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形容喜欢被溜须拍马的人(溜须为什么会成为)(1)

溜 须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这是古人的观念,所以古人留长发、蓄胡须。但是蓄胡须却对古人进食产生影响,容易沾汤挂水,很不雅观。饭后“溜须”,也就是擦抹胡须,是古代正常的卫生习惯。但是擦抹胡须是私人之事,除非病人,否则一般不用他人代劳。

“溜须”典故的主人公是宋代权臣丁谓。丁谓为太宗淳化年间进士,真宗咸平初除三司户部判官,权三司使。大中祥符初伙同王钦若大营道观,屡上祥异,以阿谀真宗封禅,拜三司使,后又进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时寇准为相,丁谓对之毕恭毕敬。“尝会食中书,羹污准须,谓起,徐拂之。准笑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耶?’谓甚愧之,由是倾构日深。”“拂须”用口语表达,就是“溜须”,这就是“溜须”典故的由来。丁谓由此排挤寇准,屡上祥异,以迎合真宗帝意,最终使寇准罢相。

怎么形容喜欢被溜须拍马的人(溜须为什么会成为)(2)

奉 承

我们经常把用好听的话恭维人,向人说好话称为“奉承”,并且多作为贬义词来用。其实“奉承”的本义与说好话无关。

“奉”是“捧”的古字,本义是两手捧着。古代向尊长者呈献东西时都要用两手捧着以表示尊敬,所以它又被引申为“进献、奉献”。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中“奉”就是捧着进献的意思。如果是从尊长处接受物品,也应该用双手来接以表尊敬,所以又引申出“承受、承担、担任”的意义。

“承”和“奉”的意义在古代是一致的,也表示向尊长者进献和从尊长处接受两方面的意义,后来在单独使用时有所侧重,分别表示“奉献”和“承受”。至于以后诸如表示说好话等意义,则是在语言发展中逐渐引申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