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谋?为什么看不懂?因为以普通人的情商和智商还玩不了政治游戏!政治游戏我们想象中最的复杂,可以说超越了许多人想象的极限,所以,你说看不懂《大明王朝1566》,很正常!

大明王朝1566为啥很难看懂(为什么普通人看不懂大明王朝1566)(1)

虽说《大明王朝1566》所展示的只是政治的一小部分,且还不一定完全真实,作为观者,我只能说要是我压根就活不过一集!在其它影视作品中,我们作为吃瓜群众随随便便开个“天眼”,便能将剧情分析和七七八八,那个牛逼那个SB一清二楚,可是在大明王朝中屁用没有,你想的并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下面就以《大明王朝1566》中,被定义为顶级水准的胡宗宪为例(为什么不是嘉靖,毕竟人家是皇帝,他不牛逼,还有谁牛逼的,以他为例没有实际),来带大家看看大明王朝1566带来的权谋世界。

大明王朝1566为啥很难看懂(为什么普通人看不懂大明王朝1566)(2)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胡宗宪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此外,胡宗还有威压杨金水、郑泌昌,策反高翰文,暗保海瑞等事例在,于嘉靖、严嵩、严世蕃等人之间周旋。可是就是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人,最终却一步步走到末路,身败名裂,你能想象得到?

而且,你以为这只是剧情需要?非也!真实的历史中,胡宗宪更惨,直接惨死在狱中,大明王朝1566中已经将他的结局给做了美化了。

好了,话不多说,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明王朝1566》的故事线中,看看我们又能撑多久,或许你就知道为什么看不懂了。

大明王朝1566为啥很难看懂(为什么普通人看不懂大明王朝1566)(3)

首先我们来到第一个关卡——改稻为桑

根据年初时御前会议定下的国策,为了弥补国库持续出现的亏空现象,朝廷下达了浙江“改稻为桑”的命令。

毫无疑问,这个重担胡宗宪首当其冲,干也不是,不干也不是,总之这是一个麻烦事,必须尽快解决。出于民生的考虑,“改稻为桑”显然是“乱命”,胡宗宪并不打算奉诏,于是便以“改稻为桑”会逼民反为由给顶了回去。但是令胡宗宪没想到的是,严世蕃竟直接绕开了他,直接命郑必昌、何茂才、杨金水等人直接“毁堤淹田”,并将胡宗宪的心腹马宁远一同拉上,参与执行。

那么,胡宗宪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

胡宗宪第一步便是命令军队将缺口给堵住,保住了七个半县;第二步便是杀马宁远、李玄把锅给甩了出去,决口是因为贪腐,没把堤给修好;第三步则是用马宁远的供词,逼迫杨金水、郑必昌、何茂才等人与自己共同上疏,反对改稻为桑政策;同时,胡宗宪还与严嵩通过信件往来,反复阐明自己的心迹,试图改变被动的局面。

大明王朝1566为啥很难看懂(为什么普通人看不懂大明王朝1566)(4)

那么胡宗宪一番操作下来,最终结局是啥?

很遗憾,胡宗宪被夺去了浙江巡抚的职务,仅保留浙直总督的职务。接下来的时间里,胡宗宪全身心投入到抗击倭寇的事业中去,不再插手“改稻为桑”事宜。其实,我们也可以将这看成是严嵩与胡宗宪之间达成了交易,而且事实上这个时候被罢免浙江巡抚也对胡宗宪有利!对此,嘉靖皇帝给出了评论是——“饭还是要分锅吃的,马宁远杀太早了。

大明王朝1566为啥很难看懂(为什么普通人看不懂大明王朝1566)(5)

接下来我们来说第二关——借粮救灾

大水把整整一个半县给淹了,几十万灾民流离失所,嗷嗷待哺,作为父母官,总不能不管吧!可是怎么管呢?没办法了,上奏朝廷,希望朝廷方面能拨粮赈灾。

可是,那些大佬们好像不太愿意。

大明王朝1566为啥很难看懂(为什么普通人看不懂大明王朝1566)(6)

首先是嘉靖皇帝明确表态,知道你们难,可是朕也难,那咱们都勉为其难吧;徐阶则是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论短长;高拱则来了句,国库实在是没有余粮可以调给浙江;张居正也不想摊这趟浑水,有粮也不能调给浙江……

如果是你,这你要怎么解?不知道了是吧?那就看看人家胡宗宪是怎么解决的,说实在的,胡宗宪能有啥办法,还不是一会跑这边一会跑那边的,舔完这个舔那个的,靠着唯唯诺诺的托词,和跑到赵贞吉那边用自己浙直总督的身份压着别人调军粮...

那最终的结局呢?大佬严嵩亲自出马,并以接班人为谈判代码与徐阶之间“虚情假意”,最终换来徐阶写信给赵贞吉借粮。可笑可笑,满朝文武只有胡宗宪与严嵩再为灾民们争取那一点可怜的粮食。

大明王朝1566为啥很难看懂(为什么普通人看不懂大明王朝1566)(7)

接下来我们来说第三关——策反高翰文

胡宗宪剥夺浙江巡抚一职后,“改稻为桑”一事当然不可能就这样停下来。

朝廷方面任高翰文为钦差大臣,下放杭州处理“改稻为桑”事宜。为此,高翰文可谓是雄心勃勃,提出了“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策略,在高翰文看来,自己的这一策论可谓是“上解君忧,下疏民困”,誓要干出一番功绩来。

对此,胡宗宪的做法是中途将高翰文给截了下来,并将“改稻为桑”这一“乱命”的危害告知,通过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期望能说服高翰文改变主意。

好在,胡宗宪确实有两把刷子,最终还是说服了高翰文,让他继续走自己的老路。“改稻为桑”无法继续推进,朝廷也没有钱继续抗倭,随着沈一石的死去,浙江官场20年来的贪污腐败被曝光,作为浙江最高长官胡宗宪虽然没有拿过沈一石一两银子,但也难辞其咎。

大明王朝1566为啥很难看懂(为什么普通人看不懂大明王朝1566)(8)

接着我们来到了第四关——入京

随着沈一石案发,胡宗宪难辞其咎,只能带有关卷宗进京。

作为顶级boss的嘉靖,当着胡宗宪的面对指出了此前马宁远的口供存在造假情况,并严斥胡宗宪对腐败案负有重要责任,同时严斥嵩这个首辅。

骂完了胡宗宪,便让他拿着卷宗去见严嵩,并不许说自己已经事先见过皇帝。吕方还特地交代胡宗宪“相信皇上,相信阁老,不要自己拿主意。”

后面的情节大家也都知道了,就是胡宗宪夜见严阁老!

这一关,胡宗宪的过法首先是大大方方的承认了自己有失察之罪,并为此痛心疾首!同时上奏,恳请皇帝以大局为念,暂时先不要彻查,为此还博得嘉靖皇帝一个公忠体国评语。与严嵩夜谈时,面对严嵩责问自己关于赵贞吉借粮一事时,胡宗宪的回答不偏不倚。

这一关,胡宗宪看似安全过关了,实际上这一关却成了胡宗宪倒台的关键。面对嘉靖皇帝明显的倒严倾向,胡宗宪并没有选择背叛严嵩,而是泣血上奏,看似公允,事实上却有位严嵩开脱之嫌。在嘉靖皇帝的心里,已经将胡宗宪与严嵩画上了交叉线。

大明王朝1566为啥很难看懂(为什么普通人看不懂大明王朝1566)(9)

接着我们来到第五关,也是胡宗宪的生死关——亲朋买产

随着沈一石身死,贪腐案发沈一石的家产也跟着被充公。郑必昌、何茂才、杨金水等为前线筹措银子,同时也为了将胡宗宪给拉下水,便拉拢了胡宗宪的几个亲朋购买沈一石的家产,虽说赵贞对此提出了疑问,但杨金水的一个“严”字,将赵贞吉的嘴给堵上了。

来到了这一关,胡宗宪也基本没了办法了,唯一能做的便是对赵贞吉发了一顿火,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大明王朝1566为啥很难看懂(为什么普通人看不懂大明王朝1566)(10)

接着迷迷糊糊进入第六关——养寇自重与剿灭倭寇

随着“改稻为桑”的彻底失败,严党的地位也跟着变得摇摇欲坠,严嵩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祭出养寇自重大招。

想方设法,明里暗里告诫胡宗宪随着倭寇的剿灭,我们我就跟着玩完了。

这个时候,如果你是胡宗宪你会怎么选?选择养寇自重,还是为国为民剿灭倭寇?

最终胡宗宪万念俱灰,选择了剿灭倭寇,最终倭寇被成功剿灭,胡宗宪告老还乡。当然这是书中美化的结果,真实的历史上,胡宗宪在天牢中自尽了。

或许这个时候会有人站在上帝视角说,如果胡宗宪听严嵩的,选择养寇自重,或许会是另一个结局!其实并不然,从嘉靖皇帝将胡宗宪与严嵩划上等号,胡宗宪的亲朋购买沈一石家产的那一刻起,老狐狸嘉靖就为扳倒胡宗宪做足了准备。

以上便是《大明王朝1566》中,胡宗宪所面临的六大“关口”,要我看无论是哪一个“关口”胡宗宪的应对之策,其实都没问题都没有问题,可是你能想象最终胡宗宪落得这样一个下场?

大明王朝1566为啥很难看懂(为什么普通人看不懂大明王朝1566)(11)

试问,如果是拥有“上帝视角”的你穿越成胡宗宪,你又熬过几关,看不懂是有道理的!

如果是我,我很有可能连第一关都过不了。且不说这件事本就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安排的,而且几乎自己所有下属都跳反了,面对这样的局面,我只能说以我的智商,别说解决了,能够不被卷进去就算不错了!

另一方面,我也不信我的人格魅力可以让让马宁远心甘情愿的自杀,并主动上疏为自己背锅。

当然了,我更没有勇气,也没办法威逼郑必昌、何茂才、杨金水,毕竟,我不信我自己这样做了,还能让严嵩保自己,说不定,直接就被“咔嚓”了!

再说句不好听的,说到底胡宗宪不过是一个地方官,我们代入都这样了,更别说如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吕芳,等一众大佬了,无论是换成其中哪一个,都得粉身碎骨。

所以看不懂有问题么?没有问题,谁让我们只是一个普通人,这些大佬们的世界不是我们可以随便掺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