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教香菱学诗。她极力推崇王维、韦应物一派的雅淡,这和林黛玉的性格以及审美有很大关系。诗律从沈宋以下,搜章刻句,辞藻浮华,闲雅平淡被靡漫娇柔代替,还好,到了王维、韦应物,承继建安风韵,古意恬淡,难怪得到林黛玉的追捧。

王维自不必说,素以诗佛著称,其作品淡远脱尘,山水入诗入画,颇有禅趣。“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折柳送君,终有一别,与君共饮,自此两别。这种送别如春日的小雨,清新脱俗又悲情淡淡。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空山不空,有明月,有青松,有清泉,有奇石,但是经过雨水的洗涤,格外疏旷致远,读之心胸豁然开朗,似有源源不断的清新空气扑面而来。

韦应物感叹时光流逝的诗句 韦应物写给朋友的一首七言律诗(1)

和王维相比,韦应物大器晚成。少年时代的韦应物武功不错,曾经做过唐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放浪不羁,好赌好色。安史之乱后,丢了工作,居然想到折节读书,性情大变,一度“为性高洁,鲜食寡欲”、“焚香扫地而坐,冥心象外”,一时传为佳话。

自此武夫韦应物摇身一变,成了诗人韦应物。他以写田园诗著称,语言简儋,恬静秀朗,古意盎然。例如“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曾经做过滁州、江州、苏州刺史, 被人叫作“韦苏州”。他给友人李儋和元锡写过一首言辞恳切的七言律诗,寄予友人恳切希望,就是共同体察民情,关注民生,为百姓做一些实事,这首诗如下:

韦应物感叹时光流逝的诗句 韦应物写给朋友的一首七言律诗(2)

寄李儋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题解:

诗题为“赠李儋元锡”,也就是给作者的两个好友李儋、元锡的赠诗。李儋曾任殿中侍御史,和作者交往密切,友情深厚;元锡,字君贶,是作者在长安鄠县时的旧友。

注释:

1. 春愁:因春季来临而引起的伤春愁绪。黯黯:低沉暗淡。一作“忽忽”。

2. 思田里:想念故园田间,有归隐之意。

4. 邑有流亡:指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还有百姓流亡。愧俸钱:感到惭愧的是自己食的是国家俸禄,却没有办法使百姓安居乐业。

5. 问讯:探望并询问。

韦应物感叹时光流逝的诗句 韦应物写给朋友的一首七言律诗(3)

赏析:

首联“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意思是,去年我们在花开季节匆匆相逢而又分手,到今天又是花开季节,时间流转,疏忽而过,不知不觉又过去一年。

作者首句就用到了“花”,看似写春景 实则写悲情。以花来写告别,其实是在说人生如花,有绚烂也有平淡,有开花也有落花。开花时的人生就是青春壮年,落花时已然是暮年。这是借花开感怀时光流逝,同时抒发对朋友的怀念。

颔联“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在无限的时间里感受世事变化无常,一切都难以预料,而春愁让人感到非常沉重,并且令我常常难以安睡。

韦应物感叹时光流逝的诗句 韦应物写给朋友的一首七言律诗(4)

世界随时都处于变化当中,谁都无法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就像你我一别,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再相见。春天到了,花又开了,一直没有在花开时节再相见,更添春愁,独卧难以成眠。同时“世事茫茫”一语双关,国家的前途和个人的命运都是未知数,所以徒生春愁。

颈联“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年老了,病魔缠身,不得不做好回到故乡归隐田园之计。虽然身居官职有俸禄,没有受冻挨饿之苦,可是看到自己治理的郡县仍然有很多百姓不能安居乐业、转辗流离,心里就觉得十分惭愧,而且无地自容,愧对民生望治。

这是作者慈爱百姓,虽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但是年头不好,粮食歉收,百姓生活困苦,让作者十分不安,他觉得自己拿了国家的俸禄,却没有把工作干好,让百姓失望,对自己治理工作深感失望。范仲淹感怀此二句,叹为“仁者之言”,朱熹读后大为感动,盛称韦应物“贤矣”。

韦应物感叹时光流逝的诗句 韦应物写给朋友的一首七言律诗(5)

尾联“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早就听说你有驾临苏州探望我的打算,我在这里十分殷切的等候你的到来,然而久等不见你的踪迹,又令我徒劳的期盼。这真是上西楼而望月,已经几度圆缺,你却姗姗来迟,怎不令我失望?

作者年老多病,又身在异乡,所以渴望和老友相见,以叙别后情谊,这也说明韦应物重友情,自己居官不自傲,爱民不露痕,肩负为民造福之职责,看到百姓流离在外,非常心痛,这也体现了作者的胸襟和仁心。

韦应物之所以如实讲述自己为官之宦情,是因为他曾经出生于开元盛世,却也因安史之乱流亡在外,所以对盛衰有更多的感触。他也知道流亡在外的凄惨,对百姓更多了几分同情和愧疚。韦应物有心安顿民生,却受制于腐败的朝廷,他在《温泉行》一诗中就慨叹“仰天大叫无奈何”。

韦应物感叹时光流逝的诗句 韦应物写给朋友的一首七言律诗(6)

正是因为作者心中的理想和身处的现实之间,有巨大的反差,理想难以实现,满腔抱负不得施展,韦应物将这种情绪写进诗作中,后期的诗作才越来越恬淡归真,以至于作者像“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作者把自己的心声和盘托出给两个好朋友,期待和友人一起,为国家效力,让百姓安居乐业。


本文为原创,百家号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