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我们常听说一句俗语:“家有三声不怕穷”,可能有人要问了,是哪“三声”呢?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听我给大家讲一讲。

老话说一斗三穷(家有三声不怕穷)(1)

“家有三声不怕穷”,说的是如果一个家里能听到有三种声音传出来,那么这个家就不会受穷。真有这么灵吗?

既然是俗语,那一定有它的道理,让我们来看看家里要有的三种声音是什么?其实也很简单:一是织布声,二是读书声,三是小孩的哭声。

老话说一斗三穷(家有三声不怕穷)(2)

1、织布声

现在这种家庭的织布机恐怕都见不着了,可在过去,由于生活在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里。织布机不能说家家都有,但很多家都有,自己种棉花,自己纺线,自己织布,自己做衣服,一切基本自己都能搞定。

老话说一斗三穷(家有三声不怕穷)(3)

自己织布,肯定是手工织布,耗时耗力,织一块布需要不少时间,而且大多都是家里的女人干的活,很多女人白天做家务,晚上熬夜织布,这时,深夜里就会传来织布机的声音。

老话说一斗三穷(家有三声不怕穷)(4)

家里传来织布声音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这家里的女人勤劳,能干,家里的人不会缺衣服穿,而且穿的还干净、整洁。当织布机传来的悦耳的声音,会让你不禁想起“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这样一幅女人织布景。你说,有这样织布声的家庭将来会受穷吗?

老话说一斗三穷(家有三声不怕穷)(5)

2、读书声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些都是比喻读书艰辛,读书重要的诗句,自古以来就激励着无数学子学习读书的积极性。

老话说一斗三穷(家有三声不怕穷)(6)

在过去,一般贫苦人家,要想改变命运,出人投地,有所成就,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读书,做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那时人们不得不努力的最高指示。

老话说一斗三穷(家有三声不怕穷)(7)

即使在今天,读书也是培养人才的必要途径。所以不管在过去还是现在,当朗朗的读书声从家里传出来,你还会认为这一家将来不会出一个举人、状元,一个文学家,一个科学家吗?这样的家难道会没有希望?

老话说一斗三穷(家有三声不怕穷)(8)

3、孩子的哭声

我们知道,孩子一落地就会哇哇哇大哭,说明家里又添人口了,这可是一个家庭的一件大事,它关系很多方面的问题,家里添人了,如果是男孩,更是说明有继承人了,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香火能延续了。

老话说一斗三穷(家有三声不怕穷)(9)

所以,家里传出来的孩子的哭声,是人们喜欢听的声音,是生命壮举的声音,是人间最好听的声音。孩子的到来,给多少家庭带来了快乐,带来了希望。

老话说一斗三穷(家有三声不怕穷)(10)

孩子是生命的延续,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孩子的成长的童年也是在哭声中慢慢度过的。有孩子的哭声的家庭才是有盼望的家庭,哭声越多,越高,表明家里孩子多,孩子健康,说明家里是人丁兴旺,家庭快乐。

老话说一斗三穷(家有三声不怕穷)(11)

所以,古人总结出一个幸福的家庭,就是要具备这三种声音,这三种不同的声音交织起来,才能奏响家庭美满幸福的交响乐。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