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西游》第一篇 石猴出世

西游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已经家喻户晓天下皆知,,优秀就无需多言啦。从小人书、动画片开始,到电视剧、电影、戏剧、小说随处可见西游故事,从黄口小儿到耄耋老人都津津乐道,各有想法见仁见智。应该是四大名著中读者年龄跨度最大的一部神魔小说。

随着观看次数增多以及年龄的增长,对书中的人物和情节有了许多想法。平日里茶前酒后经常与好友谈笑评说。常有写成文章之意。疫情封控,遥遥无期。今日开始将自己的一些浅知拙见写出,与大家探讨,粗言鄙语莫要取笑,如有高见,洗耳恭听。如有雷同可能巧合,也可能拜读过某位大神之佳作,留下启发和记忆,但当时瓜吃的太甜,忘了辛劳之人,望高人海量。笑谈西游第一回开篇。

石猴出世 不一样的西游(笑谈西游石猴出世)(1)

盘古开天地,混沌初开,采天地之精华,吸鸿蒙之元气

猴子的背景及来历:盘古开天地,混沌初开,采天地之精华,吸鸿蒙之元气,乃天地之子,见风化作石猴。目运金光射冲斗府。服饵水食,金光潜息。

石猴出世 不一样的西游(笑谈西游石猴出世)(2)

花果山: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判鸿蒙而生。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天地根。

灵根孕育源流出,书中交代东胜神洲(不在中土)傲来国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主脉,三岛(大约是指仙岛)之来龙。百川汇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十洲三岛应为文章之虚数,意为全部天下的三界,三岛可想蓬莱三岛之意,代指全部仙岛仙界之意。花果山也就是天地之老祖宗。也就是是说天下是从这里发源的,百川汇出擎天柱,花果山是擎天柱,与天地同寿;万劫无移大地根,万劫(按佛家记载:一劫=40中劫、一中劫=20小劫、一小劫=15998000年)是指一个天文数字,咱们也就不用算啦,书面意思就是它出现的比谁都早,还永远永远不会消失。这就是说什么玉帝,佛祖的都不能让它消失。所以按这个来说,谁也灭不了花果山。至于后来的五庄观啥地仙之祖的地方,根本不值一提。也就是说猴子的故乡是个神奇伟大美丽的(美丽的句子没有含义就不写了)地方。

再看仙石,三丈六尺高,二丈四尺围,九窍八孔。这是暗合天罡,、二十四节气、和九宫八卦之数。按中华文化传统及作者文化来源理解,此仙石应该为道家之顶级辈分,道家天尊级别(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此书是佛道两教的融合之物,好多佛教人物及理论也是本土化、被融合民间角度理解的佛教。有异于正统佛道两教之处也不必深究,只当文学作品看就行了;这个座次是典型的长幼尊卑华夏文明,同时代另一名著,一伙山贼土匪都能有名有姓的排了108个座次。)。就是老蚌含珠出世晚点,无座次可排。既是天地所生,天界当尽力培养,但是玉帝根本没有当回事。

石猴出世 不一样的西游(笑谈西游石猴出世)(3)

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看猴子出生的做法及玉帝的态度:石猴五官具备四肢健全,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金光,射冲斗府。这是猴子在拜山头,通知天上地下:我来了。

这举动惊动了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二将看得真听得明。须臾回报道:“......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仔细看这句话,是服饵氺食,金光将潜息矣。二将汇报时金光还在,是吃了水食,将潜息矣,也就是慢慢就消失了。二人不光汇报了看到的,连没发生的处理方法也想出来了,连猴子的过去未来(短暂未来)都一清二楚。

千里眼顺风耳这种态度有两种可能:一、不能发现人才,重视人才,对新出现的人才置之不理。被这种态度对待的人才在后来取经路上层出不穷。二、嫉贤妒能,防止出现人才分蛋糕,防竞争搞垄断。为天界打压人才。

再看玉帝的态度。玉帝垂慈恩赐曰:“下方之物,奶天地所生,不足为异”。玉帝贵为天帝,三界皆敬天地。真天地所生都不足为异?真的吗?这个不予评说,大家有想法自由驰骋吧。

这就是说,石猴出世,天界皆知。那么能知过去未来西天诸佛一界呢?要说不知道那是侮辱人家。但是天界玉帝已经不足为异了,自己马上跑过去,一不好意思,二没面子。尤其看猴子态度:虽然拜了四方,但是目运金光,射冲斗府。这是拜得南天门,不是西天。虽然看见宝贝,有想法也慢慢来吧。

对于猴子来说,拜四方冲斗府也不见八方来贺,背后的大背景及远古之神怎好现身(盘古、混沌、鸿蒙早已被遗忘了)。不要以为有过去的背景就有人捧敬,自己奋斗吧。这是给出世的猴子当头浇了一桶水,清醒一下。漫漫猴生,勤奋努力吧。

马勒噶希-

壬寅秋书于青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