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研判明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着力做到“六个更好统筹”“六个更好统筹”覆盖全面,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用实事求是的、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分析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准确把握住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切实把握好这“六个更好统筹”,就能够有效应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种困难挑战,尽快推动我国经济运行在新的一年实现整体好转,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三个更好统筹具体内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三个更好统筹具体内容(切实把握好六个更好统筹)

三个更好统筹具体内容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研判明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着力做到“六个更好统筹”。“六个更好统筹”覆盖全面,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用实事求是的、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分析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准确把握住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切实把握好这“六个更好统筹”,就能够有效应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种困难挑战,尽快推动我国经济运行在新的一年实现整体好转。

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的基本前提

近3年来,面对世纪疫情,我们不断调整措施、做好统筹兼顾,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程度保障了亿万人民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最大程度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用最小的代价实现了最大的防控效果。

疫情防得住,经济才能稳得住,人民生活才能保持正常有序,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平稳健康。这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题中之义。这3年来,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连续3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100万亿元。即将过去的2022年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延续恢复态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持稳定。这一成绩来之不易。

当前随着病毒变异,以及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等,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抓住这一重要时间窗口,一方面,因时因势不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切实抓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集中医疗资源,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另一方面,就是要不遗余力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为明年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做好充分准备。

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推动经济韧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强调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放在突出位置,强调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辩证认识和科学统筹经济发展质和量的关系,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经验。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保持经济发展质和量的有机统一是推动我国经济韧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当前我们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的发展阶段、新的使命任务、新的发展环境、新的风险挑战对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出了更高、更为紧迫的要求。必须看到,实现党的二十大擘画的两步走战略目标,我国经济增长必须在更长时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激发经济发展潜能、夯实经济发展后劲,有效抵御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而只有通过质的有效提升引领量的合理增长,通过量的合理增长支撑质的有效提升,才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因此,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一是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加快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二是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三是要把推动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贯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整个过程,持续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形成全国上下竞相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浓厚社会氛围和强大合力。

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是实现经济运行好转的重要抓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就在会议召开前夕,党中央国务院适时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应对外部冲击、稳定经济运行的有效途径,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治本之策。

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就是要从总供给和总需求两端协同发力、共同配合,形成两者有机结合新的战略导向,推动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消费和投资、内需和外需、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的高水平动态平衡,从而释放总供给和总需求相互促进的巨大发展潜能。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就是以供求两端为重要抓手,推动后疫情时代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一是在需求端,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不断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同时要积极扩大投资需求,根本消除投资障碍,以有效的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带动全社会投资等。二是在供给端,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优化供给结构,提升高质量供给能力和水平。其着力点在于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等“卡脖子”薄弱环节,增强我国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性,不断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紧紧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

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是促进经济回稳向上的有力保证

宏观政策是推进经济尽快复苏的重要激励工具,也是促进经济回稳向上的政策保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五大政策体系,既沿袭了过去几年宏观政策工具的施策方向和积极效应,又与时俱进布局了政策施力的新的着力点,特别强调要增强全局观,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的有机配合,加强与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评估。这个全局观,就要求政策落实过程中尽可能避免政策实施的“单打一”“一刀切”现象,降低相互干扰和摩擦,减少政策效应传递过程中的信息衰减乃至于产生合成谬误。

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国际经济组织已普遍预测明年世界经济和主要经济体衰退风险加大。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新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上,要求从战略全局出发,纲举目张做好工作。虽然这几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坚持逆周期调节和跨周期调节,但持续激发经济发展后劲的其他政策则更具有长远性、稳定性,比如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区域政策、社会政策等。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关注财政货币政策之间传导和协同的有效性,也着重提出了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科技政策聚焦自立自强,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战略实施;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尤其要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切实建牢民生保障的“防护网”“安全网”。

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是重塑经济竞争新优势的基础支撑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的二十大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布局和关键的战略抉择。从“新发展格局”的最先提出到对其内涵的不断丰富拓展,各方面认识已经得以统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这进一步表明了我们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继续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意志。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重塑我国经济竞争新优势的基础支撑。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其核心要义就是:对于实现国内大循环更为顺畅,就要切实打通经济循环堵点,加快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加快构建起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就是在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同时,更好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以更高效率实现内外市场联通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加快建设贸易强国,促进发展更高水平的国内大循环。

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是实现经济稳中向好长期态势的重要保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最后一个统筹就是要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强调既要做好当前工作,又要为今后发展做好衔接。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更加注重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贯通,坚持把发展需要和现实能力、长远目标和近期工作统筹安排的正确的思维理念和工作方法。

经过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我国发展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就此,我们完全可以预期,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历史主动,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积极引导和改善社会心理预期,纲举目张做好工作。只要我们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真抓实干,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就一定能不断书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