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给大家介绍过罗马帝国的历史,但只说到了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为止的部分。关于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拜占庭帝国的历史,一直还没有时间和大家系统地聊一聊。
所以,今天咱们就具体地来说一说拜占庭的故事,一是把罗马篇中剩下的部分给续上一个完整的句号,二是补充完整小亚细亚地区的历史脉络,以方便下次给大家介绍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拜占庭帝国
另外,在说拜占庭之前,咱们要先补充一个概念,就是关于“拜占庭”这个名称。其实在历史上,拜占庭帝国从来没有称呼自己为“拜占庭”,而是一直以“罗马帝国”来称呼,拜占庭人也是自称为罗马人。
之所以会有“拜占庭”这个称呼,主要是因为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建立新都君士坦丁堡时,选址是古希腊的一个名叫“拜占庭”的殖民城市(今天的伊斯坦布尔)。因此在西罗马灭亡后,部分标榜自己才是罗马正统的欧洲国家就会称呼东罗马帝国为拜占庭,后世史学界为了区分东、西罗马,也会直接称东罗马为拜占庭。
不过一些继承了拜占庭衣钵的国家则没有做这个区分,比如俄罗斯、希腊和土耳其,在他们的史学概念中,东罗马帝国就是罗马帝国,没有什么拜占庭。
现在弄清楚了这个概念之后,那咱们就开始认识一下这个人类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跨越了古典时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直到世界近代史都开始了才灭亡的千年“老妖”——拜占庭帝国。
罗马的分裂和拜占庭的崛起在罗马篇中,咱们谈到过在罗马晚期,整个帝国局势动荡,内忧外患,几经分裂,最后在公元328年,君士坦丁大帝才再度统一了罗马。两年后他将首都从罗马迁到新都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也出现了最后一个中兴局面。
君士坦丁大帝
但在君士坦丁死后,帝国内部的奴隶问题、宗教问题、民族问题又变得尖锐了起来,帝国外部又不断遭到哥特人、法兰克人、汪达尔人等日耳曼蛮族的入侵,罗马又迅速衰落了下去。
为了解决这个庞大帝国所遇到的问题,罗马人认为必须要提高行政效率,以加强直接管理的方便。在公元395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临终前再次将帝国一分为二,分给了自己的两个儿子——阿卡狄奥斯和霍洛里乌斯。
阿卡狄奥斯成为东部的皇帝,定都君士坦丁堡,建立东罗马。而霍洛里乌斯则成为西部的皇帝,定都米兰,建立了西罗马。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分开后的东、西罗马经历了完全不一样的命运。
东罗马因为地处亚欧交界处,靠着繁荣的商业贸易,支撑起了帝国维持运转的财政开支,而且也有足够的金钱用来打发走过境的蛮族,整体上保证了帝国的稳定局势。
而在西罗马这边,因为奴隶制的高度发展,贫富差距特别严重,奴隶起义不断,罗马的公民制度基本崩溃。再加上瘟疫肆虐和日耳曼蛮族的入侵。最终在公元476年,西罗马的最后一个皇帝罗慕路斯被日耳曼雇佣军首领奥多亚克给罢黜,西罗马就此宣告灭亡,西欧也就诞生了数个蛮族国家。
东西罗马的分裂
在西罗马刚灭亡的时候,拜占庭是有想过光复西边故土,但是此时的拜占庭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是当时周边的匈奴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等一众蛮族的力量都正处于上升期,战斗力惊人的爆表。二是拜占庭此时正陷入了和波斯争夺东方商道的长期争霸战争中,无法再开辟第二条战线。
因此,此时的拜占庭只能默认了这个既成事实,还册封了东哥特人的首领狄奥多里克为意大利国王,在面子上保存了最后一点帝国自尊。
直到五十年后的公元527年,拜占庭帝国迎来了其历史上的第一位大帝——查士丁尼一世,帝国才开始从面子到里子,全面的拿回了“罗马人的尊严”。
查士丁尼继位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之前占领的波斯土地全部退还给了波斯,又向波斯赔偿了大量黄金,答应每年给波斯进贡,得以结束了双方近百年的战争。
然后,查士丁尼所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把东边的军队调回了西边,准备收复罗马的故土。他派出拜占庭名将贝利撒留率领军队,一路西征,前后用了十余年时间,灭亡了汪达尔王国和东哥特王国,恢复了对北非和意大利的统治,而且还迫使西哥特王国将西班牙半岛东南部割让给拜占庭。
自此,拜占庭帝国在查士丁尼一世手中,基本上恢复了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大部分疆域,再次将地中海变成罗马帝国的内海。
查士丁尼时期的拜占庭疆域
但是查士丁尼最大的功绩并不是开疆扩土,而是整理了自罗马建城以来所有法律、法规、敕令,并编撰了一系列法典,这些法律文献最后被统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成熟阶段,也成为了今天世界各国法律汇编和制定的蓝本。
另外,关于查士丁尼,还值得一说的就是他的皇后——迪奥多拉。
迪奥多拉原本是个竞技场里面的舞女,因为长得很漂亮,吸引了许多拜占庭公子哥的爱慕,迪奥多拉也常年和这些公子哥保持暧昧关系,并和一个高级官员生下了一名私生子。
后来,艳名远播的迪奥多拉也吸引了当时年轻的查士丁尼,查士丁尼不在乎迪奥多拉的曾经,也不顾家里人的反对,娶了迪奥多拉为妻。
查士丁尼登基成为皇帝后,很多贵族和平民就经常在私底下议论皇后的风流史。查士丁尼为了堵住众人的口舌,也为了表示对迪奥多拉的真爱,宣布迪奥多拉为帝国的共治者。这有点类似于中国的唐高宗和武则天的“二圣临朝”,共治天下一样。
查士丁尼和迪奥多拉
迪奥多拉也不负查士丁尼的期望,在位期间做了许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民族的事情,成为了查士丁尼的贤内助。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查士丁尼登基早年,拜占庭爆发了赛车党领导的尼卡暴动,市民们烧毁了圣索菲亚大教堂,还一度围攻皇宫。当时年轻的查士丁尼受到惊吓,已经将皇宫的珠宝都搬上了船,准备逃到非洲去。
这时迪奥多拉对查士丁尼说了一段被各种史料都记载的话:“头戴皇冠的人不应该在失败时苟且偷生,紫袍是最美丽的裹尸布!”(紫袍是拜占庭贵族服饰)
查士丁尼听到这番话后感到很是羞愧,选择留了下来,采取了武力镇压和金钱收买的方法,最终平息了这场市民暴动。
也正是迪奥多拉这种刚硬的性格,深深影响着查士丁尼在位前期的各种政策,帮助他取得了“大帝”称号。而且在这之后,二人都成为了东正教的圣人,每年接受教徒的纪念。
镇压了尼卡暴动的查士丁尼和迪奥多拉
在公元548年,迪奥多拉去世后,查士丁尼变得优柔寡断、意气全失,开始全面转向保守,停止了他光复罗马的梦想,在全国各地大兴土木,只为了修建堡垒,抵御蛮族的入侵。
可是战争烧钱快,修堡垒也烧钱快,而且罗马人打仗,只要一旦胜利,就从被征服地区搜刮很多钱财来打消人们的厌战情绪,但是修堡垒却没有什么收获,只能不断的耗费人力和物力。
没钱之后,查士丁尼还向贵族和平民借贷,继续搞工程建设,导致了帝国财政恶性循环。再加上这一时期,鼠疫流行,自然灾害频发,人们的日子更是苦不堪言。
拜占庭与波斯的争霸战争公元565年,查士丁尼大帝去世,因为他和迪奥多拉只有女儿没有儿子,最后皇位由他的侄子查士丁继承,称为查士丁二世。
查士丁是个仁君,继位后停止了各种工程建设,减免赋税,又裁撤各地驻军,减少军费开支,陆续把他叔叔查士丁尼借的贷款给还了。
可是这样一来,国家不仅更穷了,而且武装力量大大下降。日耳曼的一支伦巴底人趁机又将意大利占据,建立了伦巴德王国。其余被查士丁尼收复的地区,分裂势力也在不断上升。
拜占庭和波斯
面对帝国的财政危机,查士丁二世只能把目光瞄向富有的东方,开始和波斯争夺丝绸之路的商业据点,停止了给波斯上贡。波斯也以拜占庭违约为借口,向拜占庭宣战,于是双方战事再起,史称“丝绸战争”。
曾经辉煌时期的拜占庭也只能和波斯打个平手,现在的拜占庭根本不可能是波斯的对手。
最终,拜占庭被波斯胖揍了一顿,查士丁还是只能赔偿了一大笔钱,和波斯达成了停战协议。
内忧外患,加上接连的打击,把查士丁逼成了精神错乱,完全丧失了执政能力,不得不提前退休。
可是,查士丁和他的皇后索菲亚没有后代,于是索菲亚推荐了查士丁的远方亲戚提比略为副皇帝。
提比略之所以被索菲亚给推荐,因为他们二人是情人关系。等到查士丁完全疯了后,提比略就掌握了帝国政权,在公元578年,他直接登基成为皇帝,称提比略二世。
提比略二世在位时期,波斯再次入侵,而且这个时候,西北边的斯拉夫人也开始南下,不断骚扰拜占庭的边界。此后,斯拉夫人就成为了拜占庭的一大心头之患。
古斯拉夫人的分布
提比略二世在位四年就去世了,同样因为没有儿子,皇位就由他的女婿莫里斯继位。
莫里斯之前就是负责波斯战争的主帅,所以在莫里斯登基后,拜占庭和波斯的战争进入了高潮阶段。最终因为波斯爆发内乱,选择对拜占庭臣服,双方才结束了长达二十多年的丝绸战争。
在波斯内乱时期,波斯国王库斯老二世被迫逃到拜占庭,请求拜占庭的帮助。这一事件过程我在波斯篇中有过细说,这里就不展开了。最终的结果就是,莫里斯平定了波斯的内乱,还和波斯结成了联姻关系,双方也实现了和平。
之后,莫里斯开始征讨西北边的斯拉夫人,成功的保住了帝国西边的疆土。
不过此时拜占庭财政危机还是没有解除,莫里斯就开始克扣军队的军饷,打算以缩减军费的方式来节省开支。
握有武器的士兵可不是普通老百姓,被莫里斯这么一搞,许多地区的军人都发生了兵变。
其中一支叛军的首领福卡斯来到君士坦丁堡和莫里斯谈判,结果谈判没有成功,福卡斯直接率领叛军冲进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士兵也跟着叛乱。
最终莫里斯及其所有皇室成员被杀死,福卡斯成功登上皇位,查士丁尼王朝宣告终结。这次事件被称之为“福卡斯之乱”。
拜占庭士兵
福卡斯作为叛军首领登上皇位,自然引起其他叛军和各省总督的不满,更何况福卡斯还是一个暴君,基本上每天都有人死于他的屠刀下,所以此时的拜占庭完全陷入了动乱之中。
另外,波斯皇帝库斯老二世也以为岳父莫里斯报仇为名,大举进攻拜占庭。因为福卡斯很不得民心,所以波斯一路上都打的很顺利,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顽强抵抗。
不过比波斯速度更快的是阿非利加行省总督的军队。阿非利加行省总督老希拉克略在公元608年开始起义,由于自己年纪太大,所以军队由他的长子小希拉克略率领,兵分两路,一路走陆地从埃及过中东,一路走海陆直抵君士坦丁堡。
面对内忧外患的福卡斯变得更加暴躁,连他的亲人都背叛了他。公元610年,小希拉克略包围了君士坦丁堡,福卡斯的女婿和一批元老贵族亲自打开城门,“献上”了福卡斯。小希拉克略也在这一年登上皇位,开创了希拉克略王朝。
这一时期,拜占庭帝国已经被波斯占去了一大片领土,可是打着为岳父报仇的波斯国王库斯老二世眼看形势一片大好,决心直接灭亡拜占庭。
而希拉克略通过宗教的形式,组建了一支基督教军团,以“圣战”的名义开始反击波斯。
希拉克略和基督教军团
在宗教旗帜下,希拉克略的这支圣军战斗力十分强悍,数次杀入波斯境内,很快就扭转了战争形势。
最终在627年的尼尼微战役,希拉克略歼灭了波斯主力,波斯不得不放弃之前所占领的全部领土,选择向拜占庭求和。
而这次战争也是拜占庭帝国和波斯萨珊王朝之间最后的一场战争,随后波斯的政坛动荡,国王更替频繁,国力呈直线下滑趋势。而拜占庭帝国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国力消耗也巨大。
拜占庭的宿敌——阿拉伯和保加利亚就在拜占庭和波斯两大帝国衰退之际,阿拉伯帝国这匹黑马横空出世,开始迅速向外扩张。无论是拜占庭还是波斯,两个老牌帝国都被阿拉伯碾压,动乱不堪的波斯在不久后就被阿拉伯灭亡了。
而拜占庭也好不到哪里去,才刚刚从波斯手中抢回的西亚地区,很快就一个接一个的沦陷,成为了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
公元641年,希拉克略驾崩,埃及守军士气下降,最终连埃及这块一直被罗马帝国视为“肥羊”的省份也被阿拉伯人拿下了。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希拉克略死后,他的儿孙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夺嫡事件,最终在公元668年,他的重孙君士坦丁四世继位后,帝国政权才算安定下来。
君士坦丁四世在位期间,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建立,国力达到鼎盛阶段,而且阿拉伯海军也已经组建完成,拜占庭的历史也迎来了第一次亡国危机。
公元674年,阿拉伯海陆两军围攻君士坦丁堡,这场围城战整整持续了四年。最终拜占庭在第四个年头终于憋出了那个年代的大杀器——希腊火。
678年,双方展开海上决战,拜占庭士兵首次运用了这个黑科技,对着阿拉伯的舰队就是一顿狂烧,而且火喷到哪里就烧到哪里,落到水上都不会熄灭,导致阿拉伯舰队大败,基本上全军覆没。
关于“希腊火”到底是什么?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其中有一个比较可靠的猜测就是“石油说”。
据说,当时叙利亚炼金师加利可斯是个虔诚的基督徒,在叙利亚沦陷后,他开始逃往君士坦丁堡,途经小亚细亚地区时发现了一种黑色的粘稠液体。加利可斯原本是打算把这种黑色液体用于炼金的,最后通过各种实验操作,结果发现了这种液体的可燃性,于是就将其用在了战争中,发明了所谓的希腊火。
希腊火
凭借希腊火这个黑科技,拜占庭不仅化解了亡国危机,而且展开了对阿拉伯的全面反攻,并且屡战屡胜。
阿拉伯陆军在西亚地区遭到重创,不得已选择求和,被迫与拜占庭签订了三十年的合约,同意每年向拜占庭皇帝进贡,这也是阿拉伯人崛起以来第一次遇到失败。
阿拉伯人的臣服,使得拜占庭威望极大增加,斯拉夫人和阿瓦尔人等一批蛮族纷纷向拜占庭派遣使节,承认了拜占庭的宗主权。
可是,还有一支蛮族——保加尔人,他们在拜占庭和阿拉伯交战之际,占领了今天保加利亚和马其顿的大片土地,他们不仅不退还拜占庭的土地,而且还不承认拜占庭的宗主地位。
于是,刚刚打败阿拉伯,正在意气风发的君士坦丁四世决定教训一下保加尔人。
但是没想到保加尔人异常的难打,君士坦丁四世最终选择了放弃,承认了保加尔人建立的国家——保加利亚第一帝国。
保加利亚第一帝国
公元685年,君士坦丁四世去世,他的儿子查士丁尼二世继位。
这个查士丁尼二世一生坎坷,在694年被叛乱军官推翻,希拉克略王朝就此终结,拜占庭帝国进入了二十年无政府期。
这个时期,并不是说拜占庭没有皇帝,相反全国到处都是皇帝。其中,除了查士丁尼二世复辟过一次又被推翻外,其他的每一个皇帝都是篡位的。
直到公元717年,一个牧民出身的将军立奥三世在阿拉伯人的支持下平定了各地叛乱,取得了皇位,开创了伊苏利亚王朝为止,才结束了拜占庭的混乱。
在拜占庭混乱期间,阿拉伯占领了许多拜占庭的领土,被占领地区的东正教牧首纷纷跑到君士坦丁堡,在君士坦丁堡及其周围地区修建了很多教堂,竖立了许多耶稣像,让信徒们来朝拜和捐献贡品。
原本教会就享有免税的特权,所以教会人员一直都是帝国内最富有的人群,这样一搞,教会就更加有钱,许多老百姓也纷纷出家做神职人员,导致国家更难收到税款。
于是利奥三世两度下令反对供奉圣像的诏令,开启了声势浩大,延绵百年的圣像破坏运动。
圣像破坏运动,又称毁坏圣像活动
立奥三世不仅毁坏圣像,没收教会土地,逼迫修士还俗,而且又将这些土地和财产分为军队和贵族,从而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可谓是一石二鸟之计。
伊苏利亚王朝的后继之君,基本上都延续了立奥三世这一套操作,通过不断打击教权的方式来加强皇权,直到末代君主依琳娜女皇时,才发生了改变。
伊琳娜女皇是拜占庭帝国和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女皇,他原本是伊苏利亚王朝第四个皇帝立奥四世的妻子,因为四世早逝,而他和伊琳娜的儿子君士坦丁六世尚小,所以四世临终前就让伊琳娜摄政,做了副皇帝。
在伊琳娜摄政早年,一直受到来自其他皇室成员的挑战,伊琳娜不得不借助一直被打压的教会作为自己的支柱,平定了皇族中的内乱。
因此,伊琳娜和教会成为了同盟,下令停止了圣像破坏运动,转而宣布破坏圣像者为异端。
圣像破坏运动
后来,随着君士坦丁六世的长大,他开始不愿意被母亲摆布,想要获得亲政的权力。伊琳娜和中国历史上许多摄政的太后一样,不愿意交出手上的权利。
但是因为伊琳娜支持教会,反对军方占领教会财产,所以军方就站到小皇帝一边。最终,君士坦丁六世借用武力结束了伊琳娜的摄政,将伊琳娜流放出皇宫,实现了亲政。
伊琳娜虽然被流放,可是她在宫中还有很多支持者,这些人整天给君士坦丁六世洗脑,让他看在母子关系的份上,接回伊琳娜继续做副皇帝。最终,小皇帝听从了建议,接回了伊琳娜。
君士坦丁六世在位期间,和保加利亚的战争中屡屡失败,军方开始对他产生了失望。之后他又因为不满意伊琳娜安排的婚姻,打算和皇后离婚。而离婚这种事情在当时的基督教会里是不被允许的,因此他又得罪了教会。
失去军方和教会支持的君士坦丁六世成为了孤家寡人,伊琳娜看准了时机,在公元797年,伊琳娜逮捕了自己的儿子,刺瞎了君士坦丁六世,并将其废除,伊琳娜最终成为了拜占庭唯一的皇帝。
伊琳娜女皇
可是拜占庭和欧洲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女皇,伊琳娜称帝还在不能被很多人接受。更重要的是罗马教廷以伊琳娜没有资格做罗马人皇帝为由,在公元800年,罗马教廷册封了此时西欧崛起的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为“全罗马人皇帝”。
伊琳娜为了获得皇位的正统性,在802年向查理大帝提出联姻请求,查理大帝也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于是派人上君士坦丁堡提亲。但是查理曼的提亲队伍还没见到伊琳娜,伊琳娜就被贵族们推翻了。
如果这个查理曼和伊琳娜真的能结婚的话,东、西罗马还真的有可能再度迎来统一。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走向鼎盛时期的拜占庭伊琳娜被废之后,拜占庭在六十多年里改朝换代三次,换了七个皇帝。直到公元867年,宫廷亲军首领巴西尔通过政变手段夺得皇位,结束了动乱,拜占庭的历史也终于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
巴西尔出身在拜占庭的马其顿军区,从小在这里长大,因此得到一个外号叫“马其顿人”,所以他开创的王朝也被叫做马其顿王朝。
巴西尔一世远征阿拉伯人
巴西尔一世在位期间,数次远征阿拉伯,占领了幼发拉底河流域,又派军远征意大利,收复了意大利半岛南部和西西里岛,基本上阿拉伯人在地中海的势力全部被驱逐,拜占庭完全控制了地中海的制海权。
而且巴西尔一世特别重视立法,他在位期间整理了自查士丁尼一世开始的法律,用希腊语编纂了一本简短又实用的法典——《希腊法典》,此后一直被拜占庭各朝代沿用。
巴西尔一世去世后,帝国由他的两个儿子共治,但是两个儿子都很短命,最终在公元913年,他年幼的孙子君士坦丁七世继位。
君士坦丁七世继位时才七岁,帝国权力基本是被将军出身的罗曼努斯父子掌握,七世则退居二线,专心搞起了学术研究,写了许多著作,成为了拜占庭历史上文化成就最高的皇帝。
君士坦丁七世直到四十岁时,在人民的拥护下推翻了罗曼努斯父子,开始亲政。在亲政后,他又将学术研究和政治结合,写出了著名的《帝国行政论》一书。
君士坦丁七世死后,由于他的继承人罗曼努斯二世死的比较早,帝国内部又开启了一番帝位争夺战,期间出现了依靠太后继位的两个外姓将军,不过最后在976年,君士坦丁七世的长孙巴西尔二世凭借正统身份,又续上了马其顿王朝的历史。
巴西尔二世
巴西尔二世从小在宫廷政变中长大,深刻知道军事贵族对皇位的威胁,而且在他刚继位的时候,帝国内最有势力的两个军事贵族也开始造反,准备夺权。
当时只有十八岁的巴西尔二世面对这种情况,知道单靠自己的力量是摆不平的,于是他开始寻求外援,派人向罗斯公国的弗拉基米尔求助,并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弗拉基米尔大公。
弗拉基米尔得知联姻消息后非常高兴,因为当时的斯拉夫人比日耳曼人更加不开化,一直被欧洲各民族视为“蛮族中的蛮族”,迎娶拜占庭公主,可以说是极大的荣誉,的确这场婚姻也给罗斯公国带来了极大的威望。
之后,弗拉基米尔大公不仅帮助拜占庭平息了内乱,而且还带领罗斯公国皈依了东正教。
平定内乱后的巴西尔二世,进行了一系列针对贵族的改革,使得贵族完全丧失了招兵买马和皇帝对着干的资本了,而且平民在改革中得到了贵族的许多土地和财富,不仅老百姓变得富裕了起来,拜占庭的国库也跟着充盈了起来。
率军作战的巴西尔二世
另外,在巴西尔在位时期,拜占庭的两大宿敌——阿拉伯人和保加尔人,也同时入侵帝国。巴西尔亲自率军两边来回对线,经过数年的战争再次把阿拉伯打服,双方签订了和约。
对于保加尔人,巴西尔却穷追猛打,势必要除掉这个隐患,在1014年双方进行决战,爆发了克雷西昂之战,拜占庭取得大胜,俘虏了一万多名保加利亚军,巴西尔一世命令每100名俘虏中,挖去99个人的眼睛,然后又将这批俘虏放回去。
那场面可是相当血腥,一万多名“瞎子”齐刷刷回到保加利亚,保加利亚国王直接被吓傻,不久后就去世了。在1018年保加利亚第一帝国灭亡,拜占庭再次恢复了对巴尔干半岛北部地区的统治,巴西尔二世因此也获得了“保加尔人屠夫”的称号。
巴西尔二世在位50年,是拜占庭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在位时期也是拜占庭在军事、文化、经济各方面的全盛时期,疆域面积也达到了自查士丁尼王朝后的最大的一次。
但是,巴西尔或许在小时候经历了他母亲擅权、两度勾结外姓将军夺权等一系列的影响,导致他一生都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
巴西尔二世时期的拜占庭疆域
在公元1025年,巴西尔二世去世后,他的兄弟君士坦丁八世继位。可是他们两兄弟性格一点也不像,巴西尔二世在是个勤政又优秀的皇帝,但是君士坦丁八世却整天吃喝玩乐,不喜欢管理国家,又把权力交给了贵族们。
巴西尔二世打压贵族加强皇权的成果就被他弟弟给再次弄丢了,贵族势力又开始强大起来。
君士坦丁八世没有儿子,在位四年就去世了,他的女儿和女婿们不断争夺皇位,巴西尔二世留下的“遗产”也在动乱中被彻底破坏了。
公元1057年,科穆宁家族的伊萨克结束了动乱,开创了科穆宁王朝。但是科穆宁王朝并不是延续的,因为伊萨克一世在位才两年就被另外一个军事贵族家庭——杜卡斯家族,夺得了皇位。
这一时期,一直存在科穆宁家族和杜卡斯家族,两大军事集团之间一再在争夺皇位,杜卡斯王朝只存在了八年,共历五帝就在混乱之中结束了统治。
拜占庭的军事贵族
最终,科穆宁家族的阿莱克修斯取得最后的胜利,暂时统一了拜占庭,恢复了科穆宁王朝的统治。
千年帝国的终结这个时期的拜占庭国势已经大不如从前,而且东边的塞尔柱突厥人开始强大起来,不断吞噬拜占庭在亚洲的领土,还丢失了基督教的圣地——耶路撒冷。
面对这种情况,阿莱克修斯一世跑到罗马,请求教皇的帮忙。于是在教皇的号召下,公元1096年,西欧各国贵族和普通老百姓纷纷组成联军,以收复耶路撒冷为目标的十字军东征就这样开始了。
虽然拜占庭请来了所谓的援军,但是这些军队从拜占庭经过时,到处扰民,搜集所谓的“军饷”,弄得拜占庭全国上下不得安宁。
随着十字军的东来,许多欧洲国家,特别是威尼斯、热那亚和佛罗伦萨等商业城邦开始在地中海东岸和拜占庭沿岸建立商业据点,获得了无数的财富,他们开始萌生了取代拜占庭,直接控制欧亚贸易航线的想法。
十字军骑士
另外,拜占庭在十字军东征之前,答应给十字军进行后勤补给,以及必要时进行救援的承诺。但是在战争中,拜占庭几乎没有对十字军进行援助,而且在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的时候,甚至连补给都不给。
所以十字军在征服了巴勒斯坦地区之后,并没有按照协议将这些地区还给拜占庭,而是建立起了许多个基督教国家。
拜占庭和这些国家之间的矛盾也越积越深,到了1185年,科穆宁王朝绝嗣后,安杰洛斯王朝建立,这个王朝总共才二十年,但是换了四个皇帝,政治非常动荡。而且这个时候,保加尔人再次独立,又建立了保加利亚第二帝国。
1202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路过拜占庭时,拜占庭争夺皇位的各方势力开始勾结十字军,想让这些军队帮助自己夺位。本来对拜占庭财富就垂涎欲滴的十字军当然不会放过机会。
在1204年,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十字军洗劫了这座当时基督教世界中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之后又在拜占庭的废墟上建立了拉丁帝国。
拉丁帝国
这段时期,拜占庭的皇室纷纷流亡跑到了外面,在拉丁帝国周围建立了尼亚西帝国、特拉比松帝国和伊庇鲁斯专制国。这几个国家都是安杰洛斯王室后裔或者外戚所建立,都在想办法收复君士坦丁堡,重新光复罗马帝国的荣光。
其中,最为强大的是尼西亚帝国,这个国家的第二个皇帝约翰三世,他的经历非常像中国历史上的后周世宗柴荣。
柴荣以郭威养子的身份继承了帝位,约翰三世以前任皇帝的女婿身份继位。柴荣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强了后周的力量,差点完成了统一;而约翰三世也是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经济,鼓励文艺复兴,差点光复君士坦丁堡;两人都在即将完成大业时去世,到头来给别人做了嫁衣。
后周那边是赵匡胤黄袍加身夺取政权,建立了北宋,在柴荣的基础上完成了统一;尼西亚的末代皇帝也被将军海米尔八世篡权,在此基础上恢复了拜占庭帝国。
1261年,米海尔八世光复君士坦丁堡,建立了拜占庭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王朝——巴列奥略王朝。
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
虽然君士坦丁堡光复了,可是这个曾经豪华无比的帝都,已经被西欧人搞得乌烟瘴气,大量珍宝和文物被拉丁人搬回了西欧,留给拜占庭的是一个破败不堪的城市。
米海尔八世下令放弃所有拉丁人的习俗,恢复了原先拜占庭的仪式和机构,并重新修建了东正教教堂,鼓励罗马人回到君士坦丁堡居住。
尽管拜占庭在修修补补中,又重新站稳了脚跟,但此时的拜占庭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令居闻风丧胆的欧洲大哥了。
这个时候,西边保加利亚第二帝国正在鼎盛时期,不断蚕食拜占庭在欧洲的领土,东边的蒙古人也迅速崛起,横扫了整个西亚和东欧。另外,新生的拜占庭还要面对威尼斯、荷兰等一众欧洲国家要恢复拉丁帝国的威胁。
米海尔八世为了自保,主动派使者向蒙古帝国示好,每年给蒙古送去大量的贡金,和蒙古帝国结成了同盟。
确实,在蒙古帝国的保护下,西欧国家还是不敢轻易对拜占庭动手,而且蒙古大军还帮助拜占庭打退了保加利亚人的入侵。
米海尔八世
但是,长期的战争和对外大量的贡金,让拜占庭国库再次亏空,米海尔八世害怕人民暴动,所以不敢直接增加赋税,而是以增发货币来解决财政危机。
从这开始,拜占庭直到灭亡为止,每一代皇帝都以增发货币的手段来解决财政亏空的问题,导致物价不断上涨,加速了拜占庭的灭亡。
另外,米海尔八世为了重点保卫在欧洲的地盘,撤走了许多在亚洲地区的驻军,导致在他晚年时期,亚洲领土基本丧失殆尽,拜占庭也就逐渐退出了亚洲的舞台,为后世奥斯曼人的崛起提供了发展空间。
公元1282年,米海尔去世,他的儿子安德罗尼卡二世继位。在安德罗尼卡二世在位期间,奥斯曼帝国在1299年正式建立,之后不断侵蚀拜占庭和周边的国家,迅速成长为一个大帝国。
关于奥斯曼帝国的由来和崛起,我们放到下一期的土耳其篇中在为大家细说,这里我们继续说回拜占庭,看看拜占庭最后是怎样走向灭亡的。
奥斯曼建国时的拜占庭疆域
在安德尼罗卡二世时期,他为了节省开支,直接解散了所有海军,陆军也只保留几千名骑兵。此后,拜占庭的军事力量基本上就靠雇佣兵。
另外,巴列奥略王朝虽然持续了近两百年,但是皇位内斗却十分严重,有兄弟相争的、父子相争的、夫妻相争的、爷孙之间相争的。而每次争夺皇位,斗争双方都会找外援,当时他们最喜欢找的雇佣军,要么就是,要么就是奥斯曼人。
威尼斯雇佣军比较看重的是金钱,只要给了钱就什么事情都好办,但是如果皇帝食言,不仅绑架皇帝要赎金,而且还会劫掠商路,抢夺商业据点。
而奥斯曼人不看重金钱,看重的是拜占庭的土地,自从奥斯曼军队第一次被雇佣,进入拜占庭后,有无数的奥斯曼土耳其人迁徙进入拜占庭境内,将这些地方占为己有。
后来,在拜占庭末年时期,为了对抗保加利人的侵袭,还向奥斯曼臣服,成为奥斯曼帝国的朝贡国。奥斯曼帝国也帮助拜占庭,在1393年灭亡了保加利亚第二帝国,不过保加利亚自然也成为了奥斯曼的地盘。
拜占庭末年时期
此时的拜占庭只有君士坦丁堡周边的狭小地带,和希腊地区零星的几个城市,其余地方基本上都被奥斯曼占领,剩下部分也被控制。
可是面对国土不断缩水,国家都快要亡了,拜占庭内部依旧为了皇位还在进行内斗。可能奥斯曼也看不下去了,于是放弃了这个朝贡小弟,准备直接吞下东罗马这个千年帝国。
自1394年开始,奥斯曼军队就开始发动了对君士坦丁堡的围困。但是君士坦丁堡还是很难打,一时半会也攻不下。
拜占庭趁机向西欧求援,西欧各国都忌惮奥斯曼,不愿意施以援手。但是命不该绝的拜占庭迎来了转机,因为这个时候在中亚地区,蒙古人的后裔帖木儿崛起,在1402年,帖木儿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进行了一场大战,结果奥斯曼惨败,苏丹巴耶塞特一世还被帖木儿俘虏。
关于帖木儿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恩怨情仇,我在伊朗篇中为大家细说过。总之就是在帖木儿的打击下,奥斯曼内部陷入了纷争,这无疑又让拜占庭缓过一口气。
到了1422年,奥斯曼内部结束了动乱,而帖木儿帝国已经四分五裂。此时,奥斯曼再度卷土重来,攻打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最终,公元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城破之际,冲入敌阵,战死沙场,延续了千年之久的拜占庭帝国正式宣告了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