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唐朝诗人陆龟蒙的一首咏屈原的诗句作为开篇。

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hūn昏);

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

这诗句的大意是:屈原写了《天河》又写《招魂》,这些表达忠君爱国的诗篇,没有门路呈献给君王。哪里知道屈原的千行感人的诗句,竟敌不过靳尚之流奸臣的一句谗言。读着这诗句,使人深感奸臣的可恨,谗言的可畏,昏君的可恼。

屈原那忠君爱国的执著精神,永远激励着后来者。

屈原留下的离骚(一首离骚传颂千秋)(1)

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怎样被谗身遭放逐的?《离骚》是怎样写成的?表达了屈原的什么思想?要想了解这些问题,就得从头说起。

屈原(前340—前278年)名平,是姊(zǐ子)归(今湖北秭归)人。他是楚王远房的宗族,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青年时已成为一个博学多才,很有政治才干的人。

屈原出众的才华,得到了楚怀王的赏识,就让他做了左徒的官。这时的屈原,正如他自己说的:“年岁虽少,可师长兮”,确实是年轻位高。他很想替楚国干一番事业。那时候,正是战国时期。在7个诸侯国争霸中,秦国力量最强,一心想消灭对手。

楚国虽说是个大国,但由于政治腐败,无力与秦国抗衡。屈原想使楚国强大起来,提出了政治革新和联齐抗秦的主张。楚怀王信任屈原,让他去起草县令。

哪知竟招来一部分贵族的不满。其中为首的是上官大夫靳尚。这靳尚是楚国贵族中亲秦派,目光短浅,只知贪图享乐,争权夺利,甚至甘心接受秦国的贿赂,出卖楚国的利益。因此,他得知屈原奉命起草宪令,急着要了解底细,就要抢了去看。

屈原赶紧把县令草稿收了起来,使靳尚碰了一鼻子灰。靳尚心怀不满,就去串通了楚王宠妃郑袖、公子兰,设法离间怀王与屈原的关系。他们编造出谣言,说屈原居功自傲,目中无人,根本不把怀王放在眼里。这种诽谤谗言,果然奏效。

昏庸的楚怀王听不进屈原据理的争辩,还大发雷霆,一气之下,罢了屈原左徒的官,不让参加国家大事的决策,疏远了屈原。

不久,秦国抓住了屈原失势的机会,联合齐、魏、韩一起出兵,攻打楚国。怀王派大将军唐昧迎敌,不幸楚军在垂沙大败,唐昧战死,士兵死伤数以万计。

垂沙之败,郢都混乱,王室逃亡,物价上涨,民不聊生。民众共推庄成起义,各地纷纷响应。一时间,楚国被拆成三四个部分。形势危急,怀王胆战心惊。

屈原留下的离骚(一首离骚传颂千秋)(2)

这时,秦国又对楚国使用了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发兵攻打楚国,杀伤楚兵3万余人,占领了楚国的襄城;一方面又写信给楚怀王,表示愿和楚怀王在武关谈判,结成盟国。屈原看出了这是秦国的阴谋,深恐楚怀王上当,极力劝阻,说道:秦王一贯像虎狼那样的残暴,早就有吞并六国的野心!我们不能相信秦王的话了!

可是,靳尚、子兰等人,竭力怂恿怀王去武关。果然不出屈原的料想,怀王一到秦国,就被秦王逼着割地。楚怀王气得发抖,表示绝不答应。秦王把楚怀王囚禁起来。就这样楚怀王在秦国呆了3年,连气带病,死在秦国。

楚怀王死后,楚国立太子横为王,他就是顷襄王。不幸这新国王比起怀王来,更是昏聩(kuì溃)无能,同靳尚这一伙奸臣打得火热,根本不过问国家大事,就连秦国夺去楚国十五座城的土地,也不放在心上。屈原看到顷襄王腐败到这种地步,痛心到了极点。

楚国的存亡,危在旦夕, 又使屈原忧心如焚。于是,屈原接二连三地写了几封奏章,劝楚襄王收罗人才,远离奸臣小人,鼓励将士为先王报仇,要为振兴楚国做出贡献。

哪里知道,屈原的这些忠言,竟遭诬陷。说什么屈原狂妄到极点了,以老臣自居,胆敢谩骂顷襄王不忠不孝。楚襄王听了谗言,大为恼怒,一气之下,革了屈原的官职,还把屈原放逐到湘南一带。屈原一直抱着楚国强盛的志向。

屈原留下的离骚(一首离骚传颂千秋)(3)

他那热爱楚国的精神,是多么的顽强执著,坚定不移。谁又能料到屈原反被那些误国殃民的小人排挤,落得一个报国无门,无家可归的结局。于是,屈原把对政治理想的热烈追求、对误国的奸臣群小的痛恨、以及忧国忧民的深沉的情感,化为悲愤的歌,写下了著名的诗篇《离骚》。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它是用楚国方言和民歌格调写成的。这种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新诗歌体裁,叫做“楚辞”,又被后人称为“骚体”。

《离骚》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一般认为是说遭受去国外离家的忧愁。在这首诗里,通过自叙身世,磨练意志,追求理想,痛斥昏王和反动贵族陷害忠良的罪行,表达了对祖国的无比忠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不屈的斗争精神。全诗共分3个部分。

诗的第一部分,是诗人对往事的回溯。从自己的家庭出身、能力才学写起,说到自己修炼品德,是为了谋求祖国的强盛,但是遭到贵族群小的妒嫉,造谣中伤。面对这种打击,诗人毫不动摇,表示为了祖国和人民,即使九死一生,也不后悔。

诗的第二部分,表达了诗人为了实现理想,进行上下求索“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就是说:旅行的途程是十分长远而又长远,我将要上天下地寻找。这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顽强执着地追求精神。屈原上叩天门,被守门人挡住了,登天不成,就又去找传说中的美女(比喻理想),可是又不能接近。诗人为追求的美好理想不能实现感到悲痛。这残酷的现实怎么能忍受?

诗的第三部分,叙述诗人在绝望中,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本想听灵氛的话,去楚远游。那知刚刚迈步向前,回头远望,见到了可爱的故乡,激荡起来隐藏在心底里的爱国怀乡之情,再也不能忍心离开故乡。

走又不能,留下又无人理解,诗人绝望了,下定殉国的决心,将追随投水自尽的彭咸而去。

《离骚 》这首诗,长达2000多字,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诗。在这首诗里,屈原把风、雨、雷、电、云、月作为侍从,让凤凰和龙替他拉车,在太空中驰骋,追求自己的理想。它闪耀着奇异的浪漫主义色彩,激起人们追求光明,向往美好,唤起人们去对黑暗势力作斗争的决心。

屈原留下的离骚(一首离骚传颂千秋)(4)

屈原还写了《天河》、《招魂》、《九章》等20几篇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体现了屈原怀念祖国,至死不渝的深情。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下郢都。屈原得知郢都被占,百感交集,老泪纵横。他深知楚国没有希望了,可不愿意眼看着楚国被毁,内心充满着无限的伤感,写下了《怀沙》,高声吟唱着:

……

止住泪水和心中的愤恨,(惩连改忿兮,)

求得自己的坚强。(抑心而自强。)

遭祸我也不悔改,(离骚而不迁兮,)

要为后人作榜样。(愿志之有象。)

……

深知死是不可推脱的,(知死不可让,)

我愿舍生取义。(愿勿爱兮。)

光明磊落的先贤啊,(明告君子,)

你们就是我的楷模。(吾将以为类兮。)

屈原边走边吟,一步一步地向汩(mì密)罗江(今湖南省东北部)走去。江水滔滔,永不停息。这无情的江水,吞没了诗人的生命。

62岁的屈原,投汩罗江这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渔民和村民得知诗人投江,奔走相告,赶紧划着小船,在江上打捞。一望无际的江水,到哪里去找啊!渔民们心里难受极了,泣不成声。

他们怕鱼儿咬伤屈原的尸体,强忍着巨大的悲痛,把竹筒里的米饭,撒在江水里喂鱼,就算是对屈原的祭奠。从此以后,每年到了这一天,人们为了怀念爱国诗人屈原,都要划船、包江米粽子,抛入江中。

这一习俗流传下来,就成了我们今天划龙舟、吃粽子的起源。这一风俗习惯,还流传到朝鲜、日本、东南亚各国。

屈原留下的离骚(一首离骚传颂千秋)(5)

我国传统的端午节,正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屈原这位伟大爱国诗人的纪念。深受中国人民爱戴和敬仰的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对后世影响很大。

唐朝大诗人李白说:“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xīè读泄)空山丘。”

就是说,屈原的诗歌像日月一样,高悬天空,而楚王的楼台馆阁,变成了一片荒丘。屈原的创作,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在二千多年前就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成为我们民族贡献给人类文化的一份珍贵的遗产。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把屈原定为国际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并进行纪念。我们为祖国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感到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