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系女博士坦言(她从北大博士毕业)(1)

本科物理学院天文系

硕博就读于经济学院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一丝不苟的科研理性

与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

在她身上巧妙融合

北大求学的十年

曾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

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

从宇宙银河到经邦济世

她的成长将浪漫化为责任和力量

让我们走近北大学经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2018级博士毕业生韩笑

金融系女博士坦言(她从北大博士毕业)(2)

走出门去,看到真实

走近、看到老人们真实的生活现状,才会有所思所感,透视单薄的数字交织成的广阔社会图景。

如果时光倒回几年前,在一门名叫《社会保险理论与实践》的课堂上,你可能会遇到这样一位女同学:她注视着讲台的方向,聚精会神地听着老师幽默风趣的讲解。时而颔首,时而皱眉,在笔记本上写下一串串、一行行。

韩笑和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的结缘,可以追溯到本科时期的经济学双学位课堂。

金融、税务、国际商务……丰富多彩的课程令人眼花缭乱,韩笑却对社会保险情有独钟。负责教授这门课的郑伟老师,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之后也成为了韩笑硕博六年的导师。

我的导师是一位很有风骨的学者。

师从郑伟老师,韩笑的研究方向聚焦于社会保障,尤其是养老保障领域。与其他热门专业相比,养老保障是一个更加“接地气”的名词,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预计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数量将达到顶峰。如何为老年人提供充足的保障,是他们研究的主要方向。

金融系女博士坦言(她从北大博士毕业)(3)

韩笑(左二)与导师郑伟(右二)

经济学研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理论研究,另一类则是实证研究。实证研究以事实为基础,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将自己置于泥土中摸爬滚打。韩笑的博士论文所用的CHARLS数据库(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正是由对无数基层中老年群体开展访谈形成的。负责访谈的志愿者,常常是来自高校的同学们。每一个冷冰冰的数据背后,都有一个鲜活的家庭,能够折射出许多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

我们的研究要经得起推敲。

老师们的谆谆教导,韩笑始终牢记在心里。

金融系女博士坦言(她从北大博士毕业)(4)

企业参访

韩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经历,是爱心人寿旗下的“爱小心”门诊参访活动。活动现场展示了许多针对老人的智能辅助仪器,比如帮助老人如厕、协助老人手臂运动的设备。精巧的设计弥补了衰老带来的肢体不便,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亲眼看到这些器械后,韩笑才直观地了解到中国老人目前的生活现状、老人们究竟需要什么。

在现场,韩笑发现几乎每个房间都放有一个可以戴在脖子上的卡通玩偶,这令她感到疑惑。询问工作人员后得知,这是在模拟老人年轻时抱着小孩的感觉。韩笑恍然大悟:老人不仅需要物质的支持,同样也应有精神的慰藉。面对亟待发展的老龄产业,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建更多的养老院、培训更多的护理人员,更要切实考虑到老人的内心所需,推进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

走出校园,把脚印留在烟火气的大街小巷,实践为她的课题研究拓宽了方向。

金融系女博士坦言(她从北大博士毕业)(5)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18级博士生班党团日活动

北大,就像空气一样

“北大对我来说就像空气一样。在这里待久了,已经习惯它带来的资源和便利。现在将要离开,突然发觉自己一直置身于一个最好的科研平台。”

与博士期间研究方向大不相同,韩笑曾是物理学院天文系的本科生。

我觉得物理是认识和改变世界的重要工具。

初入天文系时,未知世界的神秘深深吸引着她。但是,学习理论知识时,她总会感到银河和星辰非常遥远,常常有被题海淹没的感觉。天文是崇高的、有趣的,但她也希望接触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所在。

幸运的是,她找到了出口。

在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做研究时,她接触到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慢性病与老年健康等项目,为她带来了“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强烈感受。从社会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这样的良性反馈,打破了象牙塔的隔绝感,正是韩笑所期待的价值和意义。

金融系女博士坦言(她从北大博士毕业)(6)

参加2021年美国风险与保险学会(ARIA)年会

和诺奖得主面对面交流、到全国各地社会实践、走出国门交换访学……在园子里的十年时光,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北大都给予她充分的滋养。世界级的科研资源、学识渊博的导师、温馨和谐的课题组、耐心细致的师兄师姐、荆棘丛生又充满乐趣的科研之路,韩笑也因此甘之如饴。

在物理学院,我学习到了自然宇宙的客观真理;而在经济学院,我学习到了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学会敏锐地发现社会问题、养成经济学直觉。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中,我将面对很多的新知识、新挑战,但这种思维模式和学习能力,都是北大教给我的,让我受益终身。

知识思想,火种传播

18岁时,在身为党员的爷爷、父母的影响下,韩笑光荣入党,后来又担任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博士生党支部书记。自此,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便落在了她的肩上。

身为党员,要发挥先锋带头作用;成为党支书,更应将党性修养发扬光大。她从一名普通的博士生,变成了学生党员青春之声的积极传播者。建党100周年时,韩笑组织党支部成员赴桂林全州湘江战役旧址,重走长征路、重温革命史。身处红色圣地,书本和纪录片中的故事变得鲜活起来,责任感与使命感也油然而生。

金融系女博士坦言(她从北大博士毕业)(7)

北大经院金融保险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参观合影

韩笑担任课程助教共计7次,将知识传递给同学们,带给她强烈的成就感。今年春季学期,因疫情反复,许多任课老师无法进入校内。助教韩笑配合老师,带教了许多计算、演示类的内容。“通过讲授这些知识,我体会到了园丁的快乐。同学们课后的提问,也可以督促我不断学习,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每当一门课程结束,同学们纷纷反馈学习收获时,韩笑也深感光荣和欣慰。这种知识传承、共同进步的感受,也使韩笑对未来的工作倍感期待。

金融系女博士坦言(她从北大博士毕业)(8)

2022年春季学期《保险学原理》课堂

热心社会保障研究的韩笑,心中始终有一抹白月光——医学。尽管未能就读医学专业,她依然向往着走近医疗行业,在疫情期间发光发热。2020年上半年,因航班取消滞留国外的韩笑看到一则医院招募,寻找志愿者采访在抗疫一线工作的医生。她立刻报名,并远程采访了一位支援于武汉雷神山医院的医疗工作者。倾听一线医生的抗疫故事,感动之余,她更意识到了莫大的责任:青春,就是要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风物远长,宜放眼量

韩笑的导师郑伟教授常说:“风物长宜放眼量。”她牢记在心并积极践行,努力成为一个长期主义者。

在北大这个平台,每个人身边都不乏天赋异禀的同学。但在韩笑看来,天赋并不是成功的唯一因素。在科研不顺利时,韩笑也产生了自我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做研究呢?导师郑伟的一番话点醒了她:

没有泾渭分明的适合或是不适合,每一个热爱研究的人经过系统的训练和长期的积累,都可以成为很好的研究者。

金融系女博士坦言(她从北大博士毕业)(9)

韩笑主持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新时代青年经济论坛

是啊,评价一个人的时间尺度,为什么总是局限在一时呢?科研最忌急功近利,需要坐得住冷板凳,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将视线放得长远,有明确的目标,愿意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充实地度过每一天,并用平静的内心面对眼前的得失,成果与回报一定会在某天如约而至。

如今,博士毕业的韩笑,选择留在学界继续自己的研究。未来,她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任职,继续做知识的传播者,将自己的构想一点点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金融系女博士坦言(她从北大博士毕业)(10)

最后一次以学生的身份走在校园,穿过熟悉的道路,北大求学的十年历历在目。时光弹指一挥间,改变了许多人的容颜,也塑造了一颗颗更加成熟强大的心灵。

倘若可以给初入燕园的自己写封信,韩笑会写道:

“能够来到这里,你很优秀,也足够幸运。但接下来,你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也许在那时的你看来,它们是一座座难以逾越的大山,你难免焦虑。但请你记得,行动才是化解焦虑最有效的方法。最后,希望你务必珍惜内心的渴望,并将其作为人生目标而努力。一个人的价值不是通过绩点、金钱来衡量的,愿你在真正喜爱的旅途,享受一路好风景。”

金融系女博士坦言(她从北大博士毕业)(11)

人物介绍

韩笑,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18级博士生,中共党员。曾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五四奖学金、廖凯原奖学金、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等。她所在的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博士生党支部曾获北京大学先进党组织称号。博士期间,韩笑发表学术论文5篇、报刊评论7篇,完成课题研究3项。在博士论文写作中,她收集整理了近三百篇官方文件及新闻报道,构建了详实可靠的政策数据库,在老年人的家庭照料问题、医院占床问题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毕业后,她将赴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任职,继续她的社会保障研究。

金融系女博士坦言(她从北大博士毕业)(12)

来源: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采访:徐梦

文字:王静宇

图片:受访者提供

排版:刘钰

责编:戴璐瑶

金融系女博士坦言(她从北大博士毕业)(13)

金融系女博士坦言(她从北大博士毕业)(14)

北大院士朱彤,在《开讲啦》揭开珠峰与臭氧的神秘面纱!

平措旺扎,北大医学本博连读录取!

北大经济学院,110年!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邮箱:gbdgw@pku.edu.cn

金融系女博士坦言(她从北大博士毕业)(15)

金融系女博士坦言(她从北大博士毕业)(16)

金融系女博士坦言(她从北大博士毕业)(17)

感受她的北大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