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是农业生产中增产保收的一种新型农药,自问世以来,已经成为农民种田的好帮手。用化学除草剂防除农田杂草,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与人工除草相比较,化学除草具有很多优点:一是除草效果好,只要选药正确,使用方法得当,对作物安全,除草效果一般在80%~90%,比人工除草彻底,而且及时。二是有利农作物增产,杂草在农田中与作物争肥、争水、争空间,还影响通风透光,导致农作物生长瘦弱而影响产量。就拿水稻举例,如果每蔸水稻中若夹有1~2株稗草,减产可达30%以上;麦田可因草害减产10%~50%,因此,施用除草剂可获得较大幅度的增产。三是节省劳力,降低生产成本。过去水稻田要用人工除三次杂草,而麦田从播种后也需用人工锄草3~5次,而且还除不干净,这样不仅耗费了大量人工,还增加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自从有了除草剂,一般施药1~2次就行了。
稻田杂草
为什么除草剂能除草而不伤害农作物呢?
施用除草剂能做到只杀草而不伤害农作物,是利用除草剂选择性的结果,或者说是利用作物与杂草本身性状差异的结果,这也是人类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结果,可供除草剂利用的差异载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上的差异:不同植物对不同的除草剂有不同的生理反应,如敌稗施入稻田后,稻苗体内有一种酶,可将其分解成无毒物,从而导致不会中毒。而稗草体内无这种物质,便中毒死亡。
麦田杂草
(2)形态差异:不同的植物,形态不同,施药时,受药量大小,受到的伤害不同。双子叶植物叶面积大,受药量多,生长点裸露,更易受药害。单子叶植物的叶片狭长而竖立,受药量少,叶上还有角质层或硅质层,生长点被多层叶片包裏,故不易受药害。
(3)根系深浅差异:一般作物根系较深,而杂草根系大多数较浅,且多分布在表土层,利用有些除草剂的水溶性小,移动性差,不能到达深层的特点,从而达到选择除草的目的。
稻田除草
(4)利用作物和杂草播种和出苗的时间差异。利用某些除草剂时间短、见效快的特点,在作物播种或移栽前用药,先灭草再播种或移栽。或播种后出苗前施药,这样可有效消灭表层先萌芽的杂草。
除草剂的分类
根据除草剂对植物的作用方式和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情况分为四种类型。
(1)选择性除草剂:这类除草剂的特点是对不同植物的药效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即能杀死某些杂草,而对另一些杂草无效;对一些作物安全,而对另一些作物有伤害。如盖草能对防除禾本科杂草效果好,却对阔叶杂草无效;但对阔叶作物安全。
菜园除草
(2)灭生性除草剂:凡接触到这类除草剂的植物,无论杂草或作物都会被杀死,如五氯酚钠。
(3)触杀型除草剂:植物只有接触到药剂的部位才能被杀伤,药剂在植物体内不移动,不传导,如敌稗。
(4)内吸性除草剂:这类除草剂接触到植物后,能传导到植物的各个部位。如草甘膦,能通过茎叶传导到地下部分,使多年生深根杂草的地下组织破坏。
花生地
除草剂的正确使用方法
除草剂能除草而不伤害作物是有一定条件的,如条件变了,或使用不当,不仅除草效果不好,还会伤害作物。要用好除草剂,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对症下药:就是要根据不同作物及防除田块中杂草的种类及其数量等情况,选择相应的除草剂。否则,不仅效果差,甚至会伤及作物。如在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油菜田用盖草能除草,可获得好的效果,若用于阔叶杂草田,则除草效果差。
(2)掌握和运用好影响药效和药害的有关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除草剂药效高低和药害程度的因素有气温、降雨、光、风、土壤性质、酸碱度和湿度等。如绿麦隆在土壤湿度大的田施用,除草效果好,干田使用效果差。根据这一特点,如在干田使用绿麦隆,应通过浇水增湿来保证药效。又如,有的除草剂只宜用于有机质含量高的田,在沙质土田易产生药害。一般的除草剂在高温下见效快,但药害也相应增加,因此,使用除草剂时,必须根据相关因素的影响特点,灵活运用。
人工果园除草
(3)适量用药:用除草剂除草,是要用最小量的药,达到既能灭草又不伤作物,有效、安全、经济的目的。药量不足,杀不死草,药量过多,会增加药害,因此,施用药必须严格控制用量。用药量还必须根据气温,土壤湿度,田间杂草对药物的敏感性等多种因素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4)适时用药:根据除草剂的性质,杂草发生时期,以及杂草和作物的生育期,选择适当的时间施药。如用于苗前处理的除草剂,要在作物播种后出苗前,土表杂草萌芽时施用最好。
人工稻田除草
(5)注意施药方法:正确的施药方法是保证灭草保苗效果的重要环节。如用除草醚在水稻本田除草,应灌浅水,用毒土法施药。如用喷雾法,则会产生药害。除草剂在用喷雾法施药时,必须喷洒均匀,不重不漏。目前,多种除草剂的用量很小,在配制时应采取二次稀释法,即先用少量水将药稀释成母液,再加足水量,调配均匀后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