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华安县二宜楼 来自网络
从厦门出发,只需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可到达福建省华安县大地村的土楼群。冬日的清晨,汽车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向大地村行驶。与永定土楼比,华安土楼名气稍弱,所以游人不多,稍显冷清,但这让人有更多时间与它深情相拥。
汽车驶进大地村,在一片绿盈盈农田的映衬下,一座巨大的土楼映入眼帘,远远望去气势非凡,似一朵硕大的蘑菇开放在绿色的原野中。这便是二宜楼。二宜楼依山傍水,前面地势平坦开阔,清澈的小溪潺潺流淌,后侧翠峦叠嶂,绵延逶迤。温暖的冬阳下,黄墙黛瓦与绿水青山交相辉映,翠竹、绿田、石桥、溪流点缀其间,仿佛是一幅素雅灵动的水墨画,走进土楼,仿佛走入画中。
给我们做讲解的是一位三十多岁姓蒋的姑娘,是土楼建造者的后人,对土楼如数家珍。听她说,“二宜”两字,有宜山宜水、宜家宜室之意。当年客家人从中原迁居至此,为了防御外敌和野兽侵犯,家族间又要住在一起,就以夯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将宅第修建得像一座座堡垒,便留下了土楼这一民居文化遗产。
二宜楼建成于清朝乾隆年间的1770年,建楼者蒋仕熊与其儿孙历经三代,耗时三十多年建成。它占地面积9300平方米,通高16米,外墙厚达2.53米,整座楼为双环圆形土楼,分成16单元,共有房间213间,被誉为圆楼之王,有神州第一楼的美称。
土楼兼有内通廊式和单元式两种圆楼的优点,抗风抗震,冬暖夏凉,故谓宜家宜室。内环平房为透天厝,设厨房、餐厅。外环楼每单元各四间。底层为卧室、客厅。第二、三层为卧室、仓库,第四层为各单元祖堂。
土楼中心是公共场所的内院,场地上可晾晒衣服和农作物,院中有两口古井,分名为阴泉和阳泉,组成太极的阵型。就算井外温度一致,两泉的泉水温度还是会相差一度。
二宜楼已经历了近三百年的岁月洗礼,无论是风雨侵蚀、战乱烽火、地震撼动,至今屹立不倒,只在围墙上留下斑驳的岁月痕迹,抚摸着土楼的围墙,粗粝厚重,让人瞬间感受到历史的深邃。这里的每一扇大门,每一处屋舍,每一块石块,都蕴藏着一个年代、一个家族的故事。时间面前,我们是多么渺小。“岁月如圆,起止在何方?楼里春秋楼外羡,回首望,几沧桑。”
二宜楼的大门旁、墙壁上,处处是精美的壁画、楹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福建的众多土楼中实属罕见,让你仿佛走进书画大观园。“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一篇花景雪垂地,半夜书声月在天”,中国传统的治家处世思想在土楼里到处流淌,像叶脉纹理一样深入土楼里的每一处空间和角落,这样的家风,使得蒋氏后代人才辈出。
土楼外,当地居民热情地推销着茶叶、香菇、芒果干等土特产,游客大都喜欢买一些东西带走,也算对他们的一点支持。从前这里没有旅游开发,大家都种地务农或者出去打工。如今,因为土楼旅游的火爆,他们也回到家乡,开始另一种生活。
这里的导游都是兼职,微薄的收入不能支撑他们一家的生活,所以一般家中都卖茶叶,导游小蒋也不例外,参观完土楼我们一起到她家做客品茶。小蒋的家是崭新的五凤楼,因为屋顶如飞鸟的造型,加上整个房屋设计上考虑了五行的因素,所以就叫五凤楼了。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庭院深邃,住在里面的人,该是多么幸福。
客人落座,小蒋一人忙活起来,她笑吟吟地穿梭在客人之间沏茶加水,给人婉约灵动的亲切之感。铁观音与井水沏的茶,汤色清亮,暗香浮动。你随意品茶,她却不吆喝买卖,买茶只随了你的心性。驻足小歇的我,也就在氤氲的茶香中,面对土楼回味着它的沧桑,度过在华安二宜楼的一段慢时光。
青翠的山,清澈的水,流动的云,静默屹立的土楼,在闽西南连绵起伏的大山里,宛如一幅遗世的水墨风情画,它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记录者。从这里我们可以穿越时间,追溯历史,在一刹那与昨天相遇。几百年的时光,土楼上的一檐一瓦,一字一画,仍保留了历史风貌,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脉动。这里有昨日的繁华,今日的沧桑,这里记载的不仅是土楼的历史、文化,还有岁月抹不去的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