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论是最重要的中国传统宇宙观之一,其发源早,流传长久,影响广泛而深入。道家中庄子先从本原的角度提出“气”的概念,早期道教吸取庄子的思想与汉代流行的古典元气说,形成期独特的元气生成论。
道教元气论认为,元气是生命之源泉,“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知北游》)。而荀子更把这种本原关系拓展到万物化生的高度,“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荀子·王制》)
道教元气论对宇宙万物的产生和本质给出了一元论的说明,在中国历史上为人们提供了认识和理解世界的一种重要的哲学模式。
先秦时期已出现了气生万物的思想,这是元气论的先导。
“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管子·枢言》)
“精也者,气之精者也。”“凡物之精,比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是故名气。” (《管子·内业》)
荀子虽没有明确说出“元气”的概念,但是却已经把气看作是化生万物的本原,而且还表现出了一元论的思想倾向。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礼论》)
荀子这里的阴阳就是阴阳之气,而且把气看作是最基本的东西,是可以统一万物的物质性东西。而后世道教学者陶弘景作《真诰》,在元气与天地之间加了一个中介“太极”,从而完善并确立了道教的基本观念。
【学国学网】一个有视角的国学传播平台。
微信公众号【学国学网】ID:lexueguox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