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是每个人每天都在做的事,人人都在洗手,人人都会洗手吗?2011年,我国首个针对洗手现状的全国性专项调查《全国居民洗手状况白皮书》发布,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的正确洗手率仅为4%,洗手现状不容乐观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如何引导幼儿园里的孩子们洗干净小手呢?,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我爱洗小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我爱洗小手(洗洗小手真干净)

我爱洗小手

洗手是每个人每天都在做的事,人人都在洗手,人人都会洗手吗?2011年,我国首个针对洗手现状的全国性专项调查《全国居民洗手状况白皮书》发布,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的正确洗手率仅为4%,洗手现状不容乐观。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如何引导幼儿园里的孩子们洗干净小手呢?

“小袖子呀爬高山,一爬爬到胳膊中间,袖子高高露手腕,洗洗小手真方便。”“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指缝搓搓,勾住手儿搓一搓。大拇指搓搓,指尖搓搓,最后手腕搓一搓,我的泡泡白又多。”稚嫩的声音从盥洗室里传出,孩子们的洗手活动开始了。

教师:“谁的小袖子爬上高山了?”

贝贝:“我的爬上来了。”

西西:“看,我的也爬上来了。”

教师:“贝贝、西西、妞妞都很能干哦!谁搓的泡泡白又多?”

泽泽:“老师,我搓的泡泡多。”

贝贝:“看,我的泡泡白又多。”

洗手是由多个程序性动作组成的,其过程可分解为挽袖口、开水龙头、搓泡泡、冲泡泡、冲冲水龙头、擦擦小手等多个小活动。将活动内容化整为零,用儿歌辅以学习,对于初学洗手的小班幼儿来说,贴切而有趣。

化整为零,突出细节,既保证了洗手过程的完整,又直指洗手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幼儿玩中学、做中学的特点,把每个小活动按照动作的先后顺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挽袖子的动作变成“爬高山”,打肥皂搓手变成“搓泡泡比赛”,捧水冲洗水龙头变成给水龙头“冲冲澡”等,编成朗朗上口、简洁有趣的小儿歌,有利于引导幼儿把兴趣聚焦在洗手的动作上,在轻松有趣的说说、做做、玩玩中,幼儿的洗手技能不断得以精进。

对中大班幼儿来说,每天不少于十次的频繁洗手,容易让他们出现倦怠情绪,部分幼儿不认真洗手就成为常态。例如,用水冲一下手就去拿毛巾擦手;打上肥皂搓两三下就开始冲手等。怎样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呢?我用录像机记录下了他们洗手的真实表现,并播放出来引导他们讨论。

教师:“你认为哪些洗手的做法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为什么?”

泽泽:“第一个小朋友没打肥皂。我有一本书叫《根本就不脏嘛》,书上说看着很干净的手上细菌能有40多万个,打上肥皂才能打败细菌。”

教师:“好棒!看书能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打上肥皂后又该怎么做呢?”

淼淼:“要按七步洗手法使劲搓。有个小朋友只搓了手心、手背,指缝、手腕都没搓。”

麦麦:“还有两只手也没勾起来搓。”

教师:“你们看得很仔细哦!漏掉没搓的地方都找出来了。西西还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只搓几下是不行的,搓的时间太短洗不干净。应该搓多长时间合适呢?”

西西:“搓手的时候要说儿歌,说完儿歌才能搓完手。”

泽泽:“搓30秒,老师说的。”

教师:“怎么知道搓了30秒呢?”

贝贝:“我们可以数数,数到30就是30秒了。”

麦麦:“买一个闹钟,定上30秒,闹钟响了就到了。”

教师:“太棒了,你们想到了这么多好办法!把这些好办法记下来,贴到洗手池的墙壁上,可以让我们互相提醒。”

对洗手录像的分析与思考,有效引发了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增进了他们自我纠错的能力。洗手方法的表征、墙面环境的暗示,不断提醒着、支持着他们对洗手行为的自我调适。这一深度学习的过程,进一步增进了幼儿对正确洗手行为的理解,为他们真正形成彻底、有效的洗手习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实验幼儿园)

《中国教育报》2020年09月13日第3版

作者: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