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绿水青山发展成“流金产业”?湖北通山县充分发挥湖库孤岛多的优势,一手抓网箱围汊拆除工作,一手抓湖库孤岛绿化工程建设,既改变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经济效益,使全县406湖库孤岛成为百姓的“聚宝盆”,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湖北通山有什么湖?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湖北通山有什么湖(让406座湖库孤岛成为百姓)

湖北通山有什么湖

如何将绿水青山发展成“流金产业”?湖北通山县充分发挥湖库孤岛多的优势,一手抓网箱围汊拆除工作,一手抓湖库孤岛绿化工程建设,既改变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经济效益,使全县406湖库孤岛成为百姓的“聚宝盆”。

通山县湖库水面广,湖汊孤岛多,全县湖库面积达20多万亩,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国家级湿地公园。为了转变发展思路,保护生态环境,盘活水资源,通山县从本地实际出发,认真做好水字文章。今年,该县实行双管齐下,一是投资7000万元,对1024户网箱养殖户和537户围汊养殖户进行拆除,完成富水库区拆围面积77.58万平方米,保护水资源,使“富水”长流。二是投资6800万元,抓好富水库区沿湖406个孤岛和湖汊绿化,加快生态旅游和产业开发,新发展油茶基地2.8万亩,林果基地1.5万亩,带动4671家库区群众从事种植业,人平年收入达1200元。

为了把富水库区沿湖的406个湖汊孤岛打造成旅游景点,该县按照“一个区域一个亮点”和“种一片绿一片”的要求,将湖库、孤岛绿化工程与带动群众致富相结合,实行湖岛山边种树,湖岛山下建农庄。燕厦乡地处富水大坝上游,全乡75%以上的群众生活在库区沿湖两岸,过去这里的群众生产靠救助,生活靠救济。如何让库区群众奔上小康路?该乡充分发挥库区湖面广的优势,引导群众利用库区湖面资源走旅游开发之路。今年,该乡引进深圳康雅园林公司投资8.5亿元,在富水大坝上游千亩湖面建富水乐园,在沿湖两岸发展种植业、栽果木,公司将集中兴建的果园承包给35家贫困户管理,40名贫困人口,每年从中获得收入达120万元。

大畈镇地处富水库区湖畔,是全省有名的贫困乡镇。该镇以省纪委在板桥村驻点帮扶为契机,将该村沿湖的150亩荒山打造成枇杷产业扶贫基地,在枇杷果园内建成20亩的枇杷酒庄。基地由通山协力绿色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导投资运营,村里以项目资金和土地入股,实行村企共建的联营模式,建成集果酒酿造、旅游观光、休闲采摘于一体的扶贫产业综合体。在板桥村6组的150亩枇杷基地,只见绿油的枇杷树上结满了金黄的枇杷。该村委会副主任章勋安介绍,目前,村民正在组织采摘上市,今年产量可达160万斤。村民章拔鹿说,种植枇杷的农户今年户均收入可达4000元。

闯王镇宝石村采取让村民以塘库入股的方式,将各家农户享有的塘库承包给湖北九龙泉石蛙养殖公司,建起标准化石蛙养殖场,年产石蛙2000公斤,年繁殖动蛙2万只,年收入达350万元。同时,该公司还在石蛙池上面安装光伏发电设备,实行渔光互补,每年发电10万度,收入10万元。该公司从石蛙池养殖和池面光伏发电的纯收入中拿出14万元分给15家贫困户,贫困户从该公司养石蛙、黄粉虫、光伏发电的三项收入中获得8000元。到目前,全县有1629户贫困群众利用湖库养殖小龙虾、石蛙、鳜鱼、鳙鱼、泥鳅2.6万亩,年产值过亿元。

如今,通山县通过保护生态环境,盘活山水资源,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着重推进乡村旅游、光伏发电和“互联网 ”等产业发展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到目前,该县新建水果基地25000亩、油茶基地36000亩、楠竹垦复6万亩,带动了7200家贫困户户均增收入6000元,建成“一村一品”产业扶贫示范基地43个,带动8000多家种植户、3486家贫困户每户均增收8000元。

好生态好环境引来大项目。今年以来,通山县先后就与中控大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星火创建(北京)科技发展中心和浙江鑫竹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50亿元的楠竹缠绕式加工厂和生产基地合同;与浙江中林集团签订投资25亿元的富水乐园千岛湖建设项目;与中广核能源集团湖北分公司签订投资达70多亿元的3座风力发电场,为推动通山“山通水富、绿色发展”起到了引领性作用。(王能朗 张勇 吴颖)

(责编:周恬、张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