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157课,专讲《说文解字》“口”部的一个汉字:名。详情如下:

名。读míng。《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会意字。先看字形演变:

古代人名和字的称呼用法(为什么古人称呼一个人)(1)

(名的字形演变)

我们看,名字在甲骨文里已经出现,分别有一个月亮和一个口组成,到金文与简帛文,字形并未大变,只是由左右结构演变为上下结构。从夕,从口,本义是表示夜晚不能相见以口自名之意,就是人的名字。大致相当于晚上遇到人,互相看不见,自己称呼自己告诉对方。在甲骨文中,“名”只用于地名或者祭名,并不用名的本义。

也有争论:比如王筠的《说文句读》称“(此)《淮南.缪称训》》文也。《左恒公六年传》‘命之曰同’,则名者,父所命也。许君为夕字计,故云自命。”王筠认为《左传.桓公六年》有“命之曰同”的句子,左传上下文是桓公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叫“同”(是其生也,与吾同物,命之曰同),所以,名字是父亲起的,不是自己给自己起的名字。许慎只是因为“名”字中有“夕”字,所以这样说。

古代人名和字的称呼用法(为什么古人称呼一个人)(2)

(《淮南子》书影)

这个争论往深里挖意味不大,因为名字是父亲起好的,还是自己给自己起的,都可以在晚上夜行时,告诉对方。《白虎通.姓名》还有一段关于名的记述:“人必有名,何?所以吐情、自纪、尊事人者也……名者,幼小卑贱之称。”大意是,人一定要有名,为什么呢?用来表达感情,记录事情,用来表达对某事、某人的尊重等……名通常是幼小卑贱的称呼。

关于名与字,再多说两句:中国人除了有名以外,古时候的人还经常有“字”。古时人们一般在小孩生下来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这个名就是“大名”。但是事实上并不严格,也有孩子满月就起名的,也有到了周岁才起名的,另外还有在生下来之前就已经把大名取好的,并无定论,在取“大名”之前还会有乳名(也称童名、幼名、小名)称呼,但有些人的乳名可以持续整个童年、少年时期,也有一些人长大后父母仍然称呼小名。

古代人名和字的称呼用法(为什么古人称呼一个人)(3)

(古代冠礼)

除了名之外,古人还流行取表字,一般是在成年礼(男性行冠礼、女性行笄礼)时取字。在古礼仪之中,名通常只有长辈可以称呼,平辈或晚辈一般仅称字,不称名。这个在书信及较正式场合是非常讲究的,不能马虎。在中国传统中,一个人除了有名与字之外,有时还有自己给自己取的“号”,又称“别号”。“号”是较正式的别名,以言意托志。在儒家文化中,直呼别人的名是无礼行为。故称呼别人时,对有字之人多呼字,有号之人则多呼号,一般不敢直称其名。比如,孙中山先生,他的大名叫孙文,谱名叫孙德明,小名叫孙帝象,他自己又给自己取号叫逸仙、日新、中山樵等,所以,尊称他的就叫他孙逸仙,孙中山;通缉他的清政府,行文就说“叛匪孙文”,这是有文化原因的。

古代人名和字的称呼用法(为什么古人称呼一个人)(4)

(屈原)

关于名的例子如《左传.文公十五年》:“君之先臣督得罪于宋殇公,名在诸侯之策。”大意是:君王的先臣督得罪了宋殇公,名字记载在诸侯的简册上。再比如《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王逸注说:“故赐我以美善之名。”大意是,先王鉴于我初承大任,通过卜卦赐给我美名。

本义之下,名也作动词。两个用法:(1)名字叫做。比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者也。”屈原,名字叫做平,楚国国姓(芈)之人。屈原的名字很复杂,他是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2)直呼其名。《礼记.曲礼上》中记载:“国君不名卿老世妇”,卿老指上卿,世妇地位仅次于夫人的妾。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君不可直呼上卿,世妇之名。再比如《战国策.魏策三》里记载的名母的故事:“宋人有学者,三年反而名其母”宋国有个人出外学习,三年之后回来直接称呼母亲的名字,在中国儒学体系下,这是不对的。

本义之外,名还有很多用法,举常用的说说:

古代人名和字的称呼用法(为什么古人称呼一个人)(5)

(《左传》书影)

(1)命名;取名。比如《左传.宣公三年》:“生穆公,名之曰兰。”再比如《礼记.内则》:“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父亲拉着小儿的右手,含着笑给小儿取名。再比如《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大意是:尧作为君主太伟大啊,浩瀚啊,民众没有办法形容(为之命名)。

(2)事物的名称。比如《论语.阳货》:“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再比如《荀子.正名》:“名定而实辨。”大意是:名称一定确定,那么实际事物就能分辨了。

古代人名和字的称呼用法(为什么古人称呼一个人)(6)

(孔子与子路)

(3)名分;名号;名义。比如《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何晏注引马融曰:“正百事之名。”大意是:子路说:“卫君等待老师去治理国政,老师打算先从哪里入手呢?孔子说:”必须辨证名称!“名正言顺,名分名义要先确定下来的意思。

(4)声誉,名声。比如《晏子春秋.内篇杂上二十五》:”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晏子身高不到六尺,在齐国担任相位,诸侯们都知道他的名声。

古代人名和字的称呼用法(为什么古人称呼一个人)(7)

(晏子像)

(5)出名的,有名声的。比如名将。《庄子.天下》:“名山(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

(6)大。《广韵.清韵》:“名,大也。”《书.武成》:“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孔颖达疏称:“山川大乃有名,名、大,互言之耳。”

古代人名和字的称呼用法(为什么古人称呼一个人)(8)

(名山大川)

(7)名家(流派)。这里的名家,不是有名的人,而是指的战国时的一种以辩论名字为主的思想流派。

(8)名目、种类。《孙膑兵法.五名五恭》:“兵有五名,一曰威强,二曰轩骄,三曰刚至,四曰助忌,五曰重柔。”

古代人名和字的称呼用法(为什么古人称呼一个人)(9)

(孙膑像)

(9)文字。《周礼.秋官.大行人》:“王之所以抚邦国诸侯者……九岁属瞽史,论书名,听声音。”郑玄注说:“书名,书之字也,古曰名。”

(10)用作量词。<1>指人。比如三名战士;五名学生。<2>表示名次。比如,考了第一名。

(11)眉睫之间。《尔雅.释训》:“目上为名。”郭璞注说:“眉眼之间。”比如《诗经.齐风.猗嗟》:“猗嗟名兮,美目清兮。”《毛传》称:“目上为名。”这句诗的意思是:长得多精神啊,美目如水清啊!

古代人名和字的称呼用法(为什么古人称呼一个人)(10)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

(12)通“明”。明白;明亮。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名,假借为明。”比如《墨子.兼爱下》:“分名乎天下,爱人而利人者,别与,兼与?” 辨别一下名目:世界上爱人利人的,是别(相恶)还是兼(相爱)呢?

此外,名还用作姓氏。《广韵.清韵》有载。名的小篆写法如图:

古代人名和字的称呼用法(为什么古人称呼一个人)(11)

(名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157,部分图片引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