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狄仁杰的故事400字(二十六史精选故事435)(1)

武则天在夺取皇后的时候,需要用奸佞小人,她执掌天下以后,就要注重用贤臣了。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提拔重用了许多忠臣良将,其中最为出色、称得上是中流砥柱的,是一代名相狄仁杰。

两唐书记载,狄仁杰,山西太原人,比武则天小六岁。狄仁杰的祖上由甘肃天水迁徙到太原,有学者认为,狄仁杰是羌人的后裔,但已经完全汉化了。

狄仁杰出身官宦之家,从小勤奋好学,嗜书如命。在他六七岁的时候,有一次家中发生命案,有个门人被杀,官府前来办案,家里乱作一团。唯有狄仁杰,充耳不闻,照样诵读书文,仿佛没有发生任何事情一样。官吏十分好奇,问他为何如此镇静。狄仁杰不耐烦了,回答说:“我正在与书中的圣贤对话,请你们不要打扰我。”

狄仁杰长大以后,参加科举考试,成绩优异,入仕做官,当了汴州判佐。狄仁杰做事认真,性情耿直,得罪了同事,被一小吏诬告。长官阎立本在审问的时候,却发现狄仁杰是个难得的人才,夸赞他说:“孔子说观过知仁,你可以称得上是沧海遗珠啊!”从此,“沧海遗珠”的成语就流传下来,意思是说,大海里的珠珍被采珠人所遗漏,比喻人才被埋没。

阎立本既然发现了人才,自然要提拔他,狄仁杰因祸得福了。后来,在阎立本的推荐下,狄仁杰升任并州都督府法曹,不久又当上大理寺丞。狄仁杰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他在一年时间内,审理判决了大量积案,涉及一万七千多人,没有一人喊冤,人人都觉得公平合理。狄仁杰的名声开始显露。

历史人物狄仁杰的故事400字(二十六史精选故事435)(2)

武则天听说了狄仁杰的名声,提拔他当了地方大员,让他管理一方。狄仁杰先后担任宁州刺史、江南巡抚使、豫州刺史等职,他勤政廉洁,爱护百姓,打击豪强,执法严明,得到百姓拥护。有的地方民众自发为他勒石立碑,颂扬他的德政;朝中有些贤明的大臣,像娄师德等人,也向朝廷举荐狄仁杰。不过,有些受到狄仁杰打击的不法之徒和奸佞之臣,却不断对狄仁杰进行诬告和诋毁。

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唐为周,当了皇帝。武则天对狄仁杰很欣赏,有一次问他:“你在地方上有良好的政绩,可是,总是有人暗地里中伤你。你想知道都是谁吗?”

狄仁杰认真地回答:“陛下如果认为臣做错了,臣当改正;陛下如果以为臣没有错,那是臣的幸运。臣不在乎别人说什么,不想知道中伤我的人是谁。他如果出于公心而误解了我,臣还会把他当成好朋友的。”

武则天听了,很是叹服,认为狄仁杰有宰相之胸怀,于是调他入朝做官,第二年,就把他提拔为宰相。当时,狄仁杰已经六十二岁了。狄仁杰富有治国才能,从政多年,经验丰富,而且久经地方历练,深知民间疾苦,他尽心竭力辅佐女皇,制定政策,处理朝政,精心治理国家。

武则天当了女皇,很多人不习惯、看不惯,反对的人不少。武则天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严厉手段,她重用酷吏,鼓励告密,对反对她的人进行压制,朝廷内外形成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气氛。

历史人物狄仁杰的故事400字(二十六史精选故事435)(3)

得到武则天宠信的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六个大臣谋反,将他们投入狱中,严刑拷打。狄仁杰为了避免被当场打死,只好暂且认罪,录了口供。然后,狄仁杰书写了冤屈情况,让儿子赶快呈报给武则天。

武则天很重视,亲自审讯。她拿着狄仁杰的口供,问他为什么承认谋反。狄仁杰说:“臣当时如果不承认,肯定就会被打死了,哪里还有见到陛下的机会?”

狄仁杰向武则天申诉了来俊臣等人滥用酷刑的事实,说明大臣们都是屈打成招的。武则天根据当时形势的需要,暂时没有为他们平反,但免除了这些大臣的死罪,六个人全都贬为地方官。狄仁杰被贬到江西彭泽当了县令。此后,武承嗣等一伙佞臣,多次要求诛杀狄仁杰,都被武则天拒绝了。

公元696年,契丹首领孙万荣发动叛乱,攻陷冀州,河北震动。武则天起用狄仁杰为魏州刺史,令他率军抵御契丹。狄仁杰迅速到任,孙万荣惧怕狄仁杰威名,不战自退。魏州百姓为狄仁杰立碑颂德。不久,狄仁杰担任幽州都督。武则天赐给他紫袍、龟带,并在紫袍上题写十二个金字,表彰狄仁杰的忠诚。

公元697年,武则天的统治已经稳固,为了平息民愤,将来俊臣等酷吏在闹市公开斩首示众,延续多年的恐怖“酷吏政治”宣告结束。与此同时,狄仁杰重返朝廷,第二次担任了宰相。这个时候,武则天已经七十四岁高龄了,她把朝廷事务几乎全都委托给狄仁杰。狄仁杰虽然也已年迈,但仍然忠心耿耿,呕心沥血,辅佐朝廷,成为名副其实的中流砥柱。

历史人物狄仁杰的故事400字(二十六史精选故事435)(4)

公元698年,后突厥南下侵扰河北。狄仁杰已经六十九岁了,却不顾年老体衰,亲自率兵,击退后突厥,安抚河北,恢复了当地秩序。

狄仁杰一心为公,没有私利,他一边主持朝政,一边选贤任能,大力提拔后起之秀。狄仁杰任相期间,先后举荐提拔张柬之、姚崇、桓彦范、敬晖等贤臣数十人,这些人多数都成为名臣。人们夸赞狄仁杰说:“治理天下的贤能之臣,都出自您的门下啊!”于是便有了“桃李满门”的成语。

狄仁杰认为张柬之有宰相之才,向武则天推荐,武则天提拔张柬之当了洛州司马。狄仁杰觉得不到位,再次推荐,终于将张柬之推向宰相之位。后来,张柬之力挽狂澜,铲除邪恶,维护了大唐社稷。

武则天晚年的时候,有些糊涂,经常出现失误。狄仁杰忠诚正直,敢于犯颜直谏,纠正了武则天许多弊政。有一次,武则天想铸造一座浮屠佛像,需要花费钱财数百万。狄仁杰多次进谏,陈述利害,使武则天打消了念头。

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见武则天年事已高,觊觎皇位,经常给武则天灌迷魂汤,说大周江山应该由武姓人继承。武则天有些犯迷糊了。

武家子弟都是奸邪之人,天下决不能落到他们手里,狄仁杰心中万分着急。当时,李旦虽然名义上是皇太子,但他一心做学问,不关心政治,根本不适宜当皇帝。狄仁杰暗中打算,想把已废多年的中宗皇帝李显,找机会从外地接回京城,以便日后继承皇位。

历史人物狄仁杰的故事400字(二十六史精选故事435)(5)

有一天,武则天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与别人下棋,却始终不能赢。武则天心中不悦,让狄仁杰为她解梦。狄仁杰趁机说道:“陛下不能赢棋,是因为无子啊!陛下只有两个儿子,李显长期被贬在外,应该把他接到身边,侍奉陛下。”狄仁杰的这番话,触动了武则天的母性,便决定将李显召回。

公元698年,武则天假托李显有病,需要回洛阳治疗,秘密派人把李显一家接了回来。武则天想给狄仁杰一个惊喜,把李显藏在帐后,然后召见狄仁杰,故意说不能让李显回来。狄仁杰大急,跪倒在地,苦苦请求,并且痛哭流涕。

见狄仁杰急成这个样子,武则天很开心,把李显叫出来,用手一指,对狄仁杰说:“你看看,这是谁?”狄仁杰一见,马上破涕为笑了,这才明白,是武则天故意捉弄他。人们常说,人老了,就像老小孩一样,看来武则天也不例外。《新唐书》记载了这个情节,挺耐人寻味的。

狄仁杰见李显回朝,有了希望,心中十分高兴。他又向武则天建议说,李显不能悄无声息地回来,而要光明正大,广为人知。武则天听从了,先把李显安顿在龙门,然后举行仪式,按礼节把他迎回宫中,满朝文武都很喜悦。不久,武则天有病,狄仁杰又提议让李显监国,但因魏元忠等大臣反对,未能实现。狄仁杰所做的这一切,意图很明确,就是提高李显的声望和地位,为他复位制造舆论。

然而,李显这个糊涂蛋,却不知道好歹,并不领情,甚至对人说:“人臣事主,应该一心一意,哪有皇帝刚一得病,就让人监国的道理?狄仁杰这是在树立私惠,想讨好我。”看来,李显确实昏庸,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材料。

历史人物狄仁杰的故事400字(二十六史精选故事435)(6)

当年,由于李显昏庸,只当了五十五天皇帝,就被武则天废黜了,被贬到外地十四年。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武则天见李显这么多年过去了,仍然没有长进,很是失望,所以,她在立继承人的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决。武则天在李显、李旦、武三思三人中间来回掂量,觉得还是武三思能力强一些。

武则天拿不定主意,便找狄仁杰商量。狄仁杰十分诚恳地对她说:“陛下认真想一想,儿子和侄子相比,哪一个更亲?如果儿子继承皇位,陛下百年之后,会永远享受宗庙供奉;如果侄子继位,宗庙里只能祭祀他的父母,哪里有姑姑的位置?再说,前段时间,李显和武三思分别募兵,李显不到十天,就招募勇士五万多人,而武三思用了一个多月,才招了不到一千人。这说明李显继位,是人心所向啊。”

狄仁杰的这番话,情真意切,符合情理,对武则天触动很大。再加上李显回来之后,李旦再三请求辞去皇太子之位,让给哥哥。最终,武则天终于下了决心,立李显为皇太子,确立了他继承人的身份。对此,狄仁杰功莫大焉。

武则天晚年的时候,完全倚重狄仁杰,对他十分尊重,从不称呼他的名字,也不称呼官职,而是尊称国老。武则天见狄仁杰年龄大了,特下诏免除他晚上在宫中值班的义务。武则天还经常告诫其他官员说:“如果没有十分重要的大事,就不要去打扰国老了。”武则天甚至不让狄仁杰对她行跪拜之礼,说:“看到您跪拜,朕浑身都感到痛楚。”狄仁杰受此殊荣,只能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看来,武则天十分清楚狄仁杰的作用,还没有完全老糊涂。

历史人物狄仁杰的故事400字(二十六史精选故事435)(7)

公元700年,狄仁杰耗尽心力,终于一病不起,与世长辞了,享年七十一岁。

武则天悲痛不已,仰天大哭,说:“老天为何这么早就夺走了我的国老,从此朝廷没人了!”

后世历代都对狄仁杰给予高度评价,盛赞他忠廉正智,辅国安邦,功绩卓著,堪称一代明相。宋朝皇帝赵匡胤甚至说,武则天一女主,之所以能够享国,皆因为有了狄仁杰。狄仁杰也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赞扬,大量歌颂他的文学作品不绝于世,广泛流传。

武则天能够选拔重用这样一位忠廉正智的名相,并使其忠心效力,彰显了一代女皇的睿智、气度和伟大。

在武则天重用的贤臣当中,有个叫娄师德的人与众不同。娄师德的涵养性极高,就是有人吐他一脸唾沫,他也不生气,特别能容忍。请看下一集,唾面自干娄师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