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座仅有4万人居住的沿海小城里,某天有一辆载满不明货物的邮轮缓缓经过,对于驾驶这艘邮轮的船长蒙洛迪克来说,这只不过是他又一次为了谋生而完成是顺利航行。

然而,就在船只即将靠近码头时,他却意外地发现有一艘比利时的船只正恰巧在自己的前方:他不耐烦地按下了船只的鸣笛,示意让这只船只让开,以为这样一场船只间短距离正面相遇就可以结束。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在几分钟后,他所处的城市和船只即将迎来人类历史上仅次于广岛原子弹爆炸的灾难,而此次灾难的名字,叫做哈利法克斯大爆炸。那么,它是如何发生的?又为何会成为仅次于广岛原子弹爆炸的灾难?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还请各位帮忙“长按2秒点赞按钮”来个强烈点赞。并且“关注”一下,以后常来,不迷路。

世界第一类危险源(威力堪比原子弹)(1)

(哈利法克斯大爆炸)

哈利法克斯,在什么地方?

在提及这一场事故发生的前因后果前,我们需要知道:事故发生的地点哈利法克斯,究竟是在什么地方?

哈利法克斯是位于加拿大的一座东北部的港口城市,毗邻大西洋,临近北纬50°的它,是世界上气候较为寒冷的城市之一。因此,在这里居住的人口并不是很多,时至今日也仅有40万人左右,但是这也已经是它所位处的新斯科舍省人数最多的地方。在百年之前,哈利法克斯城市内的人数更是寥寥无几,只有3—4万人左右,这也和它本身寒冷的气候有关,以及当时人类保暖技术的限制息息相关。1841年,哈利法克斯才正式建城,且主要用于英军驻扎加拿大的海上和陆上基地。除了可供出口的木材和毛皮外,哈利法克斯城在地图上的显眼之处确实乏善可陈。

世界第一类危险源(威力堪比原子弹)(2)

(哈利法克斯老城)

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哈利法克斯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在一片苦寒之地迎来了自己的春天: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作为英国美洲殖民地的加拿大,因为远离欧陆战场,因此成为了英国等协约国后勤物资运输的大后方,世界各地源源不断的运输货船,让昔日了门可罗雀的哈利法克斯港口城市变得空前繁荣了起来:哈利法克斯的陆地面积虽然仅有5500平方公里,但他所除的地形,却是因为冰川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天然峡湾和溺谷,这让它的海湾入口处就深达26米,港湾的最浅处也可达到15米。

对于这样的深度来说,哈利法克斯无疑是在战争时期为世界各国提供货轮停泊的好去处。然而,有些时候方便也有可能会引来天大的麻烦:盯上哈利法克斯港口城市的,不止有英、法等世界各国的运输船,更有来自德国的潜艇。自从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宣布对英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后,大西洋的重要港口城市:哈利法克斯便也成为了德国海军的目标。因此,为了提防德国潜艇入侵,哈利法克斯在海岸周围部署了密集的防潜网,并在船只通行之时,将防潜网打开。

世界第一类危险源(威力堪比原子弹)(3)

哈利法克斯城设置下的防潜网,最初确实是为城市和货船的安全考虑,但是这也为停泊的船只带来了不便之处:其一,防潜网的部署迟滞了每一艘船只来往的时间;其二,在货运匆忙的情况下,防潜网的守门人很难在打开防潜网的同时,一一检查通行船只上是否存有危险的物品,而这也正让哈利法克斯的防潜网,最终成为了扼死这座北国小城的潜在杀手。

一场仅次于广岛的核爆,凶手竟是一艘法国船

1917年12月6日的清晨,一艘名为“勃朗峰号”的法国运输船在蒙洛迪克船长的指挥下,缓缓驶入哈利法克斯港。在外人看来,这艘在白天匆忙着进入港口的“勃朗峰号”和其他普通的运输船只并没有太多的区别,但是只有蒙洛迪克船长和船只上的人才知道:在这艘船上运输着满船的TNT、苦味酸等易燃易爆的危化品。

世界第一类危险源(威力堪比原子弹)(4)

为什么这艘船只会能如此顺利地通过哈利法克斯的防潜网?因为此时距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已经过去了整整3年的时间,每天看守港口的官员对来来往往的船只已经麻木,因此在注意防潜的过程中,忘记了对船只上的货物进行检查。而对于勃朗峰号来说,运输这些炸药本身就是法国军方交给他们的秘密行动,他们并不愿意让其他国家的人,发现他们运输的炸药。

因此,勃朗峰号就这样从哈利法克斯港口的防潜网成功“蒙混过关”。对于船长蒙洛迪克来说,他只是一个希望把货物运到岸上的生意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只要不影响自己的生意就行:但是,当他真正驶入哈利法克斯的港口时,却发现有一艘正面迎来的船只拦住了他,这艘迎面而来的船只,并不是哈利法克斯当地检查船货的官方,而是一艘同样需要通行的比利时船只。但是,这只比利时船只却在通行的过程中和勃朗峰号一样违反了规定——它并不是和勃朗峰号一样,偷偷在运输危化品,而是错误地占用了靠右侧的航道,让两艘进出的船直接面对面而行。

在遇到了这艘冒冒失失的比利时船只后,船长蒙洛迪克不耐烦地按下了船只的鸣笛,示意对方占错了航道,应该是让自己先行通过。但是,这艘占错航道的比利时船只却也理直气壮,按下了两次鸣笛,示意自己有紧急情况,需要先行通过,因为这一艘船只是一艘救援船。无奈之下,不愿继续僵持下去的船长蒙洛迪克把勃朗峰号船稍微右靠,为这艘比利时救援船让开一条通道,在它通过之后,自己再进行通过。

世界第一类危险源(威力堪比原子弹)(5)

因此,在得到了勃朗峰号靠右停泊的示意后,这艘比利时救援船便大摇大摆地向哈利法克斯港开了出去,但是蒙洛迪克船长立即发现了事情的异常:因为这艘开船心切的比利时船只还没等勃朗峰号完全停靠在右岸,就直接朝自己冲了过来,而且似乎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尽管勃朗峰号的船长蒙洛迪克已经让船向左舷方向偏离,但却依然没能阻挡住横冲直撞的比利时救援船:8时45分,勃朗峰号与这艘比利时救援船相撞。

在两艘船只相撞后,皮糙肉厚的勃朗峰号似乎并没有什么损伤,但是更大的危机却在后面:整个船只甲板上装满了苯的货桶,被这艘比利时船只撞了个底朝天,易燃的苯从桶中溢出,迅速流淌满了整个勃朗峰号上。当时比利时船只上的船工,以及海岸周围的人都以为这不过是一起十分普通的碰撞,但只有知道船只上装满了的货物是什么的船长和船员们才深知问题的严重性,他们立即组织起来,对船只进行抢险救火:在被比利时救援船撞坏的勃朗峰号上,发动机出现了损坏,而损坏发动机所冒出的热气,将很有可能点燃易燃的苯。不久以后,勃朗峰号上便冒出了滚滚黑烟,这让船只上的员工都焦急了起来。

世界第一类危险源(威力堪比原子弹)(6)

但是,岸上围观的看客们,却和船只上着急救火的船工是全然不同的心境:这些在哈利法克斯居住的市民们,每日看到的除了来来往往的船只,就是毛皮和木头,从来没有看到过让这么多人如此匆忙,而且船只还冒着巨大滚滚黑烟的新鲜事。有数千名市民十分好奇,前来哈利法克斯的港口附近一探究竟,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船只的状况:然而,他们也并不知道这艘船上装载的东西究竟有多么危险,因为是战时的秘密运输,因此在勃朗峰号上没有任何涂有危化品的标志,而这也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9时04分,哈利法克斯港口的悲剧发生了:再也无法承受高温和苯的勃朗峰号发生了剧烈的爆炸,在爆炸的中心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而爆炸所产生的强大冲击波则以每秒1000多米的速度迅速传播开来,距离爆炸现场仅有5.6公里的货桶,在这一轮高温的巨大爆炸中直接熔化掉,而爆炸中心正在抢救船只的员工也几乎在爆炸的一瞬间就从人间蒸发。船只上重达半吨的小号船锚被巨大的冲击波直接抛向天空,飞到了3.2公里以外的地方。而前来观看船只状况的看客,以及停泊在周围的船只也未能幸免于难:一艘捕鲸船上的渔民们全部被炸死,而城市周围的居民们则被爆炸溅射起来的碎玻璃万箭穿心。

世界第一类危险源(威力堪比原子弹)(7)

据统计,整场爆炸让哈利法克斯港有1782人确认死亡,大约9000多人受伤,有超过12000座建筑因为爆炸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整个爆炸过程,大约释放了2.9千吨TNT的等效能量,创下了人类历史上非核爆灾难的破坏力最高的记录。

铭记灾难,铭记英雄

然而,每当哈利法克斯的人们回忆起这场可怕的灾难,总会感慨如果不是一名叫帕特里克·文森特的铁路调查员英勇献身,恐怕哈利法克斯大爆炸的人员数量将会更多。这名铁路调查员的一名朋友刚好在勃朗峰的船只上工作,并且通过各种途径告知了他船只可能会爆炸的危险。

世界第一类危险源(威力堪比原子弹)(8)

在得知了船只的具体情况后,特里克·文森特的第一反应是逃离哈利法克斯,但是他在逃跑的过程中,忽然想起了一辆旅客列车会途径哈利法克斯港口,他便立即折返了回去,向旅客列车拍下了电报,电报的内容是:

“在哈利法克斯的6号码头,有一艘弹药船,这艘船只很有可能会发生爆炸,请不要再向前行驶。这可能是我的最后一封电报,再见,孩子们。”

虽然列车长对这封突如其来的电报将信将疑,但最终还是按照这封电报及时停下了途径哈利法克斯港口的列车,这让列车上的300多名乘客性命得以保全,而哈利法克斯港口的逆行者特里克·文森特则死于这场爆炸当中。

在今天,哈利法克斯的人们依然没有忘记了这场空前的灾难,更没有忘记这名逆行的英雄。哈利法克斯的市民,为这场灾难修筑了灾难钟,每到一年的12月6日,钟声便会敲响,让哈利法克斯的市民们永远铭记那段因为一时疏忽而遭致的可怕岁月,更铭记那些在灾难中英勇牺牲的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