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制造业指数分析(服务业生产指数)(1)

新华网北京3月14日电(陈凯茵)今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盛来运介绍2017年1-2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一项新亮相的经济指标——“服务业生产指数”引起了记者们的注意。

盛来运在记者会上表示:“1-2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该数字表明,服务业较快增长,继续保持在景气区间。

具体来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表现强劲。2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2%,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加快1.0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在50%的临界值以上。其中,铁路运输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货币金融服务、保险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持续位于55.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

早前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就曾提前预告“服务业生产指数”将在今日的发布会上公布。当时,宁吉喆对记者解释说,这是一项月度数据,将会在每月统计局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

宁吉喆还表示,不同于以往每季度公布的服务业增加值数据,此次服务业生产指数是产出方的数据,没有扣除中间消耗。服务业增加值是扣除了中间消耗的,两个数据不一样。

盛来运在回答“为什么要推出服务业生产指数?”这一记者提问时指出,主要是考虑到要有一个综合指标来全面反映服务业的短期变化,更好地服务宏观决策,更好地服务企业决策,更好地满足社会各界观察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盛来运介绍道,服务业在“十二五”期间发展加快,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第一次超过第二产业,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51.6%。近几年服务业的占比已经超过50%,占据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

“中国的产业结构在积极转型,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的趋势非常明显,以前看工业脸色在行事,现在看服务业脸色行事。”盛来运说。

然而,服务业统计调查难度比较大,点多面广、行业多、分散、变化又快,所以统计局在服务业方面的统计相对工业来说,是在持续完善过程之中的。统计局今年推出了服务业生产指数,应该说这是国家统计局顺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更好地改善统计服务的一个重大的举措。

“这个指数在内部已经使用了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内部作为分析服务业发展状况的一个指标,这是第一次正式推出来。”盛来运解释道。

记者检索“服务业生产指数”这一关键词时发现,在2015年3月12日,统计局也曾公布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1-2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