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曾挥笔写下一首《赠钱学森》,借用苍劲的现实主义诗句,酣畅淋漓

钱学森追悼会全过程(钱学森去世后北京天降大雪)(1)

地传达着对钱学森的敬意与赞赏!

正文

钱学森求学经历一帆风顺

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十一日,钱学森同志在上海出生。

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学习的是哲学与教育学,母亲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二人都特别注重对钱学森实施传统文化教育。

钱学森追悼会全过程(钱学森去世后北京天降大雪)(2)

一九一四年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随父母到北京。

一九二九年九月钱学森高中毕业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攻读铁道机械工程专业。

一九三四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他本可以成功地成为一个铁路工程师。然而钱学森在大学学习期间却将兴趣从运行的列车上转移到空中飞行的飞机。钱学森在专业方向上的重大转变,就是因为在上海天上出现的日机,倾泻而下的炸弹,震惊了钱学森,钱学森决定在毕业后从铁道机械工程专业转到航空航天专业。

一九三六年九月,在著名导师的指导下,从事航空工程研究,该导师名为冯·卡门。

一九三九年钱学森获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航空)、博士学位(数学)。

钱学森科研受妒被阻

钱学森追悼会全过程(钱学森去世后北京天降大雪)(3)

由于钱学森所从事的众多航天领域科学研究都严重涉及到美国军事国防机密,在一九五零年美国政府利用反动的理由掀起一阵迫害共产主义者的逆流,钱学森无缘无故被拘留了一段时间,然后经历重重磨难才被保释出来,之后却又遭到了罪恶资本主义的美国政府长达5年之久的软禁。

钱学森重回祖国母亲怀抱

一九五五年钱学森同志回到祖国的怀抱后便立即着手投入到中国自主研制弹道导弹的工作当中。他率领着一支年轻的队伍,从零开始,排除万难,最终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枚导弹!

钱学森清楚创建中国的导弹航天事业,难度不仅仅在技术层面。中国当时的工业基础薄弱,缺乏国防武器高新技术研究的人才和组织管理人员等,如此一来,想要研制出质量可靠性高的武器,就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组织管理方法与技术。¨

一九五八年,钱学森为了给我国培养航空航天人才,建议创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担任力学系主任。

一九六零年十一月十五日,由我们的钱学森同志领导的中国导弹小组在我国的酒泉发射基地成功发射了我们新中国的第一枚近程导弹——"东风"号.当时连聂荣臻元帅也亲来到现场表示祝贺!

钱学森晚年为国出谋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钱学森进入晚年,此时的他志在富国。钱学森在开始逐步辞去国防科研技术战线的一线领导职务,将关注点转移到自己所擅长的理论研究领域,并深入探寻关乎国家长远发展、社会长治久安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解决途径,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钱学森纵观国际形势的发展新态势,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精华,二十一世纪将是智力战时代。"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钱学森的科学思想为旗帜形成一个系统科学的学派一一也就是钱学森学派,可以说在世界上是处于领先地位的。钱学森在人生的最后一刻都还在学习,可谓"活到老,学到老"的现实典范, 他一生追求进步,严谨细致,治学民主,开拓创新,是老一辈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典型代表。斯人已逝,风范长存。钱学森精神中的科学品质却永远不会过时,值得我们永远传承下去!

英才逝世,万人送行

钱学森追悼会全过程(钱学森去世后北京天降大雪)(4)

二零零九年鲐背之年的钱学森于北京去世,享年98岁。

"人终有一死,但有的人的死像泰山,有的人的死像鸿毛。"

钱学森同志逝世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中国,也震惊了国家领导层。

仿佛老天也在为这位国家栋梁、世界天才感到惋惜,首都当天,飘起了大雪!

国家有关部门为钱学森同志举办了隆重庄严的葬礼: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军仪仗队前来抬棺材,国家重要领导人物、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来到葬礼现场悼念,此外还有数十万群众自愿前来为钱学森同志送行。

这是多么壮观的场面,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场面,这是国家,这是人民对钱学森同志生平爱国工作最大的肯定!

结语

钱学森的一生成就辉煌,对新中国的各行各业建设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尤其是在导弹和航空航天领域,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在国内也享有很高的威望,但他却淡泊名利,不为所动。钱学森同志可谓是真正的"国士无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