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汉林说写字(保护与传承汉字)(1)

2022年两会期间

知名艺术家巩汉林指出

保护与传承汉字

是中华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建议

编撰全国统一教材

在大学增加硬笔书法课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

设置5%到10%卷面书写分

对此

书法报特约请作者

进行解读、评析

巩汉林:保护与传承汉字

是中华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通过千姿百态的中国文字的记录,让今天的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了它的博大精深。而中国文字本身,也在中华民族文明的进程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巩汉林指出,保护与传承汉字是中华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建议:

1.国家教育部继颁布《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后,政府相关部门应组织有关专家编撰全国统一教材,在大学增加硬笔书法课。大学期间,根据学校教学条件,可将硬笔书法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以此提高学生们对汉字的再认识和书写能力。

2.在国家公务员考试时,将卷面书写工整、拙劣直接计分;分值可占考试总分数的5%或10%之间。如果国家公务员连中国字都书写不好,这就有损国家公务员形象。

巩汉林说写字(保护与传承汉字)(2)

观点1

米华翔(重庆市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

巩汉林先生建议国家公务员考试考硬笔书法的采访视频在网络刷屏,他在说出这条建议时,神色凝重,字字铿锵:“你是个国家的公务员,连中国字都写不好,你不称职!”

巩汉林先生的建议迅速引发热议,并在大众中产生强烈共鸣。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文化教育的大步发展,国家对公职人员的选拔任用要求也越来越高,“国考”——公务员考试的竞争是相当残酷的,成百上千人竞聘一个岗位是常态。但就目前的选拔方式看,也主要是通过高学历限制、笔试考查竞聘者政策法规、应用写作和相关专业知识点等,再通过面试考查其言谈举止与应变能力等。公务员招考确实还没有关于硬笔书写能力的测试和要求。

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代,处理公务肯定不再完全依赖手写,便捷的无纸化办公成为主要方式,但作为代表国家各级政府各部门形象的工作岗位,还有很多工作无法用无纸化传递和电脑打印代替。

早在西汉,国家机构对政府工作人员的书写能力就有非常严格的考核,隋唐以来的科举选拔制度更是把国家工作人员的书写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代士大夫阶层早就以书写不善为奇耻大辱,更何况是处在文明高度发展的新时代呢?

汉字书写绝不只是少数书法爱好者、书法家的事,它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文化基因,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文化符号,无论科技怎样发展,它都应该得到普及和发扬。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既展现个人风采,更维护公职形象。巩汉林先生提出公务员考试考硬笔书法,其实也只是最低要求。公务员不一定都要精通翰墨,但通过考试等督促他们写规范美观的硬笔书法,并不算苛刻。

观点2

胡碧波(甘肃省天水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我们普遍把书法艺术分为硬笔书法和软笔(毛笔)书法,硬笔书法作为书法艺术中的一种,是一门汉字的书写艺术。巩汉林先生在今年的“两会”上建议公务员考试要考硬笔书法。我认为,公务员考试是综合性的考量,而不是衡量书写艺术,考硬笔书法的建议有点欠妥。

中国字写好写不好,不能以“硬笔书法”的标准去衡量,更不是考核国家公务人员称职不称职的标尺。首先,“硬笔书法”是中国汉字的艺术,而不是单纯的书写汉字。其次,公务员考试有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报考者作答用的是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这已言明书写的工具,如果说用“硬笔书法”去作答,就是一种不务实的作秀。

如果说公务员考试要考硬笔书法,这就涉及书法艺术了,势必会加大操作难度,对阅卷老师来说要求更高了,什么样的硬笔书法是判断优劣的标准?

倡导每一位中国人从小养成写好汉字的习惯,这点很重要,规范写字,写好汉字,而不是片面追求硬笔书法或者软笔书法。我认为只要把汉字写规范、写工整就行。至于书法艺术,因人而异,不是一味要求人人都是硬笔或者软笔书法的行家里手,它更不是评价公务员的优劣的标准,“公务员写不好中国字有损国家形象”有点夸大其词了。

观点3

黄祥杰(中国书协会员):

巩汉林先生建议公务员考试应将汉字书写作为阅卷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国家公务员考试时,将卷面书写工整、拙劣直接计分。

首先,我认为只要有书写的环节,都会有“卷面分”的存在,这是吸引很多学生练字的动力。公务员考试,难道就不存在这样“卷面分”?

其次,他说的直接计分,是不是在“卷面分”之外,再有这样5%到10%的浮动分数?其实,评价字的好坏,主观性、专业性都极强,标准很难拿捏。

只要是读书人,都得无差别对待,礼、乐、射、御、书、数都得会。后来为什么会出现“古六艺,今不具”的现象?这恰恰说明技艺要适应时代发展。在键盘一统天下的时代,字的好坏与职务行为可能半点关系都没有,何必如此强调写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