的90后选择了酒水饮料,42.40%的90后选择了休闲零食。

郑志坚说:“重视养生是好事情,但不改变错误的生活习惯,养生的用处不大,别以为可以用养生来为无节制生活保驾护航。”

“养生没有捷径,”孟祥贵认为,“不付出辛苦,就不可能得到,世上哪儿有免费的午餐?”

其实网友SHOW范儿也曾试过各种“养生大法”。她说:“一次信了网上的断食排毒法,连续3天只喝白开水,结果走在大街上差点晕倒。天生的弱体质加上无节制地折腾自己,终于把我送进了人生的低谷。”

“年轻的时候拿命砸钱,以后就得拿钱买命,而且,还不一定买得到。”SHOW范儿的感慨堪称振聋发聩。

欲望是自己制造出来的

现代社会,技术的发展,使得工具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代替了人的活动,工作、休闲、出行、饮食等莫不如此。

孟祥贵说:“工作时整天坐在电脑前,下班后抱着手机不撒手,吃饭的时候点外卖,这是许多年轻人生活的常态,但这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说现代的许多疾病,都是生活方式病,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还在于改变生活方式。”

养生需要克制自己,难度颇大,而广告营销又不断制造诱惑。孟祥贵说:“在电视上、网络上,许多广告太夸张,今天是什么网红茶,号称有多少保健的功能,明天又是万能保健品,号称能包治百病。这些广告营造出一种氛围,让人觉得,养生是有捷径的,只要花钱,就能事半功倍。”

“确实也有这样的情况,一款网红的保健品,同事、朋友会给你推荐,有时候不买都不好意思。”李琳常喝养生汤,公司同事知道了,每天都会向她推荐各种产品。“其实我倾向于自己做,很少直接去买保健品,但大家都来推荐,我不买,就好像不领大家的情。我的父母喜欢买保健品,每天发手机微信向我推荐,不回应,老人还生气。现在有一种网络营销,叫团购,价格很优惠,同事拉你参加,怎么好意思拒绝呢?可参加了这个同事的团购,那个同事来拉你能不参加吗?人家会觉得你瞧不起他,真是太麻烦了。”

年轻人究竟该怎样养生

“一生都需要养生,但每个年龄段的养生方法都不一样。”郑志坚说。

郑志坚表示,中医善于调补,当人体的机能出现了某种偏斜的时候,它可以用药物本身的偏性,去调整补充人的偏性。也就是说,养生所调补的是人体中出现的不均衡。对于20-30岁的年轻人来说,身体各方面机能都处在上升期,一般情况下,并不存在特别需要补充哪种元素的情况。通过合理的膳食,完全可以满足人体所需。

“枸杞、阿胶这些补品有没有用呢?不能说完全没用,但不可依赖。”郑志坚说。

加班、熬夜、不禁烟酒、长时间对着电脑手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健康问题不是补品能够解决的。郑志坚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并不缺乏营养,卫生状况一般也都很不错,大部分疾病其实都是生活方式造成的,如果不改变生活方式,吃保健品也没什么用。比如说现在年轻人易发的高血糖、心血管疾病,和高糖高热的饮食喜欢不无关系,再如颈椎病、关节炎等,不少是因为缺乏肌肉力量,肌肉没有力量,就难以保护骨骼的健康,这样的情况下,保健品有什么用呢?还是要加强锻炼,去户外活动,多运动、晒太阳。”

养生不只是用药物调理,甚至也不只是食补。郑志坚说:“对年轻人来说,通过保健品来养生是最不值得提倡的方式,生活节奏紊乱导致的问题,还是要从生活方式入手。重视养生很好,但更应该懂得如何正确地养生。”

四大基石,健康永远没有捷径

“年轻时如何看待养生,就决定了你将如何过一生。”郑志坚说。

真正的健康生活和方式应该根植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从睡眠开始,从饮食开始,从注重生活的体验开始,从认真和抱着热情对待生活开始。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长寿的影响指数中,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因素占8%,气候因素占7%,自我保健因素占60%。”自我保健比其他所有因素加起来都重要。

其实,养生没有想象得那么难,关键是把握好三点:

首先,别把中老年人养生的适用办法,用在年轻人身上。养生应区分年龄段进行,不区分年龄段,就难有针对性。

其次,年轻人养生要以运动为主。中老年人可能力不从心,年轻人只要坚持,就会收到明显效果。

其三,年轻人养生应从戒除不良习惯开始,这是最好的养生方法。

世卫组织提出了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孟祥贵说:“其实这个道理人人都懂,问题是,做起来并不简单,要保持运动,按照膳食指南安排自己的饮食,改掉坏习惯,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真正能够持之以恒的人太少了。”

郑志坚提醒道:“养生不但要注意生理健康,还要注意心理上的健康。生理上来说,多参加户外运动,晒晒太阳,不要抽烟喝酒、熬夜,不要暴饮暴食,也不要偏食、过度节食等。此外还要注意心理健康,不要把自己幽闭起来,多和人交往,培养开朗、阳光的心态。”

文/迟乾 唐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