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电影史上,有这样一部影片,它带给观众的震撼是空前绝后的。
无论是三部六集近七百分钟的时长,电影中的宏大场面,还是片首的题字以后片尾的鸣谢单位,都证明这部电影是绝无仅有的,注定要深深在烙印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电影史上。
电影《大决战》片名题字
“要完整记录1949年,拍好三部电影就可以了”建厂之初,八一电影制片厂便承担着军事宣传的任务,并受到上层领导的极大关注。1985年,时任中共中央胡耀邦就曾对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袁穆强调,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伟大转折的一年,这一年本身就非常富有戏剧性,并再三嘱咐,描写好这一年的历史,很有教育意义。用他的话说,“要完整记录1949年,拍好三部电影就可以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
这三部电影,一部是八一厂刚完成的《风雨下钟山》,一部要讲述“转战陕北”,还有一部就是描写“三大战役”。胡耀邦认为,“三大战役”应该一气呵成,只有把“三大战役”的内在联系写出来,才能充分地表现出毛主席高超的军事战略思想和运筹帷幄的宏大气魄。
电影《大决战之辽沈战役》海报
接到指示后,1986年1月,由中央军委牵头,八一厂很快成立了“三大战役”剧本组,一心打磨剧本,并立下保证——“剧本不好不拍”。八一厂的三位资深编剧王军、史超、李平分别负责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部分,他们先后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采访了战役亲历者和党史专家300余人,并实地考察了很多战役遗址。
剧本创作阶段咨询了很多权威机构
剧本初步完成后,八一厂组织了多次审稿会,与会人员包括曾担任过国民党高级军事将领的政协委员,曾在野战军工作并参加过“三大战役”的指挥员或艺术家,以及原在西柏坡总部工作和在北平地下党工作过的老共产党员等。
7位电影顾问都参与过三大战役
1989年,《大决战》正式投入拍摄。开拍前,总导演李俊带领三个分导演前去拜访了聂荣臻元帅。聂荣臻元帅曾是平津战役的总前委之一,他详细介绍了“三大战役”的情况,并补充了争取傅作义、保护古都等细节,进一步帮助完善了剧组的拍摄思路。
13万战士齐上阵,“真枪实弹”拍电影《大决战》的剧组规模,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纪录。八一厂职工共1000人左右,其中有800人参与了拍摄,影片中出场的历史人物达238人,主要演员50多人。
三大战役主要领导人
不仅如此,这部电影动用了举国之力。电影拍摄地区涉及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50多个市县、区,东至渤海之滨,西至黄河河套,南至浙江奉化,北起黑龙江哈尔滨,可谓是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不仅如此,当时解放军的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兰州五个军区都参与进来,为了协调拍摄统一进行指挥,甚至变更为海、陆、空全军军队,共计有25个军级单位,33个独立师团单位,约13万干部和战士参与拍摄,参拍群众更是高达15万人次,累计动员人力达330余万人次。
电影调用多达13万解放军战士
在物资方面,中央对拍摄工作的支持也是十分震撼。据不完全统计,影片动用了炸弹3500个、TNT炸药160吨、黑白烟幕70吨、解放军棉衣5823套、国军棉衣4331套、血浆100公斤、军用装甲车20辆、真坦克50辆、可炸汽车100辆,空包弹170多万发、真炮弹1万多发、假枪支6000支、刺刀6000把、药品堆栈20间、药品120吨。从天上到地下,从轻兵器到坦克、榴弹炮等重型配备,包括我军宝贝“没良心炮”统统在影片中有所展示。为了弥补老式武器装备的不足,59坦克,初教-6型飞机、56冲以及少量的81步枪等等也都临时派上了用场。
影片重型装备应有尽有
“真枪实弹”拍电影
情节真实,装备真实,场面也要逼真。电影全片没有后期特效,该爆破时就爆破,该打仗时就用大量军队来拍摄,全部正面拍摄,不从侧面迂回。
影片爆破场面非常惨烈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黄维兵团的排队行军场面了。如何表现行军队伍的兵强马壮和训练有素呢?电影用了最笨也是最可怕的办法——空中航拍长镜头正面拍摄。
长镜头一上来就是坦克和机械化步兵的画面,接着可以看到至少六列步兵在行进,中间还夹杂着三个快速队列,分别是骑兵和装甲兵。行进队伍随着经过地点的不同而不停变换队列数,井然有序,速度和间距非常匀称。
部队行进长镜头
而整个长镜头,没有剪切重拍、整个画面一气呵成。后来的很多电影和电视剧,像《建国大业》、《亮剑》、《人间正道是沧桑》等,都因经费不足而选择使用《大决战》里的镜头来做过渡场面。
影片横扫各大奖项,领导人给予高度评价1991年,《大决战》三部六集拍摄完毕,《辽沈战役》《淮海战役》于1991年公映,《平津战役》于1992年公映。
《辽沈战役》与《淮海战役》于1991年上映
这部历时5年,耗资1亿的鸿篇巨制,上映之后不负众望,受到海内外广大观众的好评,一举夺得了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美术奖、最佳剪辑奖、最佳道具奖、最佳烟火奖以及第1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最佳故事片奖。
《平津战役》于1992年上映
中央领导同志在观看影片后,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规模宏伟”,“既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又有比较成功的艺术感染力,特定历史人物的分寸比较得当”,是非常成功的作品。邓先群也曾向萧穆转述邓小平对电影《大决战》后的喜爱:“片子拍得很好,还想再看,以后每年再看一遍。”
电影摄制领导小组
《大决战》是送给建党70周年最好的献礼片
如今大家都在感慨好莱坞大片的宏大场景与酷炫特效,却很少有人记得这部国产史诗级无特效军事大片。试问当今世界,还有哪部电影,能够让国家元首亲题片名,动用国家军队十几万人,大半个国家联动配合,不计成本进行拍摄呢?主题的特殊性、剧本的史诗性、场景的宏大、顾问的级别,都决定了这是一部难以复制的、绝无仅有的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