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主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主题(创造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历史时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主题

开栏的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一系列不平凡的创举和成就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豪情和信心。今年下半年,我们将迎来党的二十大,总结过去工作,谋划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蓝图。从今日起,本报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专栏和特别报道,报道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奋进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热切期盼,进一步凝聚万众一心的伟力,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12年11月15日,人民大会堂。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发出“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的宣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21年7月1日,天安门城楼。在这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千百年来一直难解的绝对贫困,在这一代人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书写下中华民族经济发展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热烈掌声,响彻天安门广场,也响起在神州处处,叠映着一诺千金的勇气担当、人民至上的职责使命、高瞻远瞩的战略擘画、科学精准的行动方略……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那些改变了中国发展面貌、提振了中国人民精气神的辉煌成就,那些开拓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塑造了新的民族精神的深刻变革,充分展现着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政治勇气、责任担当、人民情怀,闪耀着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矢志不渝、百折不挠、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风骨品质,激荡着亿万人民拼搏奋斗汇聚而成的昂扬向上的时代洪流。

扬帆风正好,奋楫逐浪高。不负时光飞逝,今天,一个欣欣向荣的中国实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一个坚韧不拔的政党打造了赓续传承的伟业,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了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历史时间。

这是向过去百年奋斗历史的最好致敬,也是为未来新的奋斗写下的激越序章。

铺展梦想宏图

2014年10月,《谈治国理政》多语种图书在法兰克福举行首发式。德国前总理格哈德·施罗德在首发式上说,自担任中共中央和国家主席以来,中国政府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涵盖各个领域。《谈治国理政》这本书阐释了主席和中国领导人的立场,能帮助我们理解中国政治。时任美国《世界邮报》主编内森·加德尔斯读后认为,全球化已进入新篇章,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之外,全球化必将包括治理模式的竞争。

此时,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过两年,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大地上已经有深刻的改变在发生。面向新时代,新一轮改革大潮涌起,亿万人的力量在汇聚,为中国式现代化延展出新的广阔历史空间。

以“中国梦”标定民族伟大复兴总目标,以“五位一体”构建总体布局,以“四个全面”明确战略布局,以“两个一百年”确立中国前进大坐标,以“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大变革,以“一带一路”携手世界共圆梦,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展望人类未来前景……一系列新思想,奠定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格局,体现因时而动的宏大抱负。

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辩证思维解矛盾,以法治思维图善治,以系统思维聚合力,以底线思维定边界,以创新思维增活力,以开放思维拓视野……一系列新思维,确立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方法,体现运筹帷幄的智慧。

创新驱动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健康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一系列新战略,丰富新时代治国理政的路径,彰显了统筹两个大局的气魄。

就这样,在实现中国梦“关键一程”中,新思想武装头脑、新理念全面播种、新思维指导方法、新战略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立柱架梁、更高水平开放击楫勇进……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时代前行的浩荡潮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矢志不渝的信念、艰苦奋斗的勇毅、求真务实的笃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治国理政的新境界、管党治党的新境界。

2012年,我国人均GDP是6100美元;2021年,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坐标系中尤为抢眼,引人关注。经济增长含金量明显提升,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就业保持稳定,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单位GDP能耗下降,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一个个圆梦工程造福中国、享誉世界。重点领域改革搭建起四梁八柱,经济领域一批基础性改革改善了市场竞争环境,增强了发展动力,拓展了发展空间,为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供了强劲动力。

展现掌舵之能

新的时代,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新的长征,风雨如磐,淬火成钢。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此时,历经改革开放30多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同时,外部环境变化带来许多新的风险挑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长期没有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及新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比如,管党治党一度宽松软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深层次体制机制矛盾和利益固化的藩篱问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问题,以及外部压力前所未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问题……

面对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大考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充分展现了“中国号”巨轮之上的掌舵之能。

——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坚定自信。

深刻指出:“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近几年来,增量风险与存量难题彼此交织,世纪灾疫与百年变局相互叠加,人类正处于一段艰难时世。而在中国这本厚重的发展教科书上,一条最重要的方法论,就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准确把握世界潮流、时代大势和中国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并以此为基点认识当下、规划未来。

——胸怀天下的宽广视野。

明确提出“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看清两个大局,才能精准定位今日中国所处的历史坐标与世界坐标,打开宽广视野,以远见见未见,看到重大机遇与新的挑战,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统筹兼顾的政治智慧。

2012年11月17日,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发展广阔宏大,唯有整体考量才能驾驭全局;改革关联耦合,唯有统筹协调才能协同推进。新时代的治国理政,从“五位一体”到“四个全面”,从新发展理念到新发展格局,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到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都是系统观念的鲜明体现,最大程度聚合起发展正能量,激荡起书写历史的磅礴伟力。

——无私无畏的责任担当。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需要敢闯敢试、敢破敢立。强调:“改革面临的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坚定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信心,越要有进取意识、进取精神、进取毅力,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这些年,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真刀真枪,勇于“亮剑”,刀刃向内,敢于“断腕”,真金白银,多出“实招”,全面深化改革啃下了硬骨头、攻克了突破口、凸显了“含金量”。海外舆论评价:“环顾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像当今中国这样,以一种说到做到、只争朝夕的方式推进改革。”

2021年11月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党确立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两个确立”意义重大而深远,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要政治成果,是历史的锻造、人民的心声。

铭记人民至上

1969年1月,年轻的到陕北梁家河插队,住窑洞、睡土炕、忍叮咬,打井打坝、修公路、制沼气……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一干就是7年。也就是在这里,他立下了初心。他回忆道:“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这份终生难忘的大地情结、人民情怀,伴随他从西北山村到华北县城,从东南特区到执掌一省,从直辖市市委书记到掌舵“中国号”巨轮。“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

2012年12月30日,就任刚刚一个多月的,冒着严寒,乘车300多公里来到太行山深处的骆驼湾村、顾家台村看真贫、访真苦,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向绝对贫困宣战。

善作善成,千年梦圆。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2022年1月,虎年春节前夕,顶风冒雪深入山西考察调研,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在2021年因秋汛农房受损严重的霍州市师庄乡冯南垣村,他指出,要统筹灾后恢复重建和乡村振兴;在曾经的贫困村汾西县僧念镇段村,他强调,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人民至上的誓言,一诺千金的分量,印记在亿万人民的生活点滴里——

云贵山区里的孩子们,也用上了触控笔、智能电子白板等课堂新装备;长江边上的人们发现,久违的江豚回来了;人们办事不用再“跑断腿、磨破嘴”了;全国扫黑除恶扫出风清气正,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了……

贯穿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逻辑,镌刻在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中——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从根本上说,党的理论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理论,党的路线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路线,党的事业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增进民生福祉贯穿治国理政全过程各方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价值指向,牢牢守护好人民江山。

九年多来,的步履遍及31个省区市的城乡、厂矿、学校、社区,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走过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深入20多个贫困村。摸摸棉被暖不暖和,尝尝农民家里的水好不好喝,算算乡亲们的收支账……每一个细节,都诠释着什么是“时时放心不下”的牵挂。

2016年12月21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召开。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推行垃圾分类、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和抑制房地产泡沫、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等6件事关百姓民生的“小事”“身边事”,是这次会议的重要议题。

“小事”不“小”,事关民生;“身边事”不“远”,直抵民心。九年多来,从兜住兜牢民生底线的各项部署,到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明确要求,再到推进厕所革命、防治“小眼镜”、减轻学生负担……无不指向这样的“小事”“身边事”。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唯一选择就是为人民群众做好事,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拼搏、奉献、服务”。回应人民的期待,尊重人民的意志,凝聚起亿万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也让奋斗的故事延伸到每一个人,绘就了壮丽的中国画卷。

见证制度优势

大江大河的“中流砥柱”,越是面对惊涛骇浪,就越能展现劈波斩浪的力量。一个国家的主心骨,攻坚克难时越是坚强有力,就越能凝聚风雨无阻的力量。这一历史昭示,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宏阔实践中得到深刻印证,尤其在只能赢、不能输的战“疫”中,充分发挥巨大威力。

两年前,一场大疫骤然袭来,惊心动魄犹在眼前,一系列感人至深的镜头已被长久地定格——

千钧一发。果断要求立即对武汉市人员流动和对外通道实行严格封闭的管控,“为全世界抗疫争取了宝贵时间”。

果敢勇毅。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召开,通过电视电话会形式,直接给全国17万名县团级以上干部开了两个小时会,从最高领导人到“一线总指挥”,抗疫任务、发展任务一抓到底。

逆行出征。党中央一声令下,白衣战士驰援湖北,“以院包科”“以省包科”,整建制接管病区,全力落实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措施。

举国支持。带着露珠的蔬菜水果一箱箱装车,浩浩荡荡穿越大半个中国,目的地:湖北、武汉。

……

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看似万难的难题迎刃而解,战“疫”初期的困局步步扭转。有人感慨,面对空前的疫情,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水不停,电不停,暖不停,通信不停,物资供应不断,社会秩序不乱……只有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做到。

“我理解了‘制度优势’的含义。”太原理工大学一名留学生在一条热播视频中曾这样说道。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对制度深刻阐明。

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影响深远,各类风险挑战交织叠加,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何实现立治有体、施治有序?

精深的思考,化为“制”与“治”相互融通的鲜明印记。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通过了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命题。

——2019年,引领“中国之治”的征途再续新的篇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为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从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等根本制度,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再到不同领域具有创新性、支撑性的重要制度……宏大的战略安排背后,是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奠定“中国之治”的制度基石。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作为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土地上一经扎根,就显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同时也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九年多来,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的迈进,始终立足中国国情、始终抓牢“人民”主线、始终着眼长治久安、始终坚持公平正义,中国特色鲜明显现,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完善。

固根本,利长远,更加完备稳定管用的制度,护航民族复兴行稳致远。

抬望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激荡,勾勒出宏阔复杂的时代背景——审视国内,虽然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但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日益凸显;放眼国际,守成大国对新兴大国的打压遏制变本加厉,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有风险挑战,更有机遇在前。

抬望眼,百年奋斗接续推进,描绘出催人奋进的宏伟蓝图——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循大道,可至万里。新征程上,的宣示愈发坚定而豪迈:“我们已经走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之路,只要我们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前进,就一定能够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凝结崇高的价值追求,积蓄强大的精神能量,亿万人民一起向着美好未来出发。我们深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定能建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定会实现!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