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日月

东隅①,日出之地;桑榆②,日入之地。日拂扶桑③,谓之及时。日经细柳④,谓之过时。

注释:

①东隅():

1.东角;东方;东侧。

《仪礼·士昏礼》:"妇洗在北堂,直室东隅。"

明·茅溱(qín) 《双调夜行船序·宴蓟镇宛在亭四景》套曲:"边境无虞,喜青阳布暖,斗指东隅。"

观测星象时赤道如何延伸到天上(夜航船解析卷一)(1)

日出

2.古代指中原地区以东的小国。

《逸周书·大匡》:" 管叔 自作 殷 之监。东隅之侯,咸受赐于王,王乃旅之。"

孔晁 注:"东隅自 殷 以东,旅谒各使,陈其政事者也。"

《隋书·许善心传》:" 李虔 僻处西土, 陆机 少长东隅。"

3.指日本。

章炳麟 《韵文集自叙》:"余生残清之季,逃窜东隅。"

4.亦作"东嵎"。因日出东隅,故以"东隅"指早晨,引申指始,初。

《后汉书·冯异传》:“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谿,终能奋翼黽(miǎn)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晋·陆云《答兄平原书》:“昔我往矣,辰在东嵎;今我于兹,日薄桑榆。”

元·刘壎(xūn)《隐居通议·骈俪一》:“某惟有益鞭其后,再鼓而前,失东隅收桑榆,詎敢忘于愤悱。”

②桑榆:

1. 桑树与榆树。

汉·刘向《九叹·怨思》:“孤雌吟於高墉兮,鸣鳩栖於桑榆。”

《晋书·夏侯湛传》:“鸿鵠一举,横四海之区,出青云之外,而尺鷃不陵桑榆。”

观测星象时赤道如何延伸到天上(夜航船解析卷一)(2)

日暮

2.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

《太平御览》卷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

唐·刘知几《史通·叙事》:“夫杲日流景,则列星寝耀;桑榆既夕,而辰象粲然。”

清·魏源《客怀八首柬龚定庵舍人》诗之四:“安得遵云衢,及此桑榆光。”

3. 因以喻事之后阶段。

《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谿(xī),终能奋翼黽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诗:“桑榆儻可收,愿寄相思字。”

金·元好问《酬韩德华送归之作》诗:“桑榆儻可收,岁事在穮蓘。”

刘国钧《辛壬之间杂诗》之四:“兵諫匆匆事有无,将军计已失桑榆。”

4. 比喻晚年;垂老之年。

《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李善 注:“日在桑榆,以喻人之将老。”

《隋书·王韶传》:“加以今年六十有六,桑榆云晚,比於畴昔,昏忘又多。”

宋·范成大《次韵郑校书参议留别》:“后会吾衰矣,桑榆一茧丝。”

清·沉起凤《谐铎·虎痴》:“况我年近桑榆,家无兰玉。”

5. 喻指隐居田园。

《魏书·逸士传·眭夸》:“或人谓夸曰:‘吾闻有大才者必居贵仕,子何独在桑榆乎?’”

③扶桑:

1. 神话中的树名。

观测星象时赤道如何延伸到天上(夜航船解析卷一)(3)

《山海经》中的扶桑木

《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

郭璞 注:“扶桑,木也。”

《海内十洲记·带洲》:“多生林木,叶如桑。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餘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

晋·郭璞《玄中记》:“天下之高者,扶桑无枝木焉,上至天,盘蜿而下屈,通三泉。”

唐·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将欲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2.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拂其树杪而升,因谓为日出处。亦代指太阳。

《楚辞·九歌·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王逸 注:“日出,下浴於 汤谷,上拂其扶桑,爰始而登,照曜四方。”

晋·陶潜《闲情赋》:“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逯(lù)钦立校注:“扶桑,传説日出的地方。这里代指太阳。”

明·凌云翰 《关山雪霁图》诗:“扶桑飞上金毕逋,暗水流澌度空谷。”

清·颜光敏《望华山》诗:“天鸡晓彻扶桑涌,石马宵鸣翠輦过。”

3. 东方古国名。后亦代称 日本。

《南齐书·东南夷传赞》:“东夷海外, 碣石、扶桑。”

《梁书·诸夷传·扶桑国》:“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餘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宋·王安石《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恨未能。”

元·王冕《送颐上人归日本》诗:“上人住近扶桑国,我家亦在蓬莱丘。”

鲁迅《集外集拾遗·<送增田涉君归国>诗》:“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4. 植物名。灌木。叶卵形。花冠大型,有红、白等色。多栽于我国南方。全年开花,为著名的观赏植物。

观测星象时赤道如何延伸到天上(夜航船解析卷一)(4)

扶桑花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扶桑》:“扶桑产南方,乃木槿别种。其枝柯柔弱,叶深緑,微涩如桑。其花有红黄白三色,红者尤贵,呼为朱槿。”

明·徐渭《闻里中有买得扶桑花者》诗之一:“忆别汤江五十霜,蛮花长忆烂扶桑。”

清·吴震方《岭南杂记》卷下:“扶桑花, 粤中处处有之,叶似桑而畧小,有大红、浅红、黄三色,大者开泛如芍药,朝开暮落,落已復开,自三月至十月不絶。”

5.乐名。参见“扶来”。

《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三年》:“伏羲 以一寸之器名为含微,其乐曰扶桑。”

④细柳:

1. 初生的嫩柳条。

《西京杂记》卷四:“枚乘为《柳赋》,其辞曰:‘……阶草漠漠,白日迟迟。于嗟细柳,流乱轻丝。’”

汉·刘桢《赠徐干》诗:“细柳夹道生,方塘含清源。”

唐·杜甫《哀江头》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緑?”

观测星象时赤道如何延伸到天上(夜航船解析卷一)(5)

细柳

2.指日落之处。

汉·王充《论衡·说日》:“儒者论日,旦出扶桑,暮入细柳。”

引申扶桑东方地, 细柳西方野也。

3.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南渭河北岸。有细柳仓,即汉周亚夫屯军处,后称“细柳营”。

观测星象时赤道如何延伸到天上(夜航船解析卷一)(6)

细柳营遗址

4.观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登龙臺,掩细柳。”

颜师古注引郭璞曰:“观名也,在昆明池南也。

释文:东隅是太阳升起之地,桑榆是太阳落下之地。太阳拂过扶桑树时称作“及时”,太阳经过细柳时叫做“过时”。

图片来自网络,有侵必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