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公认的炮王

辽沈战役上千门大炮是什么型号炮 10万白银一门大炮(1)

很多人都知道福建厦门有一座大炮是世界吉尼斯认定的“世界炮王”——世界现存原址上最古老最大的十九世纪海岸炮,它就是位于厦门4A景区胡里山炮台内的克虏伯大炮。

去过胡里山炮台景点的游客大概都知道,这门大炮是晚清政府花费了10万多两白银从德国克虏伯兵工厂购买来的,但了解这个大炮背后故事的人却不多。

炮王背后这些疑问不知道吗?

辽沈战役上千门大炮是什么型号炮 10万白银一门大炮(2)

为什么要购买这样一门洋大炮?

10万两白银什么概念,是普通人多少年工资?

泱泱大清朝,为什么区区几十万两银子拖了好几年不批款?

这门大炮买回来后有没有打过?发挥作用了吗?

今天街探008查阅史料之后,为你一一揭开这个“厦门炮王”背后的故事。

200万银两打造的炮台,20分钟就被摧毁!

辽沈战役上千门大炮是什么型号炮 10万白银一门大炮(3)

胡里山炮台始建于1891年,历时5年才建成。而在此之前,原址本身就是个知名的炮台,叫石壁炮台。

石壁炮台是胡里山炮台的前身,耗资200万银两构筑而成,在当时的中国,被认为是“最坚固的线性永久性炮兵工事”。而就是这个号称全国之最的炮台,在实战面前却不堪一击。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一再侵犯厦门。1841年4月,英军进攻厦门,闽浙总督亲自领兵到石壁炮台迎战。结果这个200万银两打造的炮台,居然撑不到20分钟就失守了,在当时不过是抽几口鸦片的时间,可以说毫无招架之力。

说石壁炮台是豆腐渣工程都算是夸它的。毕竟如果将200万现银堆成堡垒,这个银元堡垒的防御力可能比石壁炮台还强。

东南海防要塞,防卫意识觉醒

辽沈战役上千门大炮是什么型号炮 10万白银一门大炮(4)

石壁炮台被“秒杀”之后,清廷加强东南防务的意识逐渐觉醒。

厦门港是当时的东南门户要塞,而胡里山这个位置又堪称要塞的要塞。

东面与金门岛隔海相望,可将靠近的敌舰拦阻在水道之外,南面和漳州港隔海相对互为犄角,可封锁厦门航道。西面与鼓浪屿遥相呼应,可追击进入厦门港的敌舰。北面可支援陆军阵营。因此被称为厦门的“八闽门户,天南锁钥”。

如此重要如海上咽喉的要塞,理应重兵把守,然而胡里山炮台的兴建却一波三折。

因为重建炮台约需三十万两白银。

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赔款合计近3000万两,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又赔款2亿两给日本。

泱泱大清突然就感觉身体被掏空了。因此,虽然30万两和之前壕掷200万两相比已经很少了,但无论是清廷还是省府一时都拿不出这笔钱来。

30万买炮拿不出来,皇帝结婚却花了550万两!

辽沈战役上千门大炮是什么型号炮 10万白银一门大炮(5)

30万两很多吗?有参照才有概念。

清朝普通工人月薪连一两银子都没有,地主家长工年薪10两左右。相比之下清朝公务员工资高很多,根据《大清会典》规定,清官员从一品至九品年薪范围为33-180两之间。

尽管当时清廷已经势微、割地赔款国库不济,皇室开销依然挥霍如流水。

根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1889年光绪皇帝婚礼,总花费为550万两。这场世纪婚礼的花费,在当时足够养活两百万人一整年。

以粮食价格为参照等值换算,550万两大约相当于现在人民币10亿元。

30万两虽说是老百姓一辈子难以企及的,但大概也只是皇室一场歌舞宴席的开销罢了。

清廷已经矮穷挫了,为什么非要买昂贵的克虏伯大炮?

辽沈战役上千门大炮是什么型号炮 10万白银一门大炮(6)

简单说就是国产大炮太差,而克虏伯大炮很强大。

满清自制的火炮射程短、不灵活、质量差,虎门炮台曾有新造40门大炮、检测验收炸膛10门的尴尬纪录。

只能说老祖宗发明的火药,满清不懂得发扬光大。相反,克虏伯大炮战力之强,在近代世界上尽人皆知。

洋务运动兴起之后,清朝战备才开始努力向世界看齐。

而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李鸿章堪称是克虏伯大炮的头号铁粉,在他主持下,从1877年到1896年,清朝累计向德国买了2000门克虏伯大炮,可以说克虏伯大炮几乎就是当时中国海防的代名词。

因此,胡里山炮台的重建,克虏伯大炮自然是必不可少。

相声演员光绪皇帝:买炮很棒,自己掏钱!

辽沈战役上千门大炮是什么型号炮 10万白银一门大炮(7)

1888年闽浙总督卞宝第上折奏请购买克虏伯大炮用于厦门港防卫,光绪帝大笔一挥准奏并点赞奏折里的防卫计划,但同时附上一句“本省自行筹款购买”。

一百块钱都不给?!感觉这光绪帝就像个相声演员!卞宝第接旨时估计表面笑嘻嘻内心MMP。后来他东拼西凑加借款,硬是凑不齐购炮银两。

1890年卞宝第再次奏请拨款,并苦口婆心讲一大堆道理,比如现在提前预购只要三十万两,到时万一打起仗来临时购买要四五十万两。

这样的说辞诱惑力感染力兼具,放现代就是直播带货的模板!可惜光绪帝一看拨款申请的折子就脑瓜疼,于是假装没看见。

卞宝第冷静一想,在前线挨揍的是自己,于是狠下心来了个先斩后奏,和德商签订了购买两门克虏伯大炮的合同。

两任总督一座炮台

辽沈战役上千门大炮是什么型号炮 10万白银一门大炮(8)

谁知道卞宝第签了合同,钱的问题还没处理就病死了。留下这么个大铁锅让继任的闽浙总督谭钟麟背。1891年,背锅侠谭钟麟知道申请专款无望后,脑洞大开来了个反其道而行之的操作。他和德国人说,老子没钱毁约不买了。

德商呵呵一笑扭头就让德国使臣向清廷施压,光绪帝被洋人打怕了只好责成谭钟麟信守合同。

可以说谭钟麟这波骚气的操作让他在光绪帝面前成功赢得了说话的分量,他开始大胆要求朝廷从海防预算中拨款,经过多次申请和多方筹措,总算是筹集够了资金。

两门克虏伯大炮从购买到搬运,包邮总共花费了20多万两白银。一炮10万 。

货到后,清廷请德军设计,马不停蹄开建。

两任总督一座炮台。1896年胡里山炮台终于建成。两座主炮克虏伯大炮分列东西两侧,炮长13.96米,口径28厘米,射程19760米,能360度旋转调整角度。

胡里山炮台的完工,无疑给厦门港防卫带来了质的提升。

一炮没打,大清亡国了

辽沈战役上千门大炮是什么型号炮 10万白银一门大炮(9)

比较可惜的是,这两门洋大炮买回来之后,一直到清朝灭亡也没有打过一炮。

当然没打炮并不代表它没用,1900年,日军又找借口妄图侵占厦门。胡里山炮台守卫们立即将炮口对准日舰和日方领事馆。日军慑于大炮威力,不战而退。

直到炮台建成的40年之后,这两门克虏伯大炮才终于开炮。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军舰再次入侵厦门港,胡里山炮台驻守奋起反抗,克虏伯大炮终于派上用场,并且一炮击中日军“若竹”号军舰,迫使日军撤离厦门海域。

没想到大清亡了,大清的大炮还这么坚挺,关键时刻发挥了奇效。

大炮一斤8分钱,就问你卖不卖?

辽沈战役上千门大炮是什么型号炮 10万白银一门大炮(10)

建国初期我国兴起大炼钢运动,这两门曾经花费20多万两白银的克虏伯大炮,被以每斤8分钱的价格购买并拆作炼钢原料。

历史的偶然总是充满耐人寻味之处,“8分钱一斤”无疑是对“20万两”最无情的羞辱!

大炮拆解过程中,幸得官方及时制止,得以完整保存下其中一门大炮。直至今日成为胡里山炮台景区备受瞩目的镇场之宝。

头条号【街探008】原创首发,未经许可请勿抄袭转载。欢迎关注,分享更多旅途上有趣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