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星新闻网】

红星新闻网(记者 宋雅婷)6月20日报道利用厨余垃圾制作环保酵素,让垃圾从源头减少,变成可再利用的资源……在成都十陵街道华川社区的志愿者驿站,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华川社区追梦者志愿者团的队长邓生全,他正在检查几桶发酵箱的情况。2021年,华川社区追梦者志愿者团队开始和社区一起,带领社区居民从源头上减少厨余垃圾,将厨余垃圾变成可以再利用的酵素,一年来,华川社区制作环保酵素上千斤,减少厨余垃圾上万吨。

实践垃圾分类弘扬文明风尚(文明的力量一个社区的文明创新实践)(1)

2021年3月1日,成都正式实施《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华川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韩红山告诉记者,在开始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后,社区就设置了垃圾桶,便于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同时,加大了宣传力度。“我们社区有几个特点,一是老旧院落,社区内基础设施和卫生死角多;二是老年人多,社区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比例,接近50%以上。”韩红山说,刚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召集了志愿者和居民代表进行开会,讨论如何让大家进行垃圾分类,提出了在家里多买一些垃圾桶的办法。“推行起来比较困难,多数老年人都有自己固定的生活习惯。”

实践垃圾分类弘扬文明风尚(文明的力量一个社区的文明创新实践)(2)

为了加快社区垃圾分类的工作推进,社区开始了“头脑风暴”。“我们社区的树木多,每年产生落叶都有几十吨,这些落叶堆积在社区的广场上,既不美观也不能消化。”华川社区党委副书记廖红华告诉记者,每年社区为了解决落叶,也是想尽了办法。“去年,我们去了一些社区和地方参观学习,了解他们的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回来后,在公益社会组织的指导下,社区和志愿者们多次探讨,想出了制作环保酵素的方法,不仅是将厨余垃圾拿来做环保酵素,社区里的落叶也可以用同样的理论,来进行堆肥。”

实践垃圾分类弘扬文明风尚(文明的力量一个社区的文明创新实践)(3)

邓生全告诉记者,制作环保酵素并不难,按照1:3:4的比例,将红糖、果皮垃圾和水进行混合密封,让它们充分发酵,三个月后进行过滤,就是化腐朽为神奇的环保酵素了。“一开始,很多的人不清楚酵素是什么东西,我们就说你把家里的厨余垃圾给我们,我们给你一瓶做好的酵素,酵素可以拿回家做清洁,洗头发,或者摘花种菜的肥料都可以。”邓生全说,居民使用了酵素后,觉得效果不错,渐渐地,有居民主动请他们进行指导,在家里进行制作。“我们社区有两千四百余户家庭,如果每个人家里用一斤厨余垃圾来进行环保酵素制作,一天就可以减少一吨多厨余垃圾,对我们低碳环保的生活就进了一大步。”

实践垃圾分类弘扬文明风尚(文明的力量一个社区的文明创新实践)(4)

当前,成都将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与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一体推进,奋力打造精神文明建设新标杆、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典范、市民幸福生活新空间、城市现代治理新体系,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而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让邓生全感受到了幸福感和获得感。“我们社区是军工家属院,我在这里生活了快三十年了,如今,社区在大家的努力下,有了干净的活动广场、有了节水涵养土壤的雨水花园,作为一名普通的成都市民,我将继续坚持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也号召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本文来自【红星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