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知识——戏曲台步

戏曲舞台步的走法 舞台知识戏曲台步(1)

【八字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因脚步站立时呈八字状而得名。动作程序:身体直立。挺胸,立腰。两脚脚跟靠拢,脚尖向左右两侧分开约三十厘米,呈八字状。上身根据剧情、行当、人物的年龄、性格选择当的姿势,眼平视,提神亮相。在舞台表演中,八字步是文官和老者及身穿蟒、袍、褶、披等服装的武官站站时的常用台步,如《徐策跑城》中的徐策、《空城计》中的孔明、《四进士》中的宋士杰、《满江红》中的岳飞等。表现人物情绪稳定和讲究礼仪,亦便于走慢台步和亮靴底。

戏曲舞台步的走法 舞台知识戏曲台步(2)

【踏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别步。动作程序:①先站成八字步式。②将右脚勾起,往左脚的左后方撤一步,右脚掌"点"地。右膝稍蹲。身体重心落在左腿上。左腿绷直站立,挺胸,立腰,目视前方,提神亮相[见图]。上身根据剧情选择适当的姿势。此动作可左、右式地站立表演。左脚在后者名"左踏步"、右脚在后者名"右踏步"。踏步在舞台表演中,用以表现古代妇女站立的神态,是旦行角色主要的站立姿势。如《拾玉镯》中的孙玉姣,《铡美案》中的秦香莲,《穆柯寨》中的穆桂英等。有时也用于小生、娃娃生或武生扮演的年轻角色,表现人物的英俊、秀气。

【别步】即"踏步"。因一条腿别在另一条腿之后而得名。详见"踏步"。

【踏步蹲】戏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盘卧式"。动作程序:①先做踏步式站立的动作。②两腿曲膝下蹲,蹲到臀部将要坐上后蹲踏步的小腿上为止。踏在身后的右小腿不能触地。两腿同时稳住身体重心。上身挺胸,立腰,身向右(左)侧身。两手根据剧情、人物的性格选择合适的姿势亮相[见图]。此动作可左,右式练习或表演,男女动作均同。踏步蹲在舞台表演中,用以显示人物的机智和灵巧。常用于走边中,表现隐蔽、侦察、藏匿的情节。是武生、武旦、刀马旦、武净、武行的行当功。如《三岔口》中的任堂惠,念"雀鸟归巢"手指右上方时,就亮此姿势,格外精神,又如《芦花荡》中的张飞,在做"隐藏在芦花荡"时,也是用此动作。要求动作迅速。切忌撅臀、低头。

【盘卧式】即"踏步蹲"。因双腿曲膝下蹲,如盘腿坐卧状而得名。详见"踏步蹲"。

【马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骑马式"。动作程序:①站成大八字步式。根据自己的身高和行当,酌情拉开大八字步的距离。②两腿曲膝下蹲。大腿呈斜坡状,小腿垂直,挺胸,立腰。两手根据剧情需要、人物的年龄和性格,选择适当的姿势亮相[见图]。马步适于生、净、丑行的角色。在舞台表演中,常用于表现骑马的情节。有时作为舞枪舞刀亮相的特殊姿势,以体现人物的稳健、端庄。如《一箭仇》中的史文恭舞枪花下场时就用此步式。切坐腰、撅臀和大腿呈水平形状。

【骑马式】即"马步"。因姿势似骑马状而得名。详见"马步"。

【蹲腿式】戏曲步法表演程式。又名"竖桩子"。因腿部曲膝下蹲以支撑身体重心而得名。动作程序:身体先直立,然后,右腿曲膝下蹲,支撑身体重心。左腿绷直,绷脚,左脚"点"地,左腿稍向正前方伸。挺胸,立腰。两臂根据剧情需要和行当,选择适当的姿势亮相[见图]。此动作可左右练习或表演,男女动作均同。蹲腿式在舞台表演中,是舞单刀、舞剑的常用动作,表现人物的敏捷、精明。扎大靠和穿长而宽的服饰时不宜使用。切忌向前弯腰,要保持身体直立。

【竖桩子】即"蹲腿式"。因下蹲的腿,不仅要支撑身体重心,还要似桩子般的稳住而得名。详见"蹲腿式"。

戏曲舞台步的走法 舞台知识戏曲台步(3)

【戳脚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戳腿式"。因脚步绷直戳立而得名。动作程序:身体直立,右腿呈"八字步"绷直站立。左腿曲膝,绷脚,脚后跟踮起,脚尖"点"地。身向左方侧身而立。两手根据剧情需要和人物的性格,选择适当的姿势亮相。挺胸,立腰,目视前方[见图]。此动作可左、右练习或表演。戳脚步在舞台表演中,是尚武的侠客、兵士及着短打服饰的将士常用的站立台步。多用于走边或武打中,表现人物的"腿功"、步法讲究、受过严格的武科训练,体现人物的精明强干、利索。如《恶虎村》中黄天霸、《三盗令》中的蔡庆。是武生、架子花、武丑的常用步式。站立时切忌坐腰、窝胸、撅臀。

【戳腿式】好即"戳脚步"。详见"戳脚步"。

【前踮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因站立时将前面一脚脚跟踮起而得名。动作程序:①先站成右丁字步式。②右脚绷脚,往右侧上半步,腿绷直。右脚跟踮起,以脚尖点地。身向右侧身而立。两手根据剧情需要和人物年龄、性格选择适当的姿势亮相。挺胸,立腰,目视前方侧身位的前方,提神亮相[见图]。此动作可左、右式练习或表演。前踮步是尚武的侠士、兵士及着短打服饰的将士站立的常用步式。在舞台表演中,常用于走技巧前或武打中,以起到提神起法儿,引起观众注意的作用,是短打武生、武净、武丑的常用台步。切忌坐腰和后腿弯曲,上身必须向踮步的方向侧身而立。

【后踮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因掖放在身后的脚步将脚跟踮起而得名。动作程序:①站成右丁字步式。②左腿绷直往后撤一步。左脚绷脚,左脚跟踮起,脚尖"点"地,身朝前腿方向侧身而立。两手根据剧情需要和人物性格,选择适当的姿势,挺胸,立腰,目视前方,提神亮相[见图]。此动作可左、右练习或表演。后踮步在舞台表演中,是尚武的女英雄、女侠士、女兵士常用的站立步式。可用来表现人物远眺、观察及准备作战和主动向对手进攻情节。是刀马旦、武旦常用台步。要求后腿绷直。切忌曲膝和脚后跟着地,否则同于踏步式站立。

【打脚尖】即"雀行步",行走步"。行走时,两手向前方平伸,手心朝上,脚尖踢手心,也可用手打踢起的脚尖,故名"打脚尖"。详见"雀行步"。

【慢台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指生、净、丑行人物上场后慢步行走的台步。动作程序:①站成八字步,两臂端成小弧圈,双手松握行当所需的拳式,然后中翘起大拇指,勾住水袖以防止滑下。眼平视前方,身体直立。②走步时,左腿先稍弯曲膝关节,脚掌"点"地,脚跟踮地。③左脚跟往左前方蹬,撇八子脚,亮出靴底。左腿绷直。同时,右臂稍弯肘往腹前抬起,左臂往身后晃,眼平视。④左脚以先脚跟后脚掌的方式落地。右脚随即跟上一步,站成右丁字步。⑤接着迈右腿,以同样的方式重复以上左腿迈步的动作,走右腿的迈"慢台步"[见图]。左、右腿先后地迈步前进即是。根据行当、人物的年龄、性格、上步时可分别选用不同的跨度和蹬脚跟的力度、亮靴底的高度。一般规律是,老生台步跨度自然适中,高度偏低,力度小;小生台步跨度比老生大,高度适中,力度适中;而武生台步跨度偏大,高度稍高,力度稍大;净行无论文武角色,其跨度、高度、力度都稍大些。需根据人物酌情而定,灵活运用。慢台步在舞台表演中,常用于人物初次出场亮相时,如《铡美案》中的包公。以三步慢台步来展现角色的身份和风度。还表现人物舒缓的心情。要求腰部立直,保持自然和谐,切忌端肩、扣胸。

【快台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即连续迈步前进的动作。动作程序:表演时,基本动作同于"慢台步"。但迈出的台步比慢台步的速度要快。当前脚落地后,后脚随即上步,同前脚一样继续抬腿迈步前进。两手随上步做前后晃动。手臂端圆,目视前方[见图]。快台步在舞台表演中,是生、净、丑行当做快步上前行走的规范动作。表现人物的自然、潇洒的情态。常用于人物初次出场走三步"慢台步"之后,以快台步上前进入规定的戏剧情境。表演时,还得根据剧情所需、人物的年龄、性格及行当,选择适当的上步的跨度、力度和速度。要求保持上身平稳,切忌晃动。

【圆场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跑圆场"。即快速迈步前进的动作。动作程序:①站成左丁字步。旦行占成右踏步式。左手端拳,弯肘置于左腋下。右手做单山膀式。起跑时,先抬左腿,做前别腿抬起,目视前方,挺胸、立腰,提神亮相[见图1]。②左腿伸直,左脚跟蹬劲,先撇成八字脚,勾脚,以满脚落地,随即抬右腿。右腿曲膝上抬,迅速绷直,撇成八字脚,稍亮一会儿相[见图2]。③右脚随之迈向前,然后,两脚以压脚掌的方式做满脚落地,交替上步向前迈步。稍蹲身,以膝关节带动小腿迈步,在舞台上先慢后快,不停地绕圆场上步前进[见图3]。旦行除上步的跨度和高度较小外,动作大同小异。均应保持上身平稳。前进的线路,可据剧情所需,分别选用横线、直线、半弧圈、斜线、S字形、8字形及圆圈形跑圆场。圆场步在舞台表演中,主要用于表现人物急速前进的情节。显示人物步履轻快、健步如飞。急促而小步的圆场,还可表现人物心急似箭的神态,如《长坂坡》中的糜夫人抱着阿斗冲出重围时的圆场步。圆场步是各行当必备的行当功,是戏曲特有的表演程式,尤见功力。跑圆场时,切忌端肩、扣胸、撅臀,切勿跳跃前进,要做到"靠旗不动",上身平稳。

戏曲舞台步的走法 舞台知识戏曲台步(4)

【跨步】戏曲步法表演不程式。用前别腿的方式做上步的动作。动作程序:①左手做行当所需的拳式,弯肘置于左腋下。右手做"单山膀",向右侧伸直抬平。站成左丁字步式。起步时,左腿曲膝,吸腿往上抬,抬成前别腿式。左脚脚,目视前方,挺胸,立腰[见图]。②左脚向前方伸腿上步,满脚落地。右腿随即以同样方式往前曲膝上抬,抬成"前别腿"式。同左脚一样迈步前进。两腿交替做跨步前进的动作。跨步在舞台表演中,表现人物兴奋和激动的神情。如《黑旋风李逵》中的李逵、奉宋江之命下山执行任务时,就是用跨步前进表现其心花怒放、兴高采烈的神态。跨步有时用于踢腿前,以引起观众注意,为踢腿做准备,常用于起霸、走边中。一般跨步只做三次,即俗称"三跨腿"或"三跨步"的组合动作。要求上身直立,眼随手走,脚步轻松自然。

【三跨腿】即将"跨步"的动作连续做三次。详见"跨步"。

【踢脚尖】即"雀行步"。因行走时,用脚尖尽力往上踢而得名。详见"雀行步"。

【分水步】戏曲手法表演程式。因动作似水下行走状而得名。动作程序:双腿下蹲,先蹲成"矮子步"。双手做成"掌式"交叉于胸前。行走时,双腿同时往左侧横向蹲跳一步,与此同时,两手分开,眼看右侧,两手做按掌式,双腿同时起跳又同时落地,横向跳跃着前进。挺胸,立腰[见图2],眼随手走,此动作可向左或向右行走。在舞台表演中,分水步主要是表现人物在水下行走前进的情态。如《雁荡山》中的"水战",兵士们在水下搏斗,都走这种步式。要求挺胸、立腰,切忌撅臀。

【蹉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动作程序:①先站成马步式。②随即右腿以右脚腕用力,横向地往左侧蹉,催动左脚向左移动。即右脚催左脚向左移动。即右脚催左脚,上身保持直立平稳,随两脚蹉动向前移动。向左侧移动时,以小腿和脚腕的力量,使身体平稳地向左侧行进[见图]。此动作可分别向左、右两方向横向蹉步表演,男女动作均同。蹉步在舞台表演中,常用蹉步表现人物心情紧张、恐慌、焦躁以致于忙脚乱的神态。如《汾河弯》中的柳迎春和薛平贵分手时就是走的"蹉步",以体现两人难舍难分、焦灼不安的神情。走蹉步时,要始终保持马步式,不管是向左或向右横向蹉移时,上身要保持平衡,切忌前后或左右晃动,尽力用双膝或小腿及脚腕的力量。

戏曲舞台步的走法 舞台知识戏曲台步(5)

【碎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以急而促的零碎脚步向前移动的台步。动作程序:①先站成马步式。②双脚的脚跟踮起,脚掌点地。让小腿肌肉收紧,靠两膝急促地轻抬腿,以脚掌小而碎地哆嗦着向左或向右侧移动前进。两手根据剧情选择适当的姿势或动作[见图]。在舞台表演中,碎步常用于表现人物心情激动、焦灼不安的情态。如《钟馗嫁妹》中的钟馗、《芦花荡》中的张飞、《打金砖》中的刘秀,他们均用这种小碎步表现其激动或恐慌的心情。在走碎步哆嗦前进时,要用腿部力量擒住劲的法儿,使身体慢慢地向前移动,切忌振动舞台台板,发出不应有的跺台板声,影响演出。

【踏步蹉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别腿蹉步"。因以"踏步"的姿势做蹉步向前的动作而得名。动作程序:①先站成踏步式。②让右脚(踏步的脚)赶左脚,催动左腿往前上步,小碎步地向右前进。两手根据剧情需要或人物的、性格选择适当的姿势或动作[见图]。此动作可左右练习或表演,男女动作均同,踏步蹉步在舞台表演中,常用于表现人物心急而引起脚步零乱的情态,如《徐策跑城》中的徐策,唱道"三步三当作两步行"时就用此台步。有时,还用来表现人物在狭窄的道路上行走的情节和"趟马"中催马急驰的神态。要求上身保持平稳,切忌左右摇晃。

【别腿蹉步】即"踏步蹉步"。因将一只腿别在身后成踏步式地前进而得名。详见"踏步蹉步"。

戏曲舞台步的走法 舞台知识戏曲台步(6)

【趟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在水中或泥泞中行走的台步。动作程序:①站成左丁字步式。双手握拳或做拎褶前衽状。目视前方。起步时右腿膝关节稍弯曲慢慢提起,右脚掌稍离地面向右侧方向迈步。②右脚满脚落地后呈半弓步状。腿同时向前曲膝抬起,拖着脚步,用脚掌"点"地,准备迈步。③待右脚站稳后,左脚慢慢抬起,脚掌稍离地面向左侧迈步[见图]。④左脚满脚落地后呈半弓步状,右腿便重复以上动作。两腿先后交替地用以上方式迈步即成"趟步"。当左、右腿先后趟步前进时,左、右手也随之自然晃动,不可僵硬。两脚落地时成八字步式,不可直线行进,速度宜慢。趟步在舞台表演中,专以表现人物在溪水或沼泽泥泞地带行进的情节,但有时也用来体现人物精疲力竭或年老体弱、行走艰难的神情。趟步行走应和着缓缓进行的打击乐节奏做,否则失去"趟步"的作用。

【拔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即往上提拔着腿向前成步的动作。动作程序:①站成左丁字步。两手呈提甲式或持剧情所需的道具。起步时,左脚掌蹬地,上身往前倾。右腿趁劲曲膝上抬,如将腿从泥中拔出状,向前迈步。左手做行当所需的掌式弯肘至胸前,上身稍往前探[见图1]。②右腿提抬着迈至左脚前,呈八字步站住,右腿仍呈半弓步状。左脚随即踮起脚跟,曲膝上抬,如将腿从泥中拔出状,往前迈步,同右脚一样呈八字步状往左脚前上半步[见力2]。两腿以同样方式先后向前迈步,缓缓前进即是。拔步在舞台表演中,专以表现人物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艰难行进的情态。如在风雪中、沼泽泥泞地带、急流险滩等。如《关羽走麦城》中,关羽带着残兵败将在风雪中败走麦城时便用此台步,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生行滑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后跌步"。即滑行后往后跌倒的台步。动作程序:①站成左丁字步式。右手做折托袖式。左手做提褶式,目视前方。②起步。左脚往正前方上一步,眼看地,表示道路难走[见图1]。③当左脚满脚落地站稳后,右腿顺势向左腿前迈一步。随即上身后仰做滑倒状,右手水袖下垂,左手"翻折水袖"往上举。左手掌心朝上,眼看右手下垂的水袖[见图2]。左腿曲膝急速下蹲,盘腿坐地。右腿勾脚绷直上抬。右手撑地。左手从上而下至胸前做按掌式。稍"窝胸","梗头",目视前方亮相[见图3]。此动作可左右练习或表演。滑步在舞台表演中,常用来表现人物匆忙赶路或在风雨、泥泞中不慎往后跌倒的情节。多用于小生和老生行。如《断桥》中的许仙,急匆匆地逃出金山寺,追寻白素贞时就有此动作。后跌时,切忌驼背、弯腰,下跌时,要擒住劲,做到跌下虽快,但落地很轻。

戏曲舞台步的走法 舞台知识戏曲台步(7)

【后跌步】即"生行滑步"。详见"生行滑步"。

【栽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前跌步"。即滑行后往前跌倒的台步。动作程序:①右手做"折托翻"盖于脑后。左手做"拎褶式"站成左丁字步,目视前方,然后看地,抬右腿[见图1]。②迈步行进时,右腿稍抬高一点,向前迈步。右脚的脚掌着地,身体稍往上冒,待右脚脚跟落地后,左腿在身后踮起脚跟,双手正面翻起水袖。上身往前倾[见图2]。③左脚突然地往前迈步。曲膝做栽倒状。右腿曲膝跪地。身体向前倾扑,右手立即撑地,左手端撩褶子前衽。眼看地[见图3]。此动作可左、右式练习或表演。栽步在舞台表演中,可表现人物在急促行进中突然前跌栽倒的情节,以及在风雨或黑夜中因不慎失足向前跌倒的神态。如《放裴》中的裴生,黑夜里逃出书房后,就用此动作表现其惶恐不安、不慎失足的情态,另外,此动作应配合褶子水袖的表演,方能使动作既准确又美观。在做前扑跌倒动作时,上身不宜过于前爬,头部稍低,若戴上甩发可以大低头,让甩发从身后至身前,坠于地上。

【前跌步】即"栽步"。详见"栽步"。

【捣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倒步"。即脚步左右捣动着迈步行进的台步。动作程序:①先站成大八字步式。两臂松弛呈小弧圈。双手松握行当所需的拳式或做"抓袖"动作。起步时,先迈右腿。让右腿往右侧外绕一小弧线,自然放松地往左腿的左前方,先脚掌后脚跟地落地站住。左腿在身后成左踏步式,两臂按步行方式自然晃动[见图1]②待右脚站稳后,左脚随即往左侧外绕一小弧线,自然放松地往右腿的右前方,先脚掌后脚跟地落地站住。右腿在身后成右踏步式[见图2]。③左、右腿按以上动作程序反复做即成捣步。直至满足剧情需要时止,再转做另一项表演动作。捣步在舞台表演中,常用于表现人物在恍惚不定、精神失常的情况下行走时的情态,如疲惫不堪、酒醉、眩晕、惊慌不定、病衰、伤重等。如《徐策跑城》中的徐策,跑到最后疲惫不堪时,即用此台步体现其气喘吁吁的神态。因步行三步为一节奏,故又称此为"三捣步"。表演中,若配合水袖及手中道具来做,更能表现人物神智恍惚而引起步履踉跄如"捣蒜:似的神态,起到渲染舞台气氛的作用。要求两臂甩动要自然、和谐,上下身配合协调,不可做作使动作发僵。

戏曲舞台步的走法 舞台知识戏曲台步(8)

【倒步】即"捣步"。因行走时,身体似左瓜架"。动作程序:①站成八字步式。两臂自然下垂。起步时,右脚往右侧抬,上身却往左侧斜,左腿支撑身体重心。右腿从右至左往左腿前方左侧上步,左腿在身后做"踏步蹉步"。右腿随即支撑身体重心[见图1]②待右腿站稳的,左腿往左侧抬,从左至右地往右腿前主右侧上,左腿在身后做"踏步蹉步"。左腿随即支撑身体重心[见图2]。③根据剧情需要将以上动作反复做,还可逐渐加快速度地做,让两腿不停地交叉着绊来绊去地向前行进。因两腿交叉有如用竹杆搭黄瓜架的路数,故名"搭黄瓜架"。绊步在舞台表演中,除表现人物在神智恍惚不定的情况下向前行走外,还可表现人物在道路曲折、坎坷不平的羊肠小道上行走的情节。当速度逐渐加快向前走时,可体现人物心情慌张、手忙脚乱的情态。

【老头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即老年人走的台步。动作程序:①站成大八字步。两手松握拳,双臂在两腿前面呈弧形状向下垂,两腿微曲,胸部稍窝,但不可驼背,目视前方。②迈步时,脚跟先提起,后抬脚掌,脚步迈出后,往前上步,满脚掌着地部稳,再按上述方式迈下一步。③走动时,身体不能挺真,而要稍前倾,两臂呈弧圈状自然晃动,头部稍向前探,或每走一步稍有点动。行走时,应有稳重的感觉。老头步在舞台表演中,主要用以表现老年人年迈体衰的行走状态,常用于老丑行,如《女起解》中的崇公道就用此台步。走动时,两臂自然晃动。

【跪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即单腿跪着向前行进的动作。动作程序:①表演时,右腿曲膝下蹲,满脚落地。左腿曲膝下跪,以膝盖着地,左脚在身后成八字脚,以脚的内侧落地。上身根据剧情需要、人物年龄、性格及行当,选择适当的姿势亮相[见图]。②跪步走时,用左膝蹬地向前,催动右腿抬足向前移动。即后腿膝赶前脚地向前行走,直至满足剧情需要时止。此动作可左、右式练习或表演。跪步在舞台表演中,用以表现人物在战败、气急、赔礼、焦灼、困闷等情景时的情态。如《黑旋风李逵》中的酒店主人王林,当女儿被歹徒抢走后就用跪步,既表现其年老体弱、无力追赶的神情,又体现其气急恼怒的心情。跪步是老生、小生、铜锤花脸、老旦的行当功。走跪步时,切忌上身乱晃。

【跪蹉】戏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膝步"。即双膝跪着向前行进的动作。动作程序:①两腿曲膝下跪。身体向右,目视右侧。两手根据剧情需要和人物的行当特点,选择适当的姿势亮相[见图]。②行进时,膝关节用力,勾腿,以膝部迅速上抬,让后腿膝部催前腿膝部,小碎步地向左或向或、向前或往后的行进。挺胸,立腰,目视一侧。男女动作均同。跪蹉在舞台表演中,主要是表现人物心情沉痛、悲苦万分、郁闷压抑等情景时的神态。如《鬼怨》中的李慧娘蒙冤见判官时,就用跪蹉表演,以抒发内心的愤懑和冤屈,烘托戏剧演出气氛,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跪蹉是青衣、小生、老旦、老生的行当功。跪蹉行进时,应保持上身平稳,切忌左右晃动。

【膝步】即"跪蹉"。因用双膝跪着行走而得名。详见"跪蹉"。

【醉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酒醉后的台步。动作程序:①站成大八字步式。两臂自然下垂,让水袖展平下坠。两手松握行当所需的拳式。眼微闭,全身松弛[见图1]。②起步,左脚向右脚的右侧捣步,上身向右倾倒,右腿曲膝做往前趱的准备[见图2]。③左脚稍一站稳,右脚随即往右侧紧上一步,以防倾倒,身体向右侧倾斜,重心落在右腿上[见图3]。④紧上一步的右脚站稳后,左脚再向前上关步,呈大八字步状,身体重心稳至中间,恢复到动作程序①的姿势[见图1]。⑤按以上方式迈右步,即反向来做便是。两腿先后交替地向前行进却成"醉步",男女动作均同。醉步在舞台表演中,是表现人物酒醉后行走的特殊方式,体现人物昏昏沉沉、神智不清的情态。如《打金砖》中的刘秀、《贵妃醒酒》中的杨贵妃,均用此台步展现其醉态。要求动作自然、真实,既表现"醉"意,而步子又要美,切忌做作、僵硬。

【青衣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即旦行慢台步。动作程序:①表演时穿女帔长袖,站右踏步式。双手小袖挂在手腕上,左手弯肘置于右胸前。右手弯肘置于右侧右腹前。含胸,梗头,目视前方。②起步。先抬右脚,勾脚面向前迈步,快落地时,将脚尖向右外侧方向稍撇成八字,稳步上前[见图1]。③右脚脚跟先、脚掌后地往下压,满脚着地并站稳[见图2]。④按以上方式迈步。两脚先后慢慢地上步前进,至剧情所定的舞台位置而止。青衣步在舞台表演中,是正旦、青衣慢步行走的规范步式。常用于人物初次出场亮相后,缓步向前至舞台中场,进入规定情境进行表演。着重体现古代妇女贤淑、文雅的神态,如《秦香莲》中的秦香莲、《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二度梅》中的陈杏元均走这种台步,展现其轻柔、秀丽、典雅、端庄。是正旦、青衣、刀马旦、花旦必备的行当功。要求行走自然大方,上身不可乱晃,每步相距约十二厘米,步子不宜大。

戏曲舞台步的走法 舞台知识戏曲台步(9)

【花旦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又称"旦行快步"。动作程序:①表演时,双手用手背先做叉腰姿势,站成右踏步式。腰直立,微笑,目视前方。②起步。先抬右脚,勾脚,向前迈步,双手自然下垂,呈"旦行拳式",但握拳时手指放松,双手手臂同时从左向右侧轻轻摆动。摆动时以手腕带动手臂,上身随移动的脚步自然扭动[见图]。③当右脚以脚跟先脚掌后的方式满脚落地站稳后,左脚以同样的方式抬脚,勾脚上步。让两脚不停地向前连续行走,中途不停顿,直至走到剧情所定的舞台位置为止。花旦步在舞台表演中,着重表现天真、活泼的青春少女的神态。如《春草闯堂》中的春草、《拾玉镯》中的孙玉娇、《卖水》中的梅香及《红娘》中的红娘均走这种台步,表现其步子轻快、敏捷、灵活。行走时,上身应随步子自然晃动,身、腰配合协调,切忌做作。

【花旦跑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青春少女跑动时的台步。动作程序:①表演时,先站成左踏步,双臂弯肘置于胸前。两手做成"旦行拳式",或捏着手帕。右拳高,左拳低,眼看前方,面带微笑,做起跑准备。②起跑。先抬左脚。左脚先往后勾,然后往前方伸直。当抬起左脚时,右拳带动右肘向前方小圆圈形划动。左肘却往后小圆圈形划动[见图]。③当左脚站稳后,右脚随即勾起抬起,用同样方式向前伸腿上步。左、右肘也以同样方式小圆圈形地做前后划动,带动身体向前移动。两脚先后逐渐加快速度向前跑,至剧情所定位置而止。跑步时,头颈随脚步移动做左右轻轻摇动。上身柔和地晃动。跑步在舞台表演中,主要是体现青春少女的纯情、活泼、天真的神情,常用于郊外游览、传递消息的情节。如《红娘》中,红娘对内喊"小姐随我来"后,即走这种花旦跑步,引着小姐到郊外赏景观花,显得格外天真烂漫、充满生气。花旦跑步是花旦行必备的行当功。

戏曲舞台步的走法 舞台知识戏曲台步(10)

【花梆子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花旦碎步"。在花梆子的乐曲中走的台步。动作程序:①双手做成"旦行掌式"或持扇、甩辫子。两臂做成左"顺风旗"式。正步站立。以脚掌点地,脚跟踮起。目视左侧。挺胸,立腰,微笑亮相。②起步。若往左行,左脚掌向左侧点地移步、右脚掌随即跟上。然后以右脚掌催赶左脚掌向左行进。移动时以小而碎的步子侧身行进。上身保持平稳、不可乱晃。两手根据剧情选择适当的动作[见图]。可左、右式地表演。花梆子步在舞台表演中,是专门表现少女的天真、活跃、充满朝气的台步形式。往往走这种台步均伴有"花梆子"乐曲。轻快,跳跃、体现小姑娘的灵敏、欢快的情态。如《打焦赞》中的杨排风、《挂画》中的叶含嫣均用此台步上场,富有生气,是一项饶有趣味的台步形式。走时,上身应挺胸立腰,保持平稳,靠脚掌不停地占地移步向前行进,切忌脚跟落地。

【旦行栽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旦行的滑行后往前跌倒的台步。动作程序:①站成右踏步式。右手做托天掌式或折托袖式。左手做怀"抱月指"或拎裙式。目视左侧前方[见图1]。②起步,右脚向前上一步,左脚随即跟上一步,当右脚再向前上一步时,右脚绷直向前滑出,腰部同时往后闪,双手同时往右侧"按掌"[见图2]。③随即,右脚满脚落地,左脚跟踮起,左手臂急速返回往下缓并向前伸,使身体往前倾,做向前的扑倒状[见图3]。④左脚随身体向前倾时、急往右脚前上一步,如绊倒状。双腿顺势曲膝下蹲,成盘卧坐状。左手在身后伸臂。右手立即从右后方向前方地上按地,眼看地[见图4],做惊恐状亮相。旦行栽步在舞台表演中,专门表现人物在急促行进中突然前跌栽倒的情节,还可表现在风雨和黑夜中因不慎失足各前跌倒的神态。此种步式虽经美化,已成为较固定的程式,但却有真实感,是表现女性跌倒的特有姿势,已成为正旦、青衣、花旦行必备的行当功。动作舞蹈性强,要紧密配合面部表情。

【旦行滑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旦行的滑行后往后跌倒的台步。动作程序:①站成右踏步式。右手做托天掌式或折托袖式。左手手指拎起裙子,目视左侧下方。②起步。右脚先上一步,左脚随即跟上一步。当右脚再上一步时,右腿绷直向前滑出,身体往后闪,右臂同时往右下方按,左手做成托天掌式,眼看右侧[见图1]。③随即双腿曲膝下蹲成盘卧状,臀部着地,右手按地,上身向右后闪身欲倒,左手仍做成托天掌式[见图2]。④右手推地,两脚蹬劲起身站立。左脚往前上一步,右脚相随跟上一步站成右踏步。双手同时做托天掌式或双折托袖式,身向左侧身而立,目视左侧,做惊恐状亮相[见图3]。旦行滑步在舞台表演中,常用于表现旦行角色匆忙赶路或在风雨、泥泞中不慎往后跌倒的情节,如《奏香莲》中,韩琪奉命追杀秦莲,秦香莲携儿女拼命逃奔,匆忙中就用此步式表现跌倒,显得格外紧张、慌忙。现已成为一项较固定的表演程式,是青衣、正旦、花旦的行当功。要求上下身配合协调,动作虽舞蹈性强,但要紧密配合面部表情。

【旗鞋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古代满族妇女穿旗鞋走路的台步。动作程序:①穿上旗鞋后,站立时应收腹提气,两肩自然放松。双手握成旦行拳式,但手指放松。两手臂自然垂直靠近大腿,眼平视。起步时,左腿勾脚直线向前迈步,右臂同时直线向前摆动,挺胸、立腰[见图]。②当左脚以满脚着地站稳后,右腿勾脚直线向前迈步,左臂同时直线向前摆动。③左、右腿按以上方式交替迈步,缓缓前进。动作不宜快,旗鞋步没有跑圆场的形式,同时应区别于穿厚底的迈步方式,不可走成八字步式,只可直线向前迈步行走。旗鞋步在舞台表演中,是专以表现旗装贵妇人走路的台步,体现其庄重、娇贵、端庄的神态,如《大登殿》中的代站公主、《四郎探母》中的铁镜公主、《三关摆宴》中的萧太后等均走这种台步。穿旗鞋走台步时,要立腰、提气,谨防扭伤脚腕儿。

【老旦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动作程序:①站成八字步式。双臂呈弧形下垂或右手持拐杖。左手松握拳置于左腿前,两肩松弛,目视前方。②迈步时,左腿稍曲膝,然后再勾脚,向左侧稍撇脚尖,往前迈步,右臂同时向前晃动,或将拐杖向前撑。上身保持平稳,目视前方[见图]。③左脚满脚站稳后,右脚按同样方式向前迈步。左、右脚交替缓步向前行进,至剧情所定的舞台位置为止。老旦步在舞台表演中,是专门刻画老年妇女行走的特殊台步,着重表现老年妇女年迈腿软,行走缓慢的情态,如《杨门女将》中的余太君、《赤桑镇》中的吴妙贞等均走这种台步。要求头部端正,眼平视,步子沉稳、缓慢、上身保持平稳。

【云步】戏曲台步表演程式。台步似在云中飘浮状而得名。云步分为八字云步和双脚移云步两种形式。动作程序:1. 八字云步。①先站成八字步,身体正身直立。眼平视前方。两手做成"顺风旗"式或根据剧情选择适当的姿势亮相。②若往右侧方向走时。左脚掌点地,脚跟踮起后往右侧移,与此同时,右脚掌抬起,右脚跟着地,将右脚尖往右侧移,形成左脚跟和右脚尖同往右移的形式。③移动后,又变成右脚跟和左脚尖同往右移的形式,两脚在地上成为"∧∧∧∧∧"的脚印,上身不动,缓缓移步,向右侧行进,也可反向做[见图1]。2. 双脚移云步。①两脚并拢,正步站立,挺胸,立腰。两手做成顺风旗式或根据剧情选择行当的姿势亮相。②走时,双脚的脚跟同时往右或往左移,然后双脚的脚跟着地,抬起脚掌,双脚的脚掌又同时向右移。当双脚的脚掌到位后又踮脚跟向右移,如此反复做,即是双脚移云步,也可左右来回移动[见图2],以上动作男女式均同。云步在舞台表演中,专以表现人物在云雾中穿云拨雾地行走或腾云驾雾地遨游太空,还可表现在江河中驾船荡舟的情节,如《秋江》中的陈妙常和老艄翁驾船时就用此云步。以两脚平稳移动,给观众以云飘、舟行的幻觉,再配以所规定的戏剧情境中所需的上肢动作,则更显得情景交融,富有艺术魅力,云步是特殊戏剧环境中的特殊动作。

,