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就是胜利张海(独臂公仆张海)(1)

坚持就是胜利张海(独臂公仆张海)(2)

张海收到《关于加强恩阳城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推动残疾人无障碍出行的建议》复函。谭小龙 摄

“张书记,你在哪儿?今天我家杀年猪,请你过来吃庖汤!”12月22日上午,张海接到一通来自巴中市恩阳区玉山镇黄柏村的电话。电话那头是黄柏村的脱贫户杜新珍。

在巴中,年终岁尾时,家家户户杀年猪,都会宴请周围邻里乡亲及亲朋好友吃庖汤,共庆一年的收获。驻村7年,黄柏村是张海的“第二故乡”,虽然已离任一年多,但只要回到村里,他依然是村民们口中信守承诺、说话管用的“独臂书记”。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上,恩阳区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张海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他也是巴中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先进个人。

坎坷求学 村小代课老师 一路自学考上研究生

走进张海的办公室里,桌上摞着一叠厚厚的材料,最上方放着一份由他整理初稿的《关于贯彻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的通知》。

“关注他们,总会想到以前的自己。”张海出生于巴中市平昌县响滩镇一个偏远的农村家庭,因母亲怀孕时错用药物,他自出生时便右前臂缺失。

左手吃饭、取物尚可,写字却很艰难。“特别是启蒙的时候,写数字‘3’怎么都正不过来。”那时,年幼的张海准备放弃。一旁的母亲既愧疚又生气,将他狠狠揍了一顿后,也跟着掉眼泪。这让张海第一次因为身体原因感到心酸,从此暗下决心,即便付出百倍努力也不能轻易认输。

但在1998年,命运仿佛又和张海开了一次“玩笑”。当时,他初中快毕业了,一场大病意外降临,以至于耽误了当年的升学考试。同年,张海的爷爷得了食道癌,两个妹妹也还在念书,家里入不敷出。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初中毕业的张海成了村小的代课教师,但他一直心心念念着“再回学校读书”。

两年后,在父亲同学的介绍下,张海到了重庆一所中专学校学习电子商务。在校期间,学习刻苦、多才多艺的他引起了校领导的注意。随后,在老师的推荐下,张海决定参加自考,甚至选择了自己基础最弱的英语专业。

“为了练习听力和口语,我听了上百盘磁带,将里面的每句话都听写下来,一点一点‘打通’耳朵。”凭着顽强的意志力,张海一路拿到了四川外国语学院(现四川外国语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四川大学法学学士学位、西南政法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驻村7年 带领“荒山村”变身“模范村”

2015年,通过公务员考试,张海进入巴中市恩阳区残疾人联合会。当时正值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他主动请缨到黄柏村担任第一书记。

黄柏村位置比较偏远,距离恩阳城区有一个多小时车程,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要想拔掉“穷根”,就必须找到“病因”。为了尽快熟悉村情,张海花了两周时间走访全村13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双胶鞋、一个笔记本、一个大水杯是他的随身“三大件”。

不会与群众沟通,他专程到老党员、退休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家中“取经”;为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他专程请来养殖专家、致富能手,和贫困户一起学习技术;转变贫困户“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张海以心换心、现身说法,“我们人穷志不短,我也是穷人家的孩子还先天残疾,不也走过来了!”渐渐地,村民们开始信任这位年轻的“独臂书记”了,黄柏村也因此一天天发生着变化。

其间,有了助学贷款和助学金的支持,廖春芳家一双儿女顺利上了大学;双目失明、下肢瘫痪的马仕奉办理了残疾证,领到了护理补贴和低保;一心搞种植养殖的李胤家以5万元贴息贷款起家,发展成了年出栏3000头生猪的养殖大户。

2017年,黄柏村正式脱贫摘帽。然而,面对连续两次的第一书记轮换,张海仍然选择坚守。

在黄柏村默默耕耘的7年里,张海辗转市区多个部门,先后申报、多方争取项目资金850余万元,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四好农村路”、惠农产业等工程,随着年纯利润180万元的生猪养殖场、300亩苗圃基地等相继建成投用,昔日的“荒山村”一跃成为乡村振兴“模范村”。

愿做“灯塔” 让更多残疾人 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2021年,回到恩阳区残联工作后,张海继续发扬“拼命三郎”精神,一年间走遍全区300余户特困残疾人,推动全区建立一村一册残疾人档案。

9月6日这天,张海收到一份来自巴中市恩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复函。原来,在恩阳区政协三届二次会议期间,作为恩阳区政协委员,张海提出了《关于加强恩阳城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推动残疾人无障碍出行的建议》。复函内容显示,恩阳城区道路的无障碍设施已基本规范,各人行路口的盲道引导也已建设完毕,大型商场、酒店、银行等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也建设完毕。

因为自身残疾,张海对残疾人的所盼所求往往琢磨得更加细致。去年以来,结合驻村经历,张海推动恩阳区18个镇(街道)309个村(社区)建成了以村医为村级残疾人协会专职委员的村级残疾人网络,打通了全区服务残疾人的“最后一公里”。

张海总说,虽然不幸残疾,但人生道路上总能遇上帮助他的好人,让他有了追逐梦想的力量。他也愿意在工作和生活中将这份爱传递下去,让更多残疾人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这些年来,张海先后走访残疾人2000余名,帮助办理大小事项1200余件,推动出台了特殊残疾家庭常态化关怀、助残干部挂包困难残疾学生等助残措施12条,有效解决了一户多残家庭帮扶、困难中高考残疾学生资助等扶助难题。

人物名片

张海

1982年出生,现任巴中市恩阳区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天生右前臂缺失的他自立自强,一路考取了文学学士、法学学士、文学硕士学位。到残联工作后,他用一年时间走遍恩阳区300余户特困残疾人,推动全区建起一村一册残疾人档案,为残疾人撑起一片晴天。助力脱贫攻坚,他连续驻村7年,带领昔日的“荒山村”变身成了乡村振兴“模范村”。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