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九熙何九华封箱出场顺序(大年初一天蟾回归)(1)

“你的艺术水准如何?好不好,红不红,一定要到上海天蟾逸夫舞台来演一演。”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如是说。历时近三年的修缮,焕然一新的天蟾逸夫舞台于牛年大年初一正式开台。今天启幕的“回天蟾·看好戏”——2021天蟾开幕演出季将从大年初一演至正月十五,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旗下的京、昆、越、沪、淮、评弹六家戏曲院团将轮番上演精彩好戏。

尚九熙何九华封箱出场顺序(大年初一天蟾回归)(2)

今日的开台首演《蟾宫折桂》以特别编排的戏曲传统“跳加官”《蟾宫折桂》拉开帷幕。在随后的《金牛献瑞·新春京剧演唱会》中,上海京剧院名家名角可谓全梁上坝。

尚九熙何九华封箱出场顺序(大年初一天蟾回归)(3)

尚九熙何九华封箱出场顺序(大年初一天蟾回归)(4)

尚长荣、陈少云、史依弘、王珮瑜等带来了包括《飞虎山》《二堂舍子》《白蛇传》《搜孤救孤》在内的经典片段。演唱会以天蟾的百年历史为主线,通过一段段梨园往事和记忆的穿插来展现天蟾过往的辉煌与传奇,为观众带来了一台流派纷呈,浓缩着故事性的高水准京剧演唱会。

70年前,尚长荣首次登上天蟾的舞台,在现场回忆起这段往事,他依旧记忆犹新:“那是1951年的5月中旬,我和我父亲及兄长们一起演出《遇皇后》《御果园》,《遇皇后》里我演包拯,《御果园》我演尉迟恭。”上海这座城市就像磁铁一样,有凝聚力,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所以直到现在全国各地的戏曲从业者都争着要进天蟾。”他说道。

尚九熙何九华封箱出场顺序(大年初一天蟾回归)(5)

对于京剧名家史依弘这代演员来说,天蟾见证了他们一路的成长。“还记得我11岁第一次穿上戏服登台,就是在天蟾逸夫舞台。那天演出的剧目是《打焦赞》,我演杨排风,那时我身高只有1米4,心情非常激动,观众们看到小娃娃演出也很新奇。这段经历让我至今难忘,”史依弘说道:“我从小在舞台附近长大,它是南来北往的戏曲人、京剧的好角儿必须来的场子,如今更是上海重要的戏曲文化地标。天蟾是我京剧梦开始的地方,更是见证我艺术成长的舞台。”

尚九熙何九华封箱出场顺序(大年初一天蟾回归)(6)

百年天蟾铸就了“远东第一大剧场”“不进天蟾不成名”的传奇,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时代变迁,更经历了京剧从近代走向当代的历史进程。1916年“天蟾”之称谓首度出现,借用“月精蟾蜍折食月中桂枝”的典故命名,意在压倒当时上海滩另一家京剧名舞台丹桂第一台。1926年“天蟾逸夫舞台”的前身“大新舞台”正式竣工,建筑设四层观众席,3917个座位,一举成为当年上海新式剧场之最。1930年,剧场定名“天蟾”,由此开启一段梨园传奇,名家竞相登台,以精湛的表演艺术,塑造了一个个经典的舞台形象,也成就了观众心中永不褪色的“天蟾”。

尚九熙何九华封箱出场顺序(大年初一天蟾回归)(7)

“天蟾是一个以服务见长,充满人情味的剧场,我们欢迎全国各地的戏曲院团来这里举办各类演出活动,欢迎广大新老观众常来坐坐,”上海京剧院院长张帆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天蟾逸夫舞台也迎来了新起点。戏曲艺术只能在戏曲观众的审美聚会中存活,剧场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联络点,也是戏曲生命的载体。希望天蟾在上海推进文化品牌建设、打造‘演艺大世界’‘亚洲演艺之都’的过程中发挥独有的作用,继续锻造‘天蟾’品牌辉煌。”

作者:王筱丽

图片:叶辰亮 摄

编辑: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