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2017年,印度电影《起跑线》向教育体系“开火”,指出阶层区隔和贫富差距带来的教育分化,成为了穷人的“死循环”。下层人的后代因为无法获得优质的教育,始终无法穿透阶层的天花板。

李安在好莱坞明星中的地位(宝莱坞痛失巨星)(1)

虽然讲述的是印度本国的故事,但《起跑线》却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实意义。这部影片2018年被引进到中国内地,有着一定印度电影审美积累的国人给予了不错的口碑,并献出了2亿多人民币的票房。影片讨论的话题曾多次引发网络热议,令本就焦虑的内地中产“感同身受”,纷纷感叹自己就是影片中那对为孩子教育操碎了心的父母的翻版。

李安在好莱坞明星中的地位(宝莱坞痛失巨星)(2)

因为这部影片,伊尔凡·可汗被更多的内地影迷所熟知。但就在4月29日,这位曾发誓改变世界对“宝莱坞”偏见的影人却遗憾“谢幕”,终年53岁。他的新片《起跑线2》也意外成为了他的“遗作”。

李安在好莱坞明星中的地位(宝莱坞痛失巨星)(3)

英国情节与家长式教育

《起跑线》至今在豆瓣上保持着7.9的高分,影片风格幽默,但主题却不乏深度。基本上,印度国家体系各个方面的问题都在影片中,通过教育作为切入口,得到了呈现。

虽然都由伊尔凡·可汗作为男主角,且还是讲述教育有关的话题,但《起跑线2》并没有达到前作的深度,在叙事节奏和主题深度上均逊色于前作。

李安在好莱坞明星中的地位(宝莱坞痛失巨星)(4)

伊尔凡·可汗在参演本片之前,一直饱受癌症折磨。能够加入本片拍摄,一度被外界看作是他健康情况好转的积极表现。但命运弄人,影片刚刚上映就遭遇了疫情。电影院关门后,影片改为线上播放,影响力和票房大受影响。

更让人遗憾的是,伊尔凡·可汗的病情突然恶化,被送入医院后,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永久告别了影坛。其实,伊尔凡·可汗作为演员,最早被内地影迷所熟知,应该是在李安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伊尔凡·可汗出演了“成年派”,影片以他的讲述,串联起了全片。片尾,他用一句话提纲挈领了全片:“我猜人生到头来就是不断放下,但永远最令人痛心的……就是来不及好好道别。”

李安在好莱坞明星中的地位(宝莱坞痛失巨星)(5)

伊尔凡·可汗的突然离开,无疑让影迷们失去了和他“告别”的机会。充满抱负的他也极有可能没有做好谢幕的准备,因为他曾许诺国人,要改变世界对印度电影的种种偏见。在《起跑线2》中,他依然在力图改变大众的偏见。印度的“英国情怀”,大众对好莱坞的迷恋,都是他希望能通过电影,引导大众逐步“放下”的历史文化负担。

《起跑线2》中的故事矛盾非常清晰,讲述了伊尔凡·可汗饰演的单亲爸爸与女儿之间有关留学而引发的种种冲突。

李安在好莱坞明星中的地位(宝莱坞痛失巨星)(6)

女儿从小有一个“出国梦”,她想去浪漫的巴黎看铁塔,去英国一睹女王风采,到好莱坞一窥电影的幕后拍摄过程。父亲总是用“等你长大就去”来敷衍她。女儿总有长大的一天,而且一直为留学而努力。但女儿终于获得了留学资格后,父亲却开始犹豫和慌乱了。

教育腐败、家长式教育、文化负担、传统亲情等等历史遗漏问题,都让父亲和女儿之间的关系受到了“现代化”的考验。

李安在好莱坞明星中的地位(宝莱坞痛失巨星)(7)

《起跑线2》全片长达145分钟,节奏缓慢依然是印度电影最明显的问题,过多的印度式幽默恐让不少内地电影观众感到乏味,但父女情,留学问题,依然能产生同情。不过,对于伊尔凡·可汗来说,这部电影的主题关键还是“放下”与“告别”。

印度曾遭受了英国长期的殖民统治,其文化中自然留下了众多英国情节。女儿的“英国梦”是引发叙事冲突的重要来源。为了去英国留学,父亲遭遇了众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经历。

李安在好莱坞明星中的地位(宝莱坞痛失巨星)(8)

因为语言问题被打为“黑户”,借用巴基斯坦假护照再次进入英国,见证了女儿的努力与迷失,也看到了在英国生活的印度人的不易,最终重新地位自己的身份认同体系。影片借用一位“小人物”,诠释了印度国民需要放下“英国情节”,看清“外国的月亮不一定更圆”的真相。

影片一开始就借角色之口说了主题,“英国长官,我虽然是做甜品生意的,但我对印度的忠诚不出售”。由此可见,《起跑线2》表面上看在讲述后代的留学教育问题,但其实骨子里还是讨论的文化自信。

李安在好莱坞明星中的地位(宝莱坞痛失巨星)(9)

父亲问女儿为什么想去英国读书,女儿回答“英国的生活更好”。于是,影片在后半段通过女儿尝试融入英国校园生活,以及其远方兄弟在英国的落魄,还有一对长期生活在英国的母女之间的代际裂痕,表达了一种反思和警惕:割裂了家族和文化的印度移民是否真的都能获得幸福。

李安在好莱坞明星中的地位(宝莱坞痛失巨星)(10)

在影片中,答案明显是否定的。片尾,女儿看到了父亲的牺牲,最终选择回到印度,支持父亲的家族甜品生意。但改变女儿想法的并非家长式的强迫,而是父亲发自内心的,最终实践于行动的种种伟大牺牲。

父亲在这段留学经历中,同样完成了自我改变。他从前总是牵着孩子的手,怕她迷失。但最终,他明白,只有放手之后,成年的孩子才能回来拥抱自己的父母。无论对于父亲或者孩子,抱着过去的偏见都无法最终解决现实矛盾,只有放下过去,才能有重新选择未来的机会。

李安在好莱坞明星中的地位(宝莱坞痛失巨星)(11)

说到底,就是在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不断完善自我身份认同体系,不被过去的成见蒙蔽,在不断放下的过程中,塑造新的自我,以及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李安在好莱坞明星中的地位(宝莱坞痛失巨星)(12)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还涉及了“法制契约精神”,“印巴关系”,“印度女性地位”等话题,但都以幽默化的方式呈现,并非影片最为核心的议题。

“宝莱坞”并非印度电影的终点

作为宝莱坞巨星、印度电影史上最受尊敬的,内地影迷最为熟悉的印度演员之一,阿米尔·汗(《摔跤吧!爸爸》)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伊尔凡·可汗先生在生命最后的几个小时里“被他最关心的家人,他的挚爱所包围”。

在中国观众眼中,伊尔凡·可汗是好莱坞众多大片里熟悉的“异域配角”,他也是宝莱坞的中流砥柱,印度电影人在海外的一张名片,印度官员称伊尔凡·可汗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演员之一”。伊尔凡·可汗在印度颇受人尊敬,2011年,他获得第四级莲花装勋章,这是由印度政府颁发的公民荣誉奖,授予在各领域为印度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他的前一任获奖者就是著名演员阿米尔·汗。

李安在好莱坞明星中的地位(宝莱坞痛失巨星)(13)

2014年,他曾凭电影《午餐盒》获得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男主角奖,而提名的男演员中就包括了《一代宗师》梁朝伟、《辩护人》宋康昊等。伊尔凡的母亲来自一个大家族,并具备王室血统,父亲是商人。从印度国立戏剧学院研究生毕业后,他顺利开始了电影之路。

李安在好莱坞明星中的地位(宝莱坞痛失巨星)(14)

虽然起点很高,伊尔凡依然经历了出演肥皂剧的低迷期,他曾回忆:“我进入这个行业,是为了讲述故事、拍摄电影,但是当时我能找到的,只有肥皂剧中的角色。”

不过凭借这些肥皂剧,伊尔凡积累了表演经验。2001年,伊尔凡出演了英国导演的小成本处女作《战神归来》。影片拿下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英国影片。两年后,其参演的根据莎翁经典《麦克白》改编作品《麦克布尔》,让他进入了主流电影视野。

伊尔凡在好莱坞担任了大量的配角,从《穿越大吉岭》、《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超凡蜘蛛侠》、《侏罗纪世界》、《但丁密码》等,不乏好莱坞超A级大制作。

李安在好莱坞明星中的地位(宝莱坞痛失巨星)(15)

伊尔凡很清醒,好莱坞大片找他出演角色,不过是为了输出大众对于印度人的刻板成见。虽然他很快成了好莱坞最熟悉的印度面孔,但伊尔凡并不希冀于完全融入其中,而是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思考。

李安在好莱坞明星中的地位(宝莱坞痛失巨星)(16)

伊尔凡认为:“在印度,故事情节有时候是由演员的性格特征所决定的,所以一切都会跟着形象走。我之所以选择在好莱坞拍电影,是因为在好莱坞故事才是核心,每个人都在努力讲好故事,而不是去打造一个巨星。作为演员,好莱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接触到整个世界。”

但他始终不认可世界电影把印度电影称作“宝莱坞”的叫法。在好莱坞发展得如日中天时,伊尔凡选择回到印度。2013年他主演了爱情片《午餐盒》,饰演中年丧偶的会计师。

李安在好莱坞明星中的地位(宝莱坞痛失巨星)(17)

“宝莱坞是我的家,我是在那些电影中长大的,我一直想成为那些电影的一部分。”

他认为,印度电影业有它自己的一套体系,根本不是脱胎于好莱坞的。它的根基其实是来自于古代帕西人的喜剧。好莱坞电影讲究预先的计划,而印度电影正好相反,根本就无计划可言,很讲究即兴和随性的东西。

“我觉得我们应该像好莱坞一样,给予故事更多的尊重。”

《爱情洄游》、《寻父之旅》、《罪恶》等影片,都是伊尔凡·可汗回到印度后,对于印度电影类型化的探索。

李安在好莱坞明星中的地位(宝莱坞痛失巨星)(18)

对于印度电影来说,伊尔凡·可汗的离世,令他们“痛失栋梁之才”,对于世界影坛来说,我们也少了一个客观了解印度文化的形象代表。伊尔凡·可汗曾说,“我在寻找那些能触动观众并与他们保持联系的故事。无论我在哪里找到它们,无论是好莱坞、宝莱坞,还是法国,我都会继续下去。”

可惜,他和他的影迷通过电影,学会了不断放下偏见,但令人痛心的是,我们都还没来不及与他好好道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