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防风险、强生态、提能力、抓示范,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黄河保护治理的桥梁纽带?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黄河保护治理的桥梁纽带(黄河保护治理攻坚战有了)

黄河保护治理的桥梁纽带

补短板、防风险、强生态、提能力、抓示范

《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黄河流域森林覆盖率达到21.58%,水土保持率达到67.74%,退化天然林修复1050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136万公顷,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81.9%,黄河干流上中游水质达到Ⅱ类。

宽阔的湖面倒映着漫天云彩,岸边开着绚丽的花朵,湖畔游弋着赤麻鸭、灰雁、天鹅……被称作中国“最美湿地”的四川省若尔盖草原湿地,提供了黄河上游干流枯水期40%、丰水期26%的水量,是黄河上游水源主要补给地和生物多样性关键区,也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若尔盖草原湿地环境持续改善,但由于受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变化剧烈、自然灾害频发等影响,若尔盖局部地区湿地萎缩、草地退化、河岸侵蚀、森林减少等重要生态屏障功能下降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为了推进包括若尔盖草原湿地在内的黄河流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了《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黄河流域森林覆盖率达到21.58%,水土保持率达到67.74%,退化天然林修复1050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136万公顷,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81.9%,地表水劣Ⅴ类水体基本消除,黄河干流上中游(花园口以上)水质达到Ⅱ类,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不低于90%,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90%以上。

生态环境部表示,《行动方案》聚焦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统筹补短板、防风险、强生态、提能力、抓示范,着力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黄河水环境质量不及全国平均水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覆盖青海、四川、甘肃、宁夏、陕西等9省区。

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说,水资源短缺是黄河流域的突出特点,而黄河污染最重的是在中游部分地区。

如何治理水环境,解决污染等问题?张波说,工业企业要进园区,园区须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稳定达标排放。除了工业园区污染治理要补欠账外,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短板也要加快补齐。“相对来说,沿黄省区的经济还不是那么发达,地方财政也不是很富裕,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黑臭水体治理等方面存在短板。”张波说,中游部分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粗放,污水、垃圾沿河倾倒甚至直排雨水管道的现象屡见不鲜,旱季“藏污纳垢”、汛期“零存整取”,城市面源污染严重。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也多次通报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破坏的典型案例。比如宁夏平罗化工产业园,有近70万吨处理后的超标尾水排放到距黄河干流仅2.6公里的尾水库暂存,最终通过渗漏等方式排入外环境,给黄河带来严重污染隐患。该产业园污水处理设施长期运行不正常,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去向不明。

在黄河的陕西段,督察组发现,2013年以来,陕西省韩城市在黄河干流河道长期违法倾倒固体废物约126万立方米,侵占河道379亩,严重影响行洪安全和生态功能。在黄河一级支流双桥河沿线,企业非法倾倒采选尾矿砂的问题突出。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党委书记陆军说,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黄河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但是当前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工业、城镇生活、农业面源和尾矿库污染,加之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开发强度高,农业用水效率不高,使得部分地区污染问题突出,部分支流生态流量不足,水环境质量总体差于全国平均水平。

针对生态保护治理难点深入攻坚

“《行动方案》就是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难点痛点深入攻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陆军说。

《行动方案》提出了黄河生态保护治理重点攻坚五大行动,包括推动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行动,加快污染水体“消劣”达标,保障生态流量,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快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推进城镇污水收集管网补短板,加强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综合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强化养殖污染防治,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维护上游水源涵养功能,加强中游水土流失治理,强化下游及河口综合治理和保护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生态保护修复行动等。

根据《行动方案》,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汤宛峰表示,青海将全方位、全过程推进流域环境协同治理,以有效解决流域农牧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和城乡环境突出问题为重点,统筹推进水环境、大气、土壤、固体废弃物污染联防联治,强化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流域环境质量,保持“天下黄河青海清”。

湟水河是黄河在青海省内最大的一级支流,北川河作为湟水河的重要支流,过去受周边工业、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影响,浑浊不堪甚至濒临断流。如今,经过治理,北川河已经“华丽变身”。记者曾跟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组,走进西宁市北川河湿地公园,看到公园内的行人步道采用先进的渗水材料,河流沿线建设了雨污水收集管网工程……曾经的污水荒滩,变成了集生态防护、生态绿地、旅游景区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景观生态廊道。沿河漫步,处处是绿草如茵、鸟语花香,湖光山色让人沉醉。青海省还通过逐级沉淀、植物吸附等手段净化北川河河水,进而改善湟水河水质。

数据显示,湟水河出青海省断面Ⅳ类水质达标率100%,Ⅲ类水质占比超过50%。

科技支撑解决流域重大生态环境问题

加强科技支撑是《行动方案》提出的重要保障措施。陆军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复杂,生态保护治理目标要求高,着力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加强区域协作、科技攻关、市场体系等研究与支撑保障,确保攻坚任务顺利推进实施。特别是要强化重大问题联合攻关,聚焦黄河流域难点、重点,联合开展流域水环境质量与综合治理、退化生态系统修复、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等关键性、前瞻性技术攻关研究,支撑解决流域重大生态环境问题。

《行动方案》也要求,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行动,依托现有科研机构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合研究平台,推进“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等科技帮扶行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等。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李岳东表示,四川将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网络,定期开展草地、湿地等监测;建立工业污染源自动化监测体系和草原生态系统变化、草原火灾、生物灾害监测体系;实施高寒高海拔地区“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重大科技专项;建立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完善大数据执法监管机制。

为保护若尔盖草原湿地,四川省实施了“四川黄河上游若尔盖草原湿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该项目今年成功入围全国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将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0亿元。项目涉及阿坝州内阿坝、若尔盖、红原、松潘4个县,6条流域。从2022年到2024年,项目将通过3年时间39个子项目的实施,从源头上,整体性、系统性、一体化推进该区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实施后,预计每年将新增固碳量4.56万吨、水源涵养量3.33亿立方米,全面恢复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等。(李禾)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