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兰彦岭

战国时期,张仪和苏秦纵横捭阖的武器是什么?不是刀不是剑,正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揣摩之道。汉代王充在《论衡》中如此评价:“仪秦,排难之人也,处扰攘之世,行揣摩之术。”

也就是张仪和苏秦在乱世之所以能为君王排忧解难、说服天下,靠的就是施行揣摩之术。什么是“揣”,什么是“摩”?

鬼谷子为人处世套路(如何投石问路试探人心)(1)

中医经典《难经》中说:“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揣”即望和闻,“摩”即问和切。揣与摩的目的都是为了准确而细致地认识和把握对方。

在具体运用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摩术?鬼谷子说:“用之有道,其道必隐。微摩之以其所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其应也,必有为之。”意思就是,运用揣摩之术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则,而这个法则就是隐秘。

顺着对方的欲望而隐微地揣度,他的内心想法一定会以相符合的形式表现出来;既然内外呼应,就必定有所作为。在这里,鬼谷子告诉我们摩术的使用纪律必须要隐秘,悄无声息地进行,不可大张旗鼓、四处传扬。

如何理解“摩其所欲”?人人都是顺毛驴,你只有顺应对方的欲望,对方才不会“踢”你,才会对你放松警惕、展现本真、表露心迹,从而你才能获得丰富的实情信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爱打小怪兽,这些都是固有的欲望和需求。

鬼谷子为人处世套路(如何投石问路试探人心)(2)

一只猫再怎么伪装优雅温驯,你只需端出一条鱼,其嗜血的本性就会瞬间暴露无疑;狗也是如此,一根肉骨头就足以令其疯狂;奥特曼是真是假,当怪兽横行世界,看他是否出手拯救就知道了。用对方最在乎、最感兴趣的东西来试探,必将水落石出、真情毕现。

就像叶公到处标榜自己喜欢龙,满屋子都是龙的画像,然而一旦真龙现身,他竟吓晕过去了。你看,顺着对方的兴趣爱好一经试探,真相就大白于天下。这就是鬼谷子“摩”术的具体运用。

如何理解“测而探之”?第一种情况是对获得的信息资料进行深入的探究,按照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反复揣摩和切磋,最终获得隐藏在事物背后的实情。

鬼谷子为人处世套路(如何投石问路试探人心)(3)

有一天,子路问孔子:“如果听到一个道理,应该马上做吗?”孔子回答:“父亲、兄长和老师都在,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最好要跟大家商量一下。”

没过多久,冉求也向孔子问:“如果听到一个道理,应该马上做吗?”孔子果断地回答:“没错,听到就去做吧!”公西华听到孔子这样回答,大惑不解,求教老师:“为什么同样的问题,你的回答却恰恰相反?”

孔子说:“你有所不知,子路积极大胆,做事容易鲁莽冲动,所以我建议他三思而后行;冉求做事畏首畏尾,总是犹豫不决、徘徊不定,所以我鼓励他,行动第一。”

从上述案例得知,孔子绝对是个好老师。在这里,他告诉人们好老师的标准就是要深谙揣摩之道,对弟子们的性格特点、心理活动进行深入的揣摩,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这种摩法侧重于将外部信息加以揣摩、分析、总结、推敲、检验,从而把握对方的喜好与厌恶,让自己能够更好地制定有效的说服方式和应对之策。

鬼谷子为人处世套路(如何投石问路试探人心)(4)

清朝黄宗羲在《移史馆熊公雨殷行状》说:“当是时,号为能谏者,亦必揣摩婉转以纳其说。”由此可见,无论是教育弟子,还是游说进言,都需要细心揣摩对方心理、婉转陈词,才能使对方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