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第一“毒舌男”鲁迅,性烈如火。但是他对自己的儿子,却充满慈爱柔情。

鲁迅曾经在给朋友的一封信里形容自己对儿子的溺爱,已经超越了对父母的孝顺,简直可以写进“二十五孝”的故事里。

当然,鲁迅的这些话在朋友圈中流传,自然也受到了一些人批评。有人说,他这样子不像一个男子汉。还有一些人,拿这件事在《文学家》杂志上做文章批评。

鲁迅说的最著名的一句话(宠溺儿子受人讥讽之后)(1)

针对外界的批评,鲁迅曾经写过一首诗,表达他对父亲宠溺孩子的一些看法。这首诗在他去世以后,被他的朋友许寿棠发表在纪念文章《怀旧》里面。

鲁迅在诗里引用了大量的古代典故,说明“无情未必真豪杰”。一个父亲对孩子的宠爱,与他本身的性别,以及他是否是一位英雄豪杰,完全无关。

从这首诗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和印象当中完全不同的鲁迅。

一、《答客诮》赏析

《答客诮》——鲁迅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白话翻译:

冷酷无情的人,未必就是真正的英雄。爱怜儿子的人,为什么就不能是大丈夫呢?

你可知道,猛虎出没于密林深山,迎风狂啸,可是当它回眸望向自己的孩子时,一样会流露出慈祥的目光。

鲁迅说的最著名的一句话(宠溺儿子受人讥讽之后)(2)

《菜根谭》中说: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真正的英雄豪杰,是从来都不惧以“本色”示人的。爱就是爱,恨就是恨。谁说这世上的英雄汉,必须得是“无情”的呢?

英雄是什么样的人物?英雄是具有舍己为人牺牲精神的人,若无大爱,敢言英雄?有“爱”就有“情”,一个人自己先爱了身边的人,才能推己及人,博爱天下。

《战国策》里有一则《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说:秦国准备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助,齐国提出一个条件:用赵太后的儿子长安君去齐国当人质,否则不肯出兵相助。

赵太后宠爱儿子,坚决不肯同意,于是大臣触龙前去说服太后。赵太后问触龙:“你们男人也会怜爱自己的小儿子吗?”触龙回答:“可能爱的程度超过了女人。”

鲁迅诗中第二句话“怜子如何不丈夫”,提炼自赵太后对话的原文:“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鲁迅说的最著名的一句话(宠溺儿子受人讥讽之后)(3)

写诗讲述父子之情,鲁迅并非是第一人。明代第一才子,《永乐大典》的作者解缙,曾经作过一幅《虎顾众彪图》,并在画上题一首诗,说:

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

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鲁迅诗中的最后两句,就很像是这一幅画图的再现。

父亲疼爱儿子,是因为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他在儿子的身上寄予太多的期望与关爱。这样的感情是正常人都有的感情,所以根本没有必要夸大与歪曲这种感情。

只是因为鲁迅平时在报刊上的文章太过犀利,所以很多人都忽略了,鲁迅在某些方面也是一个普通人。

鲁迅这首诗开头的两句非常有名,印象当中,小时候看梁羽生等人的武侠小说,“无情未必真豪杰”一句,出现的频率相当高。

鲁迅说的最著名的一句话(宠溺儿子受人讥讽之后)(4)

因为他只用一句话,就将一位脱离人群的“英雄”,与充满七情六欲的普通人拉近了距离,极易得到共鸣。

二、嘲笑鲁迅的那位“客”是谁?

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来看,鲁迅很明显有感而发。肯定先有人讽刺了他,所以他才会写下这首诗。

但是依照鲁迅火爆的脾气,如果对的措辞很不客气的话,那么他是不可能压住这首诗不发表的。只能说,当时有人对他宠溺孩子的行为,有些“微辞”,可是情况并不十分严重。

除了有个别人,在报刊上提过了几次,更多的可能还是来自朋友之间的反馈。

那么,《答客诮》中的“客”究竟是谁呢?许寿裳说,鲁迅写这首诗,大概是因为他的爱子“活泼会闹,被客人指为溺爱”。这位“客人”,看起来就是指郁达夫了。

鲁迅说的最著名的一句话(宠溺儿子受人讥讽之后)(5)

郁达夫在写《回忆鲁迅》的文章中说,鲁迅是一个爱好整洁的人,他没有儿子以前,把自己的书房收拾得非常整齐,不像别的人一样杂乱无章。

但是,自从鲁迅有了儿子周海婴以后,书斋经常被翻得乱七八糟,而他也从来不去阻止周海婴。

他总是在一旁,笑着着看儿子捣蛋,等儿子翻不动了,他才上去问玩够了没有。儿子离开以后,他才慢慢地收拾起来。

鲁迅宠爱孩子,到了“夸张”的地步。我们都知道,中国人过去重视孝道,哪一个儿子敢诅咒自己的父亲呢?可是,周海婴就敢。

有一次周海婴就问鲁迅,你什么时候死。意思说,等他死了以后,书斋里面的书本全部都归自己了。鲁迅听到这样的话,不但不生气反而还很高兴,把它告诉自己的朋友。

鲁迅说的最著名的一句话(宠溺儿子受人讥讽之后)(6)

周海婴的话,确实是童言无忌,但是普通人听到了,仍然觉得有一些违和。鲁迅这个当爹的,竟然也没有趁机教育儿子,饭可以乱吃,话不可能乱说。

他自己也形容儿子“淘气得可怕”、“捣乱得可以”让他“应付得非常吃力”。最过分的是,他也认为自己对儿子的态度,超过了孝顺父母的程度。

是啊,当初他要那么孝顺母亲的话,周海婴可能都没有机会出生。现在连父子身份都颠倒过来了,鲁迅自认对待儿子的态度,简直可以写进“二十五孝”,作为典范。

这也许是真情实感,也许就是文学夸张。所以,郁达夫有一点小小的批评、嘲讽,也是很正常的。

结语

今生做父子,能成一家人是缘分。儿子这一世是你的儿子,下一世多半就不是了。所以如果你看他长得还算满意,性格还算投缘,宠一点也无妨。“人生贵适意”,他爱捣蛋就捣蛋吧。

鲁迅说的最著名的一句话(宠溺儿子受人讥讽之后)(7)

因此,他曾经跟许广平说:孩子长大了,如果没有才华,千万不可以去做空头文学家和美食家,宁可让他做点小事就算了。后来周海婴也算不辱没鲁迅,活成了一个像样的“普通人”。

这一首《答客诮》,充分展现了鲁迅柔情的一面,算是驳斥了世人对大丈夫与英雄汉的一些偏见。英雄豪杰也脱离不了普通人的情感,事实上有的时候,他们甚至比普通人更加多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