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宪法精神 让法治理念浸润人心,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弘扬宪法精神提升法治水平:让法治理念浸润人心?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弘扬宪法精神提升法治水平:让法治理念浸润人心

弘扬宪法精神提升法治水平:让法治理念浸润人心

弘扬宪法精神 让法治理念浸润人心

最高人民法院“宪法宣传周”侧记

□ 本报记者 张晨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良法善治,民之所向。

12月4日是我国第九个“国家宪法日”,也是现行宪法的“40岁生日”。12月4日至10日是第五个“宪法宣传周”,最高人民法院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发布典型案例、“‘云’上看法院,法治在身边”全媒体直播、策划系列专题节目等一系列“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此次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的“宪法宣传周”活动采取线上方式进行,邀请社会公众线上参与、线上游览,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加强宪法学习宣传,让法治理念浸润人心,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以案释法

发挥裁判的规范指引作用

案例是活的法律,能为人们提供行为引领,树立行为规则。近年来,最高法相继发布一系列典型案例,释法明理,明确审判规则,充分发挥司法审判的教育、评价、指引、示范功能。

12月5日,最高法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和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典型案例。该批案例涉及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及公益诉讼等不同诉讼类型,涵盖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等生物多样性保护核心领域,所涉生态要素多、保护范围广、复合程度高、创新意识强,集中体现了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的鲜明特色、专业要求和职能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根基所在,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寄托所在,更是人民法院以司法之力造福人类、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职责所在。

英雄烈士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只有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只有争做英雄才会英雄辈出。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和保障加强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12月8日,最高法发布涉英烈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以司法手段捍卫英雄烈士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此次发布的涉英烈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涉及维护英烈人格利益、烈属合法权益、烈士纪念设施等案件,加大了对英雄烈士人格利益的保护力度,推动落实烈属抚恤优待政策,加大了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力度,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云”端游览

沉浸式感受司法氛围

“网友们,大家好!你们想知道最高法内部什么样吗?法官们是如何办公的呢?智慧法院又是如何运行的?快跟随我的镜头一起去最高法打个卡!”

直播活动“‘云’上看法院,法治在身边”上线一小时,浏览量就突破了220万人次,网友们“顺着网线”走进最高法、北京互联网法院、北京金融法院等10家法院,“沉浸式”感受司法氛围,让普通人对于法院工作有了更深层次了解。

“宪法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出生、上学、工作、退休……每一个人生的重要时刻,都离不开宪法,宪法给予我们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必须履行的义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宪法、遵守宪法。”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督查办(司改办)主任刘书星亲切地跟网友进行交流。

跟随镜头走进最高法智慧法院实验室,映入眼帘的是一棵“长青之树”,也是囊括各种高科技成果的“智慧树”。这棵树上可谓“硕果累累”:庭审语音识别系统、电子卷宗自动生成系统、OCR识别技术为法官提供相似案例推荐……

信息技术与司法审判的深度融合,不仅减少了资源浪费,提高了司法审判效率,而且大大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插上高科技的“翅膀”,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阔步向前。

最高法信息中心主任许建峰介绍说:“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智慧法院实验室的信息综合评估开展多方面的工作,把各类优秀的信息系统,特别是通过测试评估的新系统,在智慧法院实验室进行充分展示,利用智慧法院实验室更好地打造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提高法院数据安全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水平,为全国法院工作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

“这些年,法院通过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建立了一套立案-开庭-送达-调解一站式在线司法服务系统,为公众接近司法,更好地感受公平正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大大提高了司法效率。”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教授谈到智慧法院时更是赞不绝口。

通过云直播的方式,网友们在中国法院博物馆了解和认识宪法的发展及实施脉络,从博物馆中一件件“老古董”、一张张旧照片中感悟共和国波澜壮阔的法治进程;零距离接触专家法官工作室、司法指导中心、适老化法庭、虚拟法庭舱、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等法院特色、亮点工作;感受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沐浴在崇法尚德的文化氛围里。

创新文化

助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忠诚为民、崇法尚德、公正廉洁、刚正不阿、改革创新是新时代人民法院文化的高度凝练,创新发展法治文化、培育法治信仰、弘扬宪法精神,是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今年“宪法宣传周”期间,《大法官开庭》第八季特别节目《4.22亿假币的考问》在央视一套连续播出。节目以纪实、讲述、访谈的形式,聚焦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二级大法官石时态审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单案数额最大的伪造货币案,深度展现人民法院依法公正裁判,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保障货币安全流通,取得了良好成效。

同时播出的还有基层法院全景式纪实节目《人民法庭》,该节目以具有代表性的人民法庭为主要拍摄对象,通过对特色法庭、典型案例的纪实拍摄以及对相关人物的采访,展示了人民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法治文化是国家法治建设的根基所在,唯有不断发展先进法治文化,弘扬宪法精神,方能足音铿锵,不断前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这为推动新时代法治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下一步,最高法将继续推动我国宪法全面贯彻实施,让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之路行稳致远,为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让宪法精神根植于全体人民心中,为新时代伟大复兴之路凝聚磅礴法治力量。

来源: 法治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